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速遞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初稿呈現
交流金風滋木茂,互鑒玉露舒新枝
陜西一考生
(標題瑕疵有二:一是表達不當,“金風”何以“滋木”?故兩句中“金風”“玉露”應對調;二是立意不準,從題目看,“交流”乃立意核心,“互鑒”非立意范圍,應剔除。)
往事吟誦成曲,魂魄凝聚為歌。從原始部族到魏晉南北,從東亞病夫到覺醒雄獅,交流互鑒傳承華夏基因,筑夢星漢燦爛。中國千年之柏,當乘交流金風以滋養茂木,當澤互鑒玉露以舒展新枝。
天高地迥,以交流互鑒為長燈,照個人前路一片光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唐太宗一直重用敢于諫言的魏征,忍讓其對天顏的冒犯,虛心請教,聽其分析利弊,終成一代貞觀盛世,海晏河清。心靈相遇,靈感碰撞,體悟理解的真諦。伯牙一曲高山流水才華畢露,子期一場繪聲繪色描述想象,樂,便在其中矣!李密一紙感人肺腑、真誠流露的《陳情表》,舍忠盡孝,報養祖母,委婉回應晉武帝征召之邀,為交流之表率。表情達意,傾訴心聲,穿越歷史的長河,他們筑起了信任的高橋。
太行雪山,以交流互鑒為繩索,牽引國家發展百尺竿頭。駝鈴聲聲,古絲綢之路推動沿線商業互貿,此聲撥云散霧;船影幢幢,海上經貿帶助力南北合作,此影劈波斬浪;人言沸沸,G20峰會訪談交流匯聚各國前沿,此言美美與共。幸得傳統文化春風拂面,幸得新興技術雨露滋養,濰坊風箏節邀世人共賞春光;赴九天,探蒼穹,保持與掌握世界尖端技術,各行業通力協作,我國載人航空飛行再度刷新太空探索新紀錄。攬繩不棄,終抵云巔。
迷途未遠,以交流互鑒為引擎,燃世界進步歷史巨輪。“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土耳其突發地震,中國救援隊第一時間奔赴災區,開展救援行動,展現了大國風范;中國長期與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往來,友誼深厚,積極承擔起國際舞臺大國責任,發揮大國優勢,以自身行動向世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火炬。北京冬奧會匯各國體育英才,集世界聚焦矚目,秉持安全、綠色、公正、公平態度,助力更高、更快、更強發展;疫情期間,防疫物資奔赴友國境內,中國醫療隊助他國眾志成城,共渡難關。只要引擎不輟,進步便會不止。
讓交流互鑒為個人塑身,為國家鑄骨,為世界凝魂……乘納金風,得茂木滴翠,新枝抽芽;澤潤玉露,得芬芳馥郁,碩果累累。
開頭有三大弊病:一是語言刻意求工,反致表達不夠自然,甚至出現語法錯誤,有些弄巧成拙:例如“金風”一般指秋風,秋風怎會“滋養茂木”?這是一個常識性錯誤。二是所列時間節點無特異性,與“交流”關聯不夠緊密。三是文章一直在強調“交流互鑒”,“互鑒”乃節外生枝,屬于贅余。
此例多用來證明人們心胸博大,用來體現“交流”則顯得牽強,建議更換。
后二例可用,但需要注意分析論述的角度,分別闡述不同語境下“交流”的意義。
這一段從國家層面闡述交流的重要。缺點一是舉例不夠典型,論述失之偏頗,“合作發展”的內容偏多而“交流”闡述不足;二是語言表達生硬,不夠自然暢達。
何來“迷途”?
“燃……巨輪”又是刻意求工導致的病句。
舉例皆為合作互助、共同參與等方面的內容,與交流關系不大,需要重申主題、更換例子。
結尾再提“互鑒”,首尾皆偏題。語言亦須潤色。
【望聞問切】
這篇考場作文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審題不夠精準。原題強調“坦誠交流”贏得和諧相處和真正相遇,而這篇作文談了很多“互鑒”和“合作”方面的內容,屬于節外生枝。二是選材不夠典型。很多論據都是用來證明互鑒合作的,與“交流”不夠匹配。三是語言不夠自然。作者在語言表達上刻意求工追求古意,卻使得不少句子不合語法,或是難以理解。所以,升格這篇作文,首先必須定準立意,其次就是精選素材,還有就是推敲語言。做到這三點,才能使這篇文章避免立意偏頗、材料不當、表達不清的弊病,達到一類文標準。
升格展示
交流雨露滋木茂,溝通春風舒新枝
陜西一考生
回望五千年華夏文明史,是各民族交流與交融的歷史,也是各家各派思想碰撞與交流的歷史。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春秋戰國時代,所謂“百家爭鳴”,其實更多的是溝通與交流。最為典型的便是老子、孔子的一次次對話,兩位中華文明的源頭人物的智慧碰撞所迸發的火花,明媚了中華數千年文明的天空。交流如同雨露,讓中華民族的大樹根深葉茂;溝通如同春風,讓華夏文明的巨木欣欣向榮。
人類前行的歷史也是伴隨相互交流、融合,進而結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一場“舌戰群儒”的論辯與交流,讓敵對的孫劉成為盟友,使揮戈南下的曹操兵阻赤壁,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格局。當改革開放的大門次第打開,中國以對話和交流面向世界,使昔日冷戰之中的敵人變成外交友邦和貿易伙伴,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和走向……因為交流,陌生人可以成為生死至交,敵對者可以成為堅定的盟友,老死不相往來者可以成為利益攸關的伙伴……交流,乃是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良好的粘合劑和潤滑劑。
當今時代,信息發達,人類的交流渠道日益增多拓寬,手機成了人們須臾不可或缺的必備之物,微信、微博,總是訊息爆滿。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交流乃人之必需。再從國家層面來看,博鰲亞洲論壇、一帶一路、G20峰會、金磚國家……這里,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友好國家和貿易伙伴吐露心曲、共謀發展的最佳平臺。在這里,世界各國真正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這里,合作超越了競爭,對話取代了爭端;在這里,人類智慧形成了最完美的交融。
交流的前提是真誠、溝通、理解,交流的獲益是交融。有了交流,人們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接受,進而形成合力,去共同應對自然和社會的風風雨雨。個人如此,國家亦然。
讓交流為我們拓寬眼界,為我們增益知識,為我們增添益友,為我們注入活力……交流溝通能迎來和諧相處和真誠合作,形成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
【升格評析】
這篇作文在修改之后,立意更為精準明確,始終以“交流”為論述對象,闡述了交流的目的、宗旨、意義;選材更加合適精當,無論從個人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緊扣“交流”這一主題,說服力強;語言表達更為自然暢達,剔除了那些似是而非的語言,力求使語言精練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