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und healing after hemorrhoid surger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HE Qiudong,QIU Yanting,QIN Xudong,LI Fuying,CEN ZhuoqianHezhou People′s Hospital,Guangxi 54289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QIN Xudong,E-mail:1296927000@qq.com
Keywords hemorrhoids;surgery;incision heal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thunder-fire moxibustion;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在痔瘡手術病人傷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賀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痔瘡手術病人400例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0例,對照組病人術后采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觀察組病人采用雷火灸聯合中藥熏洗治療,比較兩組病人傷口愈合情況、術后疼痛程度、療效與證候積分。結果:兩組病人創面愈合時間、滲出液消失時間、水腫消失時間、總有效率、術后3 d和6 d疼痛評分及術后6 d肛門墜脹疼痛、肛門異物感、便血、便秘等癥狀積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痔瘡術后病人予以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治療,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術后創面快速愈合,減輕病人術后疼痛程度,降低證候積分。
關鍵詞 痔瘡;手術;切口愈合;中藥熏洗;雷火灸;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3.023
痔瘡是肛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久站久坐等,導致痔瘡發病率明顯升高。病人臨床表現為肛門疼痛、痔核膨出、異物感、瘙癢、便血等,部分病人伴有分泌物,對病人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外科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痔瘡的最佳方式,具有效果確切、安全、操作簡單等優點,受到廣大醫師和病人的青睞[2]。手術為有創性治療措施,由于手術部位特殊,術后切口暴露于相對污染、潮濕環境,對肛周括約肌形成刺激,引起肌肉痙攣,加上糞便刺激,術后極易引起切口延遲愈合、肛緣水腫、疼痛等并發癥,成為影響病人術后康復的不利因素[3]。目前,臨床多采用高錳酸鉀坐浴治療,但效果有限。因此,痔瘡術后尋求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促進病人術后快速康復、減輕病人痛苦至關重要。近年來,中醫技術的發展使其在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雷火灸、中藥熏洗均為中醫常用外治方法,雷火灸屬于明煙明火療法,最早用于骨傷科疾病治療,在痔瘡術后傷口愈合方面報道較少;中藥熏洗是一種常見的外治方法,在患處直接用藥物清洗、熏蒸,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代謝,改善病人預后[4-5]。本研究采用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賀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痔瘡手術病人400例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00例,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齡為20~65(34.15±7.96)歲;病程為(1.72±0.60)年;痔瘡類型:內痔76例,外痔83例,混合痔41例。觀察組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為22~63(34.50±7.45)歲;病程為(1.75±0.55)年;痔瘡類型:內痔80例,外痔85例,混合痔35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病人年齡18~65歲;2)均符合《中醫肛腸科常見病治療指南》中痔瘡診斷標準,且均為混合痔(Ⅱ~Ⅳ期);3)臨床資料完整;4)符合手術指征;5)對本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6)經中醫四診合參屬“痔”范疇;7)依從性良好,接受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排除標準:1)病人有痔瘡手術史、肛門形態與功能異常;2)合并腸道息肉、腫瘤等器質性病變病人;3)1個月內進行其他研究者;4)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病人;5)存在心、肺、腎、肝等臟器疾病病人;6)伴有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7)存在精神疾病病人;8)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9)精神或神經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S20230402)。
1.2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接受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術后予以相應的抗感染治療。對照組病人予以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吳橋興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110)坐浴。具體方法:取0.2 g(2片)高錳酸鉀加入1 000 mL沸水中,指導病人坐浴、熏洗;水溫較熱時讓病人進行局部熏洗,至水溫下降至40 ℃時,進行盆內坐浴,每次治療10 min,每日治療2次。觀察組病人予以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治療。1)中藥熏洗:取白及、秦艽、大黃、黃柏、苦參、連翹、蒲公英各30 g,蒼術、白礬、玄明粉各20 g,赤芍10 g;以文武火煎煮20 min,取125 mL藥液,加入1 000 mL沸水均勻混合,溫度較高時先行熏蒸,待水溫降至40 ℃后坐浴,每次坐浴10 min,每日2次。2)雷火灸:采用趙氏雷火灸(廠家:重慶趙氏雷火灸傳統醫藥研究所,規格:25 g)治療,中藥熏洗后使用雷火灸,將雷火灸固定于支架上,火頭對準長強穴、左右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距離皮膚2~3 cm,每次灸20 min,5 min彈灰1次,并調整距離,熏至長強穴、左右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及其附近皮膚潮紅,注意避免燙傷,灸完予碘伏涂擦肛門傷口處,每天1次,連續灸療4 d。兩組病人治療1、3、6 d觀察臨床效果,詳細記錄病人切口愈合時間、癥狀積分、癥狀改善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等情況。
