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標準化資助為研究對象,基于標準經濟效益評價、標準化效益評價、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等理論基礎,構建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模型,集合數據采集方法獲取指標體系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評價值及評價等級。本文運用評價模型實際測算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標準化資助項目績效完成情況,分析相應的等級評價結果。為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指引,對于支撐財政預算安排、規范標準化資助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5.015
0 引 言
標準化是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標準化工作已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1]。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新的標準化補助政策,以鼓勵更多的企業和組織參與到標準化工作中來,共同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標準化資助為研究對象,構建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模型,運用評價模型測算標準化資助項目績效完成情況,為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指引,對于支撐財政預算安排、規范標準化資助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定義
績效評價是組織依照預先確定的標準和一定的評價程序,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按照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對評價對象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評價[2]。財政部印發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提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是指財政部門、預算部門和單位,依據設定的績效目標,對項目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進行客觀、公正的測量、分析和評判。
標準化資助的績效評價定義如下:“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遵循規范的評價程序,按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科學可行的評價方法,對標準化資助項目進行評估,并對之后的預算安排,制定標準化資助的工作計劃具有指導借鑒的作用”。
2 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模型
2.1 指標體系
2.1.1 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按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規定,財政和部門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決策、資金管理和使用、相關管理制度辦法的健全性及執行、實現的產出、取得的效益等內容。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體系設置了決策、過程、產出、效益4個一級指標和10個二級指標、17個三級指標,決策、過程、產出、效益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均作為一級指標見圖1。
2.1.2 標準實施效果評價體系
在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中涉及效益評價,歸根到底是考察資助項目本身實施后產生的效果,即標準實施效果的評價。評價指標體系包含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3](見圖2)。
2.2 方法確立
2.2.1 評價方法
《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規定,績效評價自評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比較法,總分由各項指標得分匯總形成,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相關內容同樣借鑒此方法。
財政和部門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標桿管理法等。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可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
2.2.2 指標權重
層次分析法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見圖3)。
2.2.3 評價值
對定性指標,按照模糊理論的分檔,將每個定性指標的評價拆分成5個檔位,10~30分為低水平;30~50分為較低水平;50 ~70分為中等水平;70~90分為較高水平;90~100分為高水平。依據評價對象在該指標的實際情況對照評價等級賦值。
對定量指標,采用實際值與基準值相比較,計算得出評價指標的指標變動率。按照模糊理論的分檔,可將變動率分為相應的五個區域,每個區域分別對應五級評價中的一個等級,對照指標變動率對指標賦值。基于層次分析的模糊綜合評價法確定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值。
按照模糊理論的分檔,構建模糊評價矩陣。從最細分的指標層開始,在每一層上根據權重加權得到每一指標層的模糊評價分數,自下而上得到基于層次權重的模糊評價分數。將模糊評價分數按照模糊理論的分檔進行還原,得到最終的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值。
2.2.4 評價等級
依據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值,采取評分和評級相結合的方式,總分一般設置為100分,等級一般劃分為四檔:90(含)~100分為優、80(含)~90分為良、60(含)~80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見表1)。
2.2.5 數據采集
通過統計部門、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標準使用相關方等正規、官方、權威的渠道獲取相關數據資料。不能直接獲取的數據,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形式獲取,但應組織業內專家對相關數據進行論證,經判定真實有效后方可使用。
3 標準化資助評價結果應用
2017至2020年河北省共投入3470萬元用于標準化資助,共資助257項標準,其中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82項,行業標準171項。應用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模型進行績效評價,自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標準化資助績效評價的總體評價分值為97.808分,依據評價等級確定方法判定整體評價結果為“優”,其中“產出”和“效益”指標得分較高,標準化資助鼓勵了企業及單位主動參與到標準制修訂的工作中去,并且能夠高質量完成標準項目,標準項目的實施同樣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標準化資助工作在推進河北省標準化整體水平提升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 結 語
通過標準化資助,引導鼓勵企業及單位開展標準化工作,企業主導、主持、參與、承擔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標準制修訂項目逐年增長,國際標準不斷創建和涌現,標準化發展成效逐步顯現,在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創新發展,提升產品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標準化資助的績效評價研究是對于標準化資助資金的使用和標準化資助效果的客觀反映,為標準資助預算編制提供參考,為標準資助監管方法提供支撐,對于標準化行政管理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艷玲,王志民,隋媛,等.標準質量與實施效果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J].標準科學.2020(5):6-64.
[2]唐美.地方政府預算績效評價分析[J].市場周刊.2024(4):179-180.
[3]龔月芳,李楠,閆夢.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理論與應用研究[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23(4):50-52.
作者簡介
龔月芳,碩士研究生,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與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