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林
摘 要: 作文教學被“邊緣化”是初中教學存在的普遍現象,作者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實際出發分析作文教學被“邊緣化”的原因:一是社會浮躁,教者的急功近利,導致許多人重閱讀輕作文,二是對作文教學的本質認識不夠,作文教學成果顯現緩慢。文章從學生的現狀等角度分析了改變作文教學被“邊緣化”的做法,希望對初中語文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 寫作教學 邊緣化 語文素養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培養的是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文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不應弱化,它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又重要的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初中生寫作制定詳細的目標:“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寫記敘文,做到由內容具體寫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需要教者長期辛勤地投入,持之以恒地訓導,短時期很難見效果,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的怪現象;重閱讀,輕作文。
作文教學被許多急功近利的教者邊緣化了,絕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每天條分縷析,強化閱讀教學,對文章的字、詞、句、段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深挖每篇的主題,運用的寫作方式,人物形象的特點,不厭其煩,天天讀背不停,搞得學生身心俱疲,甚至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結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把每周僅有的一兩節作文課變成語文分析課或者閱讀課。作文教學徹底靠邊站,成為可有可無的部分,久而久之中考語文要取得好成績就成了泡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從事語文教學二十多年,多年的積累及作文教學的現實促使我追根溯源,認真分析作文教學被邊緣化的深層次原因。
一、不了解寫作教學的性質
一些老師對寫作教學的作用不了解,對寫作教學能獲得多大效益心中沒有底,更沒有進行有效寫作教學的方法探索;平時的作文教學只是布置題目,泛泛地提一些要求,使學生吃不準方向,領會不了意圖,作文時就敷衍了事,蒙混過關,漸漸地就失去寫作興趣,提筆就頭疼。因為學生成不了寫作的主人,想寫的不能寫,不想寫的老師拼命布置,導致作文形式單一,內容空洞,無病呻吟者過多,很難有高質量的作文出現。
二、寫作教學無序,要求失當
寫作教學比之于閱讀教學顯然有些先天不足,系統性不強,沒有很好的寫作教材,有更大的彈性。首先,寫作教學缺乏系統性,寫作教學研究缺乏系統性,長期以來,寫作教學形成一種特殊的模式,老師布置一道題,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寫出來,老師批改后,利用一段時間選幾篇所謂好作文讀一讀,一個寫作二輪回就結束,學生究竟在這一次寫作中有什么收獲,老師和學生都不清楚。寫作教學的隨意性很強,某一次作文寫什么文體,什么時段,寫什么樣的文章,沒有鮮明的要求,寫作教學研究偏重于所謂“教法”的研究,忽視學生學法的研究,忽視學生作文上心理的研究,忽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關注和培養,寫文章有基本的套路,總是大而無當的客套話,打官腔,唱高調,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體驗,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長此以往,必將窒息人和精神,而扼殺人的創造性。
其次,寫作評價一直是寫作教學和研究的弱項,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了解和交流,寫作評價比較單一,注重終結性的評價方式,不注重形成性評價,不關心內心體驗獨特感受表述的恰當與否,作文批改,作文評講流于形式,有時是應付了事,老師看一看作文,打一個印象分,有時間就寫幾句批語,批語很多是千篇一律的空話套話盛行,無效信息過多,作文評講不作分析,光讀范文,也等于無。
在寫作教學中,不少教師總是用看成人的眼光看學生,用作家的要求要求學生,在這樣過高的要求下學生永遠不可能寫出好文章。
作文教學的弱化,直接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的下降,要改變作文教學被邊緣化的格局,教者首先要認識到寫作的性質和地位:(1)寫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為寫作者要把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感受準確而又有個性地表達出來,讓別人在文中有所收獲,寫作是為生活、為人生的,是人的基本能力。(2)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因此,學習寫作成為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形式。寫作不同于口語交際,是因為它是“書面表達和交流”,必須按照書面表達和交流”的要求進行,必須做到嚴謹、自然、流暢。(3)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寫作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通過觀察分析自然、社會,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態度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寫作要富有創造性,寫作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創造性地描寫世界、表現世界,創造性地抒寫自我,每一個人都會在寫作中獲得對創造性全新的理解。(5)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它鍛煉人的心智,開闊人的視野,豐富人的知識,養育人的才氣。當然,這樣說并不意味著語文教學要以寫作為中心,閱讀、口語交際等自有獨立的重要地位,正如閱讀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寫作一樣,各自都有價值,讀寫結合是真正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其次,避免作文教學的“邊緣化”,要抓好寫作的對象——學生,從學生處入手,把他們從封閉的學校和課堂中解放出來,從繁重的課業負擔重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親近自然,走進社會,豐富他們的生活,增長他們的見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光感受、體驗,用自己的筆寫自己想說的話,讀他們的作文,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心靈的自由。他們從寫作中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從而轉化為寫作的動力。
每一位初中的語文教師只要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腳踏實地地、持之以恒地教導學生寫作,那么再貧瘠的土壤經過汗水的澆灌也能開放出燦爛的花朵,作文教學“邊緣化”的現象也不會產生。
參考文獻:
[1]于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3]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3版.
[4]新課程教學案例與評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