1.3 療效評價與觀察指標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價。痊愈:病人經過治療后,水腫、疼痛評分下降95%及以上,體征、癥狀基本消失,相關理化指標正常;顯效:水腫、疼痛評分下降70%及以上,體征、癥狀明顯改善,相關理化指標明顯改善;有效:水腫、疼痛評分下降30%及以上,體征與癥狀得到好轉,相關理化指標好轉;無效:水腫、疼痛評分下降lt;30%,體征與癥狀未見好轉,理化指標無較大改變[6]。有效=痊愈+顯效+有效。記錄病人創面愈合時間、滲出液消失時間、水腫消失時間。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測評病人的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后1、3、6 d進行測評,評分10分為“劇烈疼痛”,0分為“無疼痛”。癥狀積分評價:采用《中西醫結合肛腸病診治》中相關標準,于術后1、6 d對病人便秘、便血、肛門異物感、肛門墜脹疼痛等證候進行測評,每項0~3分,評分越低,則相應癥狀越輕[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創面愈合情況比較(見表1)
2.2 兩組術后VAS評分比較(見表2)
2.3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2.4 兩組病人癥狀積分比較(見表4)
3 討論
痔瘡是臨床常見病,以混合痔較為常見,治療難度較高;誘發痔瘡的因素眾多,與妊娠、分娩、不良飲食習慣、久坐久站、便秘等不良習慣關系密切。痔瘡一旦發生,若不及時治療,容易因各種誘因刺激,造成直腸靜脈擴張、黏膜擴張,導致痔瘡反復發作,進一步加重病情,嚴重的病人可引起肛瘺,甚至誘發全身炎癥反應,對病人生命構成威脅[8-9]。目前,臨床主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手術不僅可以根除疾病、緩解癥狀,且操作簡單、安全,受到廣大病人的認可。由于手術部位特殊解剖結構與位置,齒線下肛管組織分布大量的末梢神經,被脊神經支配,局部敏感程度高,術后伴有嚴重疼痛。疼痛作為一種防御機制,過度疼痛會使病人精神等方面受到影響[10]。手術作為有創操作,對局部神經組織、血液循環系統造成破壞,加之術后肛管填塞物過緊、瘢痕壓迫神經、糞便刺激傷口等,導致病人術后傷口愈合延遲[11]。因此,如何減輕痔瘡術后病人疼痛程度,促進術后創面快速愈合尤為重要。傳統中醫認為,臟腑本虛是痔瘡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加之病人負重、久坐久立、長期便秘、瀉痢日久、過量食用辛辣肥甘飲食,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瘀滯、風燥濕熱,凝結于肛門,形成痔瘡[12]。中醫古籍《丹溪心法》中記載:“痔者皆因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以致氣血下墜,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而沖突為痔也。”外科手術治療雖然能夠將瘀阻的痔核切除,但手術屬于治標不治本,無法將痔瘡的病因、發病機制徹底清除,導致病人術后仍然受到經絡瘀阻、熱毒、濕毒的影響,造成局部水腫、肌膚失養,導致疼痛、傷口愈合延遲等[13]。此外,手術可能會損傷病人局部經絡,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血脈瘀阻,引起疼痛;且手術治療過程中病人失血頗多,氣血虧虛不榮,局部組織缺少血液供應,不利于傷后的快速修復。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療后,創面仍然未得到修復,甚至出現腐肉,導致愈合延遲。主要因病人氣血嚴重衰弱、正氣虧虛導致[14]。根據《醫學入門》記載“瘡口不斂……由于腐肉不去”,書中明確指出,延遲愈合的創面處理中有效清除腐肉的重要性[15]。鑒于以上觀點,本研究選擇中藥熏洗聯合雷火灸對病人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7.50%、觀察組為95.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病人創面愈合時間、滲出液消失時間、水腫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痔瘡手術病人應用中藥熏洗聯合雷火灸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促進病人術后創面快速愈合。中藥熏洗坐浴為中醫常用外治方法,利用中藥液對局部組織先行熏蒸、再行熏洗,延長患處與藥物的接觸時間,使藥力能夠更好地透過皮膚組織被吸收,提高局部組織藥物濃度。同時避免全身用藥的弊端,減少藥物使用后的不良反應。坐浴過程中利用熱力幫助病人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微循環,促使創面水腫快速吸收;熏洗過程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清潔作用,及時清除腐肉、減少局部感染、細菌滋生等情況,為病人創面愈合營造良好環境[16]。雷火灸屬于藥熏、針灸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為雷火神針,最早由唐代藺道人記載于《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雷火灸燃燒時其釋放的熱力可達到240 ℃,同時產生藥化因子、物理因子、紅外線輻射力等作用于藥材中,擴大了火熱灸法的深度與范圍,并強化了藥效,循經感傳至腧穴、脈絡,起到調和氣血、溫經止痛、舒筋消腫、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病人創面快速愈合[17-18]。
