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倩
摘 要: 音樂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的培養中,老師需要遵循《綱要》的幼兒發展規律和預設目標,創造讓幼兒積極和愉快參加各類活動的音樂環境,也可借助音樂的作用使幼兒良好常規的培養更加高效,音樂和常規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 幼兒教育 音樂 常規教育 教學運用
3—6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行為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巨大的,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中,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一日常規教育就很重要。因此,當了解到把音樂融入對幼兒的常規教育中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時,我更加重視在幼兒一日教學活動中用音樂輔助培養幼兒的常規。一般我們可以將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內容劃分為生活常規、游戲常規、學習常規三部分,教師針對這三部分分別用不同的音樂建立幼兒的常規意識,并引導他們自主遵守幼兒園的一日常規。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生活常規是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基本能力,確保幼兒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幼兒園生活各環節的基本規則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日常生活組織,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規,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培養幼兒的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那么,哪些生活常規可以借助音樂使教育事半功倍呢?
從小班開始,就要嚴格按照一日活動作息安排表對幼兒進行上下學、餐點和午睡等長期的訓練,讓孩子學會互相分享、謙讓,不爭也不搶。每天早上寶貝們伴隨著活潑、飛揚的音樂聲踏進幼兒園的大門,代表著他們的心情跟這個音樂一樣從自由、活潑的狀態開始。當孩子處于就餐狀態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舒緩、輕柔的音樂,一方面烘托出安靜、有序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在用音樂提醒發出聲音的幼兒接下來要專心吃飯。在午睡室,不是所有幼兒從一開始就能躺在床上就馬上睡著的,有的往往喜歡在床上動來動去,安靜、舒緩的音樂能讓人放松心情,進而快速進入睡眠狀態;如有的幼兒堅持不肯躺在床上,一直哭鬧不停,就可以在他的耳邊放搖籃曲,慢慢地他就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入睡。
二、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更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跳躍、自由的音樂能在一開場就吸引幼兒關注當下的游戲內容,從而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一般來說,青年教師的教育經驗比較淺薄,常常會在前期的游戲指導中喜歡用一些生硬的話語介紹游戲內容,這樣孩子們的興趣不是很濃厚,也不明白老師重點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當他們開始游戲時,場面就會很混亂,最后的學習效果不佳。教師應該學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找到幼兒感興趣且更加有效的方法進行指導幼兒的游戲。比如:有一次介紹娃娃家媽媽炒菜的任務,教師就播放了刀切在菜板上、鏟子碰撞炒鍋發出的音樂聲,伴隨生動逼真的音樂聲,孩子對自己切菜、炒菜的興趣提高了,愿意自己嘗試切菜、炒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成功地將機械重復的無聲動作變成了一個有趣的廚房表演。再如:教師對點評過渡的環節把握不好,孩子們結束游戲安靜下來的速度也不一樣,有人速度快,有人速度慢,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等待。最后帶先聚集的孩子做會兒音樂律動,用音樂減少等待時間。總之,教師為一定的游戲情景配上合適的音樂能夠讓幼兒更好地融入游戲的情景中,激發幼兒繼續游戲的興趣,進而實現一定的游戲目標。如: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遇到問題主動想辦法解決;學習輪流按順序游戲;不經過別人允許,不插手別人的游戲;愛護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等。
三、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
集體活動常規主要體現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技能的必備因素,因此,教師應要求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需要幼兒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體活動規則,讓他們明白自己不能打擾其他人的學習活動。
在集體的學習活動中,首先要讓幼兒順應集體里的指令,明白自己在當下應該做什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用音樂指令代替口語指令。比如:為排隊行進、變換座椅位置設計了不同的音樂旋律,排隊用13231323,搬小椅子用135565,有了鋼琴的彈奏讓幼兒對這些旋律從陌生到熟悉,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最后達到習慣成自然。這樣,再也不用老師在旁邊一個個提醒要如何做,孩子們自己通過傾聽使身體自然地對不同的音樂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
其次,幼兒學習的時效性也是很重要的。根據《綱要》的要求,需要培養幼兒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好習慣并提高完成任務的質量,這就意味著要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不浪費時間、不分心拖延。因此,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在繪畫、擺弄等操作時間播放不同時長的音樂,當音樂漸弱,孩子們也會知道自己學習的時間不多了,還規定在音樂結束的時候不管他們有沒有完成作品都要整理好學具。在后期的學習活動中,可以嘗試慢慢縮短音樂的時長,以此提高他們的做事效率。
長此以往,隨著音樂在不同學習活動中的運用,新教師對幼兒園常規的培養越來越得心應手。在音樂的幫助下減輕了許多教育壓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提高了音樂欣賞水平,對更多的音樂產生感知的興趣,而且當他們將音樂作為學習活動開始和結束的信號時,教師的口頭提醒和肢體干預減少了,給予了幼兒更多自我管理的機會。
音樂對幼兒園常規的培養往往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作用,在常規教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音樂完美地結合。“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音樂”,而且不同性質的音樂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只要它對生活常規、游戲常規和學習常規的培養有促進作用,那么,該條件下所被選擇的音樂就是成功的。當然,音樂是千變萬化的,想要找到適合的音樂教育法,要靠教師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繼續努力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