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老師要想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德育工作質量的提升,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后進生轉化并非易事,需要為每一個后進生量身定制適合的方法,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良效。深入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與生活狀況是前提,循序漸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是關鍵。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展示的平臺,多用鼓勵性的評價,久而久之,他們的身上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關鍵詞:后進生" 喚起自信" 展示自我" 激勵性評價
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1]班主任是教育的基石,一心育幼苗,兩肩擔未來。班主任如何管好班級還需要深入研究。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學生發展的不確定性等多種原因,班主任工作還要講求藝術性。班主任學識淵博就一定能帶好班嗎?不一定。僅用豐富的學識就能轉變后進生嗎?也不一定。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讓后進生慢慢樹立起自信,改變拖延、散慢等不良習慣呢?我認為僅靠做好學科教學還不夠,班主任還得打造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用真誠去關心和愛護那些比較敏感與脆弱的學生,讓他們在教師面前打開心扉,說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我們就為轉化后進生贏得了第一步。那么,班主任應當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采用哪些行之效的小竅門會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助教師一臂之力呢?
首先,轉化后進生不能急于求成,要從正視后進生開始,對他們深入了解,了解他們的學習與心理現狀,抓住溝通交流的機會,打開他們的心門,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為班主任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提供精準的方向。
其次,班主任要巧用民意調查表、報喜單等渠道增加后進生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成就感,使之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的關鍵。
最后,班主任要為后進生量身定制目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完成轉化工作。如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能力不足之時,班主任應當給他們及時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全力以赴,不斷向前。
(一)上課時,老師給后進生們發言的機會,巧設問題,把控問題的難易度,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美好的教育,無不奠基于與每一個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相應和的節奏之中。”[2]我班上有一名叫楷杰的學生,他的背記能力稍弱些,在背記《出師表》時,其他學生可以一次性背全文,對他的要求則是一段一段背記。其他學生寫作文字數不少于700字,對他要求則是不少于600字。其他學生回答探究性的難題,如簡愛的四次“離開”有何必然性;他回答的問題相對簡單一些,比如請概括簡愛的人物形象特點,結合情節說說羅切斯特人物形象等。一學期下來,他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明顯提高了,每次回答能得到老師的各種表揚,他學習的勁頭更足了,效果也好了許多。
(二)定制學習階段性目標時,班主任應當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讓學生們跳起來能摘到“成功”的蘋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那些學習困難的兒童的理解力弱,經常表現在他們缺乏求知欲和好鉆研的精神上。”[3]剛接手這個班時,彭偉是班里的后進生之一,每次檢測前我都會與他溝通,制訂檢測目標和復習計劃。當他的學習水平有明顯提升時,我都會發給他一張獎狀,沒想到他竟然在一個學期里進步了不少,每個科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他自己也覺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自信心也增強了。后來,他每天能提早到校,按計劃預習與復習,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有看得見的進步。
(三)選擇挑戰的隊友時,班主任要讓學生選擇實力相近的隊友,讓他們在全力以赴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全國優秀教師管建剛老師說:“沒有敵人的動物容易退化。人類,同樣如此。你將從對手前進的步伐中,聽到鞭策的聲音,時時警醒自己。沒有對手,生活就像死水,很平靜,很安全,卻沒有生命活力。”[4]雅慧是班上一位字跡較為潦草、有點懶散的學生,心不靜,上進心不足。每次檢測時,我為她選擇了一個與她旗鼓相當的同學作為她挑戰的對手,獲勝者可以獲得一個小卡片,上面寫著:“恭喜你贏得了這一次挑戰,下次你可以做得更好。”一個學期開展兩輪挑戰對手活動,可以兩輪選同一個人。如果學生有很大的進步,那就可以再挑戰更優秀的同學。雅慧在挑戰臺的激勵下,學習的態度端正了許多,字跡也工整了不少,學習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總之,教育是個體生命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自我塑造和相互塑造。知心朋友式的班主任、細心與耐心并存的班主任對于后進生來說,是良師,也是益友。只要教師正確引導,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后進生轉化工作,那么,學生內心的膽怯和不自信就會漸漸消失,代之以自信與拼搏上進。只有讓后進生一次又一次跳一跳摘到“成功的蘋果”,在跳起來摘蘋果的經歷中,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鼓足勇氣繼續揚帆起航。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希望班主任老師能用愛心、耐心和細心去關愛每一位后進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消解他們的不良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喚醒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健康向上地生活與學習,展現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2.
[2]朱永通.教育的細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71.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328.
[4]管建剛.不做教書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