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研究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運用和發展,通過對敦煌壁畫飛天形象的特點進行剖析,結合中國人物畫的藝術特色,探討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獨特表現方式和藝術風格,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方法: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時期飛天形象的演變軌跡,揭示其對中國人物畫發展的重要影響;采用案例分析法,鑒賞不同時期畫家的人物畫特點,分析敦煌飛天形象對中國人物畫發展的影響。結果: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和藝術內涵,對中國人物畫的創作和表現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提供了靈感來源。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中國人物畫創作者可以根據敦煌飛天形象設計出更飽滿的藝術形象,也能使敦煌飛天形象為更多藝術愛好者所接受。結論: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具有獨特地位和重要價值,為中國人物畫的研究和創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關鍵詞:敦煌壁畫;飛天形象;人物畫;中國古代藝術;藝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K879.41;J2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03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敦煌壁畫作為中國古代珍貴的藝術遺產,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關注[1]。飛天形象作為敦煌壁畫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被廣泛運用,不僅展現出古代藝術家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體現了中國人物畫的獨特魅力。
飛天形象在敦煌壁畫中首次出現于隋唐時期,一般被描繪為人身鳥翼的神秘飛行者。飛天形象出現在敦煌壁畫中,既有宗教的象征意義,又有超凡脫俗的審美意義[2]。在中國古代繪畫中,飛天形象常常被用來描繪仙人,代表著高潔純凈、神秘超然的精神境界。飛天形象的運用使敦煌壁畫在中國人物畫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隨著時間的推移,飛天形象逐漸在中國人物畫中得到廣泛運用。除了敦煌壁畫,飛天形象也常出現在中國傳統繪畫,包括書畫、版畫、織錦等藝術形式中。飛天形象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手法,還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飛天形象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中國古代,人們崇拜神靈、向往仙境,飛天形象作為中國古代藝術中常見的神秘形象,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神秘超然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運用,既體現了古代藝術家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飛天形象傳承千年,具有獨特魅力,通過對飛天形象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歷程,激勵人們不斷探索和創新,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 敦煌壁畫飛天形象的起源及發展
2.1 飛天形象的起源
飛天形象作為敦煌壁畫中的一種獨特形象,源自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3]。飛天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史·孝文本傳》中,講述了北魏時期一位居士因修煉功夫而飛升上天之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飛天象征著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體現了人們對自由、夢想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則更多地展現了對佛教信仰和神秘宇宙的探索[4]。
2.2 飛天形象在中國壁畫中的運用
敦煌壁畫作為中國古代壁畫的代表,廣泛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等各種文化元素,其中飛天形象被大量運用[5]。飛天形象多為雙翅飛舞的神祇,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寶冠,手持花球或法器,具有神秘、超凡的氣質。這些飛天形象往往出現在佛教經典故事或神話傳說中,扮演著神明或仙女的角色。這些飛天形象傳達了壁畫藝術家們對宇宙和生命奧秘的探索,展現了古人對超然世界的美好憧憬。
2.3 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宋代人物畫中,畫家通過描繪飛天形象,表現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展現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明清時期,飛天形象在人物畫中被賦予更多神秘和超凡的象征意義,常用來表現神明、仙女等形象。如明代畫家唐寅的《鶴舞飛天圖》、清代畫家石濤的《飛天仙女圖》等作品,都展現了畫家對飛天形象的獨特理解。
飛天形象作為一種富有神性和超凡象征意義的符號,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隨著時代的演變,飛天形象不斷被重新詮釋,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3 飛天形象在敦煌壁畫中的表現
飛天是敦煌壁畫中獨具特色且富有表現力的形象之一。飛天形象通常是身披華麗服飾、手持金色綢帶或器物、身姿輕盈飄逸的天人。他們通常在空中飛舞,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
飛天形象在敦煌壁畫中的具體表現可以從多個方面探討。首先從造型上來看,飛天常常被描繪為面容姣好、身形修長、身姿優美的天人形象。他們的服飾顏色絢麗,佩戴金光閃閃的裝飾品,展現出華麗的氣質。其次從表現手法上來看,常常通過蜿蜒曲線和流暢線條來展現飛天的輕盈和飄逸,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最后從主題表達上來看,飛天形象常常出現在神話故事或佛教經典中,是超凡脫俗的存在,或代表著神圣的力量。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對中國人物畫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刻畫飛天形象對藝術技巧的要求較高,需要畫家深刻把握人物形體、線條和色彩,因此飛天形象也是對畫家繪畫技術的一種考驗。飛天形象代表對美的追求和追求永恒美的精神,飛天形象豐富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總的來說,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造型、表達方式和主題的多樣性。通過對飛天形象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激發和啟迪今人對藝術的創新和追求。飛天形象的存在使敦煌壁畫充滿生機和活力,為后世的繪畫創作帶來無盡的靈感和啟迪。
