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去思考。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由發展,讓學生暢游在語文世界里,樂于實踐,勇于探索。教師要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充足時間" 更多機會" "更多方法" 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課堂主導作用。如果學生只能被動聽老師講,就會影響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和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讓學生暢游在廣闊的語文世界里,充實他們的語文知識儲備,夯實他們的語言應用基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其樹立文化自信,形成審美情趣,從而提升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呢?
一、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語文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首先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文章、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理解文本主題,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度的學習,實現對文本主題思想的準確把握。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學生就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詞語、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學習作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還要強化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愛上語文課。教師要在課堂給學生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深層次地學習語文知識,實實在在地運用語文知識,深入課堂提升語文素養。
二、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究。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語文知識,開啟學生學好語文的“窗戶”。要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開展語文學習,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辨別真善美,學會如何尋找真善美,如何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活之美、感受人生之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引領學生突破知識難關、掃清閱讀障礙,還要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情感和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對文章中蘊含的深情有所體會,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對比生活中的場景、對比生活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真正領會作者看似平淡不奇其實背后蘊含的深厚情誼。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不能只是讓學生說出來,還要讓學生寫出來。要讓學生認真地用自己積累的素材,把生活中的題材用書面的形表達出來,然后與課文中類似的題材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領會作者創作時的背景和創作時的心境,從而準確地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題意義。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方法去學習。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成了課堂主角,這時教師需要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老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活動,去設計活動的評價流程,去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去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這些工作都要建立在對學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學才更有針對性,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語文教學。優秀的教案是教師的教學參考,教師要根據學情制訂契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提供切合學生實際的錦囊妙計,制訂符合學生的評價標準。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語文學習。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掌握學習的重點、如何化解學習的難點、學會如何去分析課文、學會如何把握文章的結構、學會如何分析情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如何辯證地分析作者的觀點。還要學會如何與文本進行對話,如何與同學進行交流,如何與老師進行溝通。在自主學習時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要與同伴互助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討論中,與同學展開辯論,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勇于面對同學的挑戰,甚至敢于去質疑,從而讓語文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深入的思考,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方法去學習。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世界里暢游,感受美的同時去傳遞美,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自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