本研究顯示,術后3、6 d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術后6 d觀察組肛門墜脹疼痛、肛門異物感、便血、便秘等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01)。說明雷火灸聯合中藥熏洗治療,能夠減輕病人痛苦,降低病人術后癥狀積分。本研究選擇的熏洗藥方中的白及、秦艽具有消腫生肌、收斂止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效果,大黃、黃柏發揮破積滯、行瘀血、清濕熱、消炎的作用,苦參、連翹、蒲公英發揮清熱燥濕、抑菌消腫的效果,蒼術起到通絡健脾、運化中焦的作用,白礬發揮燥濕止癢、止血止瀉的效果,玄明粉發揮清火消腫的作用,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效果。諸藥合用可發揮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抑菌消腫、止血止瀉、清熱燥濕等作用。本研究選擇的長強穴、左右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等穴位中,長強穴具有調暢通淋、解痙止痛的作用,上髎穴則起到壯腰補腎、通經活絡、調理下焦的效果,次髎穴發揮理氣化瘀、清利濕熱的作用,中髎穴、下髎穴發揮強腰利濕、補益下焦的效果。通過雷火灸在經絡特殊途徑上,更好地激發穴位效果,強化機體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病人創面的愈合,減輕病人的痛苦。
綜上所述,痔瘡手術病人術后予以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術后創面快速愈合,減輕病人術后疼痛,降低證候積分。
參考文獻:
[1]洪利凱,王建民,高翔,等.菊爽洗劑熏洗聯合痔瘡栓在混合痔術后創面愈合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9):118-122.
[2]葉杰陽,張圣江,龐蘇濱,等.黃連膏外敷結合益氣活血方對痔瘡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0,38(2):226-229.
[3]張明慧,劉滿君,劉博,等.雷火灸對肛周膿腫術后肛門疼痛及創面愈合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22):3122-3126.
[4]陶玉珍,王其,王蒙.中藥熏洗對痔瘡術后疼痛和創面愈合影響的研究[J].四川中醫,2021,39(10):167-169.
[5]段怡帆,邢月蒙,康良琦,等.雷火灸聯合中藥熏洗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早期康復中的效果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10):2326-2334.
[6]孔婕,李悠然,李英.趙氏雷火灸熱敏穴療法對混合痔術后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2,35(9):122-125.
[7]黎爽,彭明沙,李劍,等.黃連膏外敷聯合止痛如神湯內服對中青年痔瘡患者術后疼痛水腫、創面愈合及炎癥指標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8):3134-3137.
[8]茍曄荔.痔瘡PPH術后聯合肛美樂痔瘡膏治療的療效及對術后創面愈合的影響[J].重慶醫學,2020,49(S2):172-174.
[9]王海紅,趙志強,焦浩.葉綠素衍生物對痔病術后創面愈合的作用和炎性水腫、組織血管生成因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2,30(2):132-137.
[10]賀靜如,白晶瑩.精細化護理干預對痔瘡手術患者術后傷口愈合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3):539-540.
[11]李克亞,王真權,彭美瑤.中藥熏蒸對PPH聯合痔動脈結扎術后重度痔瘡患者臨床康復效果及預后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S1):336-337.
[12]LIU Q W,ZHANG J C,HAN X Y,et al.Huiyang Shengji Decoction promotes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mice by activating the EGFR/PI3K/ATK pathway[J].Chinese Medicine,2021,16(1):111.
[13]霍斌.金硝逐瘀湯對痔瘡術后并發癥及創面愈合情況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2):81-84.
[14]WANG F D,CHEN M X,DU J.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topical medicine,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on pressure ulcer wound healing:a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22,19(8):2031-2038.
[15]丁偉偉,龔玲,徐紅,等.光子照射聯合藻酸鹽敷料處理痔瘡術后創面減痛促愈的效果研究[J].東南國防醫藥,2022,24(2):205-207.
[16]WANG Y L,WU S B,CHEN L J,et al.Chemical fingerprint profiles and pharmacodynamic investigation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moxa smoke by UHPLC in a rat model of superficial infection[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21,2021:9929596.
[17]張堅明,丁佳妮.自擬消痔湯熏洗輔助自動痔瘡套扎術聯合外痔切除術對混合痔患者疼痛及創面愈合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藥,2022,46(4):623-624.
[18]王東方.自擬中藥方熏洗聯合針灸治療對痔瘡術后康復效果的分析 [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14):79-80.
(收稿日期:2023-10-16;修回日期:2024-06-15)
(本文編輯張建華)
基金項目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編號:GXZYZ20210242
作者簡介 何秋冬,副主任護師,本科
*通訊作者 覃旭東,E-mail:1296927000@qq.com
引用信息 何秋冬,邱燕婷,覃旭東,等.中藥熏洗配合雷火灸在痔瘡術后傷口護理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24,10(13):2408-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