敦煌壁畫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其中的飛天形象以神秘、神圣的氣質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隨著歷史的變遷,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重新詮釋。在唐代,飛天形象被賦予更多俗世情感,如悲傷、歡樂等。
著名的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洛神賦圖》中,飛天女神舞姿輕盈,神態自若,展現了晉人對飛天形象的高度理解和藝術處理。向后發展,唐朝人物畫進入成熟期,中國人物畫開始出現新的特征,畫面注意留白,色彩運用更鮮艷,對人物的刻畫愈發細膩,如畫家閻立本《步輦圖》。
宋代是中國人物畫的繁榮時期,飛天形象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更深入的發展。宋代出現了像李公麟一樣開始運用白描手法的畫家,用簡單干練的線條表現人物形象動態。也出現了像梁楷一樣多以佛家禪宗人物或者文人雅士為題材的畫家,開啟寫意人物畫的先河。
到了元代,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表現方式更加多元,融入了更多宗教元素。著名畫家趙孟頫的作品《紅衣羅漢圖》,用色大膽鮮艷,人物形象生動。宋朝的人物畫展現了宋人對飛天形象的深刻理解,將飛天形象轉化在自我創作中。
明清時期,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逐漸趨于穩定,成為中國人物畫中的重要符號。著名畫家仇英的系列人物畫中,人物身姿曼妙,神情安詳,展現了明清畫家對于飛天形象的崇高理解和深刻描繪。
飛天形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畫家筆下展現出獨特風貌。從在敦煌壁畫中出現起到明清時期,飛天形象的演變充分展示了中國畫家對這一形象的獨特理解和持續創新,也展示了中國人物畫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軌跡。飛天形象作為中國人物畫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將繼續在中國藝術史上發揚光大,傳承發展下去。
4 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的藝術表現
4.1 飛天形象的藝術特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不僅在線條表現方面獨具特色,其形態也展現了藝術家的人生智慧和審美追求。這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不僅為后世的人物畫提供了靈感來源,還為中國古代藝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飛天形象的藝術特點對后世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人物畫中的一大亮點。
4.1.1 線條表現
飛天形象是敦煌壁畫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圖像之一,在中國人物畫中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7]。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常常采用流暢有力的線條來勾勒,曲線富有動感,具有流暢的美感。這種線條的運用使飛天形象看起來輕盈飄逸,仿佛可以隨風飛舞。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還常常采用細膩而精準的線條來描繪面部表情和細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和具有感染力。這種線條表現手法不僅展現了藝術家扎實的繪畫功底,還使飛天形象更具神秘氣質。
4.1.2 姿態和形態表現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常常展現出優美、舒展的身姿,姿態多樣,有的在舞蹈、有的在飛翔、有的在演奏樂器,形態獨特、富有變化,充滿活力和動感。這
種姿態的多樣性不僅展現了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豐富了飛天形象的藝術內涵,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4.2 藝術風格的變遷
飛天形象作為敦煌壁畫中的重要元素,在中國人物畫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飛天形象的藝術風格變遷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尤以歷史背景、社會變革、文化傳承等因素的影響最為深遠。
4.2.1 影響因素
飛天形象的藝術風格變遷與歷史背景密不可分。在敦煌壁畫創作初期,飛天形象多表現為輕盈飄逸、神秘幻化,體現了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向往。隨著時代的發展,飛天形象的藝術表現也發生了變化,其從神話傳說中脫離,更多地表現為人們對自由、秩序、夢想的追求。
社會變革也對飛天形象的藝術表現產生了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變化,對飛天形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現代人物畫中,飛天形象的形態和風格更加多樣化、抽象化,體現了人們對生活和未來的新思考。
文化傳承是推動飛天形象在中國人物畫中繼承發展的重要因素。飛天形象作為中國經典文化符號,在中國人物畫中得到廣泛應用。藝術家們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將飛天形象與當代生活和文化相結合,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意義。
4.2.2 發展趨勢
飛天形象的藝術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藝術風格變遷體現了歷史、社會和文化因素的交織。在未來的創作中,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飛天形象的藝術內涵,賦予其更多的時代特色,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5 結語
敦煌壁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飛天形象是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在未來,可以繼續挖掘飛天形象的藝術內涵,賦予其更多的時代特色和文化意義,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對敦煌壁畫飛天形象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歷程,為后人理解和傳承中國古代藝術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虹.敦煌壁畫中的舞蹈道具的運用研究[J].喜劇世界,2022(7):79-81.
[2] 李思敏.敦煌壁畫中“鹿”形象到舞臺形象的復現研究[J].藝術品鑒,2023(33):109-112.
[3] 鄒雨桐.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藝術特色:以唐代飛天形象為例[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3(14):56-57.
[4] 馬媛.敦煌壁畫中的舞美[J].百科知識,2021(36):37-38.
[5] 時佳蕊.敦煌壁畫中唐代飛天形象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23.
[6] 黃金亮.敦煌壁畫飛天形象對張大千書法風格的影響[J].美與時代,2021(3):100-101.
[7] 潘佳莉.滿壁風動天衣飛揚:以圖像學研究法分析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J].天工,2022(6):94-96.
作者簡介:陶佳琪 (2001—),女,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