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剖析《布達佩斯大飯店》中色彩與構圖的內在聯系,以及二者對影片整體藝術效果的貢獻,尤其關注二者如何影響影片的情感表達和敘事構建。方法:首先以色彩情緒為切入點,分析導演如何將色彩與影片的主題、劇情、人物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闡述影片色彩的基礎上,分析影片畫面中的色彩隱喻與色彩敘事,從而理解蘊藏在影片色彩美學背后的深層意義。同時,深入分析對稱構圖、畫中畫構圖和深焦多層次構圖等構圖技巧,研究它們如何增強敘事的層次感、空間感以及畫面美感。最后總結韋斯·安德森在這部電影中所想表達的情懷。結果:通過對色彩與構圖互動關系的綜合分析,發現色彩與構圖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影片的美學特征。色彩不僅是視覺上的點綴,還是情感與思想的載體;而構圖則強化了敘事的深度和復雜性,二者結合創造了一個充滿詩意和象征意義的世界。結論:《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將色彩與構圖完美融合的電影杰作,體現了導演韋斯·安德森對細節的敏銳捕捉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通過獨特的視聽語言,安德森傳達了對人性、歷史和社會的深刻洞察,使這部電影成了一部藝術與情感并重的佳作,令觀眾回味無窮。
關鍵詞:色彩情緒;對稱構圖;畫中畫構圖;" 《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3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編導的電影,于2014年上映。這部電影雖然以“布達佩斯大飯店”命名,但故事并非直接基于現實中位于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任何特定飯店,而是虛構的。影片通過一系列精心構建的敘事層次,講述了一位無名作家與飯店主人穆斯塔法共進晚餐時,聽到的關于飯店前主人古斯塔沃及其經歷的傳奇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30至60年代的歐洲。
1 色彩的情緒
在廣闊的電影藝術領域,色彩不僅是視覺的裝飾,還是情感的載體和敘事的橋梁。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便是一部將色彩運用到極致的視聽杰作,其色彩設計與情緒表達緊密相連,構建了一個既超現實又深刻反映人性的世界。本文從色彩理論基礎出發,深入剖析《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彩世界,并探討色彩如何隨敘事節奏變化影響觀影體驗,進而揭示電影主題的深層含義。
色彩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色彩能夠激發特定的情感和心理反應。紅色常與激情、欲望相關聯,藍色則給人以寧靜或憂郁之感,而綠色則象征和平與新生。在電影中,色彩的選擇與組合不僅能美化畫面,還能深層次地參與情感的傳達和敘事的推進。《布達佩斯大飯店》巧妙運用這一原理,通過色彩的精心編排,為觀眾營造了一系列復雜且細膩的情感體驗。
影片一開場,那不真實的粉色天空、粉色的雪和粉飾的建筑,仿佛將觀眾帶入一個遠離塵囂的童話世界。粉紅與粉藍的對比色調,裝點著主要劇情,也平添一份歡樂、明快的輕柔質感,給人以極強的治愈力,更能喚起無數人的少女心。介紹酒店的畫面以及門童的愛情故事時基本圍繞粉紅色,最能代表愛情的一定是粉紅色,而這個酒店用粉紅色裝飾,是因為充滿著門童對甜蜜愛情的回憶。粉紅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成為門童愛情的溫床,傳遞出溫馨與希望,讓觀眾沉浸于一種夢幻而浪漫的舒適環境中,激發觀眾對未知的好奇與探索欲。員工的紫紅色制服和酒店亮紅色的地毯,構成一種高飽和度的暖色調,顧客如織的大飯店自然適合這種艷麗的色彩。酒店整體是紅色調,紅色既可以代表殺戮,也可以代表熱血,還可以代表人性的欲望,而酒店的紅色則代表著琳瑯滿目的欲望。
古堡的顏色以棕色、黑黃色為主色調。棕色是介于紅與黃之間暗淡的紅色,象征著欲望和誘惑。黃色有一種威嚴、權威、神秘的感覺,黑黃色給人的感覺更加嚴肅、神秘、規矩,有較強的儀式感。順應情節的轉折,古斯塔夫與門童乘火車去為D夫人奔喪,此后與她的兒女因遺產發生利益沖突而含冤入獄,這打破了他之前美好且規律的生活,色調也陡然變暗,給觀眾傳達了某種信息。“電影中多樣的色彩基調,能夠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審美感知與情感情緒,依據個人的經驗和理解,誘發各異的心理感受與反響”[1]。這一段劇情中,D夫人的一眾親戚皆是因為對錢財的貪欲趕來奔喪,為此誣陷古斯塔夫,并導致其入獄,棕色所暗喻的欲望由此彰顯。拍攝古堡大部分運用的是封閉、對稱的構圖,再加上黑黃色所營造的氛圍,整個畫面的神秘感較強。
古斯塔夫入獄后,畫面呈現以失落的藍白、灰色為主色調,主要內容是其監獄生活以及越獄后的奔逃,偏向冷色調,關于監獄的畫面沒有什么亮眼的顏色,呈現出的是一種無聊、無趣的生活狀態。當殺手追殺律師時,畫面呈現出冰冷的藍綠色。“于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宇宙里,色彩扮演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建構角色。他超越了對現實色彩的直接模仿,轉而巧妙地融合色彩的構成藝術與其內在的表達力量,匠心獨運地構筑一個觀者能潛移默化融入的心理空間。這一過程,實質上是他借由視覺美學,傳遞個人情感與審美愿景的深刻實踐。”[1]監獄生活的藍白灰調,不僅體現了古斯塔夫的孤獨與絕望,也是對自由喪失的冷酷寫照。
最后的黑白畫面描述的故事發生在1932年,但1932年還沒有彩色電影,因此用黑白片的方式記錄法西斯的殘暴行為,以還原歷史的真實性。正是這種黑白畫面的出現,才使整個電影更加逼真。“色彩運用如同一面映照社會文化的鏡子,它能透過獨特的色譜與配色方案,喚醒觀者對于特定時代背景或文化氛圍的心靈共鳴與回憶。換句話說,色彩不僅是視覺元素的堆砌,更是承載著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的載體,能夠跨越時空界限,激發人們的情感共振與文化認同。”[2]影片末尾采用黑白畫面,不僅是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感,還是對逝去時代的緬懷。黑白影像在色彩斑斕的故事中顯得尤為突出,不僅象征著過去的消逝,也是對古斯塔夫命運悲劇的沉痛悼念,使觀眾在視覺與情感上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對比。
色彩的變化與敘事節奏的調整相輔相成,這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一大特色。從開頭的浪漫粉紅到中期的欲望紅,再到后期的冷峻藍白,色彩的轉變與情節的起伏同步,有效引導觀眾的情緒流動。例如,從粉色的甜蜜愛情過渡到棕色古堡的陰謀與沖突,色彩的轉變預示著故事的轉向,加速了敘事節奏,讓觀眾隨之緊張起來。而最終的黑白畫面,則是在快速的敘事之后,以緩慢、莊重的步伐結束,留下厚重的余韻。
2 構圖
在電影的廣闊舞臺上,構圖不僅是視覺語言的基礎,還是導演內心世界與敘事意圖的直觀映射。《布達佩斯大飯店》以精妙絕倫的構圖藝術,不僅構建了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畫卷,還深刻地揭示了故事的深層內涵與情感世界。本文旨在探討《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構圖原理與應用、安德森的對稱美學以及構圖與空間敘事的緊密聯系,以此揭示構圖藝術如何在敘事中發揮關鍵作用。
2.1 對稱構圖
構圖這一源于繪畫領域的概念,在電影中同樣占據核心地位。經典構圖法則,如黃金分割、對稱、框架構圖等,被安德森巧妙轉化,成為電影語言中的重要元素。黃金分割作為自然界和藝術領域普遍存在的比例原則,被應用于《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場景布局,使畫面既符合審美習慣又富有動態平衡。這種布局不僅能讓視覺焦點自然凸顯,還能引導觀眾的視線流動,增強視覺吸引力。
對稱構圖是安德森最為人稱道的標志性風格。他超越了簡單的鏡像復制,使該影片在對稱與均衡的設計中獨樹一幟,展現了一種動態平衡的美學理念——在表面上看似不完全對等的布局中尋求深層次的和諧,于規整中巧妙融入變奏。特別是在古堡場景中,嚴謹的構圖展現出一種莊重之美,而其他對稱畫面則蘊含著一種幽默與靈動,為影片整體注入了輕松愉悅的氣息。藝術中的對稱性“從形式上是無言之美,從視覺上是勻稱之美,從構圖上是平衡之美,從心理感覺上是和諧之美”,對稱均衡是形式美法則之一[3]。這種處理手法意味著越是精心構造、近乎完美的對稱,反而越可能增加觀眾的感知負擔。反之,影片通過在傳統對稱框架下探尋細微變化與不對稱元素,有效緩解了視覺上的緊張感,提升了觀賞體驗的趣味性與豐富性。因此,該影片中的對稱關系不僅是一種美學追求,還是一種策略,旨在通過微妙的失衡創造視覺的新鮮感和畫面的層次深度,讓觀眾在一種既有序又不失活潑的視覺敘事中享受觀影之旅。既是對傳統美學的致敬,也是對現代電影語言的創新詮釋。
2.2 畫中畫構圖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一扇扇門扉、一處處窗欞,乃至別具匠心的畫框設計,不僅是物理界限的勾勒,更像是邀請觀眾穿越的視覺之窗,進入一個精心構筑的秘境。這些框式元素不僅賦予了畫面層次分明的深度,還在無形中擴展了觀眾的感知邊界,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窺探體驗,讓每一次凝視都仿佛是對一個秘密花園的悄然探訪,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這種構圖手法,一方面如同畫家的筆觸,將有限的屏幕空間延展至無限遐想的領域,讓虛擬的電影世界擁有了近似于三維的廣闊感;另一方面,它又如同藝術品的裝裱,為每一幀畫面細致添加了優雅的邊框,就如同博物館內懸掛的名畫,每一件都是精心策劃的視覺展覽,彰顯出導演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和對美學的深刻理解。由此,影片中的每一幕都散發出濃郁的古典油畫韻味,構圖飽滿且富有張力,戲劇性十足,為觀眾奉上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2.3 深焦與多層次構圖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構圖藝術,還在于對空間敘事的深度挖掘。通過深焦攝影,安德森能夠在一個鏡頭中同時展現前景、中景和背景的細節,極大地擴展了敘事空間,使每一幀畫面都蘊含豐富的信息。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得不主動尋找、解讀這些細節,這一過程加深了觀眾對故事背景的理解,也引發了與角色的情感共鳴。
《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構圖藝術,不僅是視覺美的展示,還是敘事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德森運用經典構圖法則,特別是其標志性的對稱美學,構建了一個既復古又現代的電影世界。構圖與空間敘事的緊密結合,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語言表達,還促進了觀眾對影片主題和情感的領悟。在這部電影中,構圖不僅是呈現畫面美感的重要手段,還是導演與觀眾溝通的橋梁,是情感流露的窗口,是故事講述的無聲語言。因此,《布達佩斯大