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
摘 要: 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終身教育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其中社區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而弱勢群體的教育保障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密切相關,是教育公平的直接體現。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構建社區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的意義,然后以湖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若干縣區的社區成人弱勢群體為例,采用訪談、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別從多個維度描述了教育救助現狀,包括成人弱勢群體的組成、教育救助的需求狀況、教育救助工作進展狀況、對教育救助的滿意度及教育救助政策的執行狀況等。
關鍵詞: 社區教育 弱勢群體 保障機制 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社會成員因不能適應這種異常劇烈的分化而被迫重組,成人弱勢群體“弱化”的趨勢日益顯化和突出,引發了系列社會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教育公平的普及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救助是改變弱勢群體現狀最強有力的武器。本課題研究以永州市若干縣區的社區弱勢群體(主要包括農民、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殘障人士等成人弱勢群體)為調研對象,分析成人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的現狀。
1.研究社區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的意義
1.1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越是偏遠的縣區,弱勢群體的教育越是難以保障。教育公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教育權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途徑。如果弱勢群體被排除在教育的大門之外,那么教育根本無法在社會上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會為社會埋下越來越多的隱患和不安定因素,造成社會矛盾重重。
1.2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促進家庭和社會和諧
弱勢群體亦是人類社會群體的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數都有家庭,有為了自身和家庭生存生活的壓力和動力。教育一直是基層社會人們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對于弱勢群體來說,教育基本上成為他們擺脫困境最關鍵的出路。實現社會資源公平調配,一直是社會和諧追求的物質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弱勢群體必須也應當接受教育,甚至是良好而全面的教育,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善家庭困境的現狀,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2.關于湖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現狀的調研
此次我們選擇了4個縣區的若干社區進行了調研,總的來說,其中有2個社區所處的縣區經濟條件較好,多數農民工是在廣州沿海等地務工,經濟壓力較小;有3個社區所處的縣區經濟條件較差,其中有1個社區是新設社區,是整合了周圍幾個村子建成的,無論是社區的設施還是社區工作人員,都顯得有些相形見絀。具體的調研情況如下。
2.1社區弱勢群體的人數占該社區的人口比例
由表格數據可知,農民工、農民是成人弱勢群體的主力軍。
2.2社區弱勢群體現有的教育方式及主要項目
經調查可知,最普遍的項目是盲人按摩等針對殘障人士的教育培訓,占成人弱勢群體主力的農民工、農民很少有實用的教育培訓項目。
2.3社區弱勢群體的教育效果(滿意度)
由數據可知,因項目針對殘障人士的較多,所以殘障人士愿意再次選擇學習培訓,其他的則很不理想。
2.4社區弱勢群體對目前社區提供的教育形式的建議
3.結語
從調研可以看出,政府在保障成人弱勢群體的教育方面,手段單一,效果有限,尤其受到當地經濟條件的決定性影響,政府支持顯得單薄而收效甚微。在經濟條件差的社區,投入甚少,社區人員“自身難保”,弱勢群體的教育更加難以保障。因此,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方面,現狀不容樂觀。
參考文獻:
[1]紀永回.城市化進程中新市民素質提升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農村教育,2013(11):46-47.
[2]陳乃林.基于社會治理視角的社區教育管理創新路徑選擇[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4):60-61.
[3]丁紅玲.社區教育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職教論壇,2013(33):97-98.
此文章為湖南省級課題《社區弱勢全體教育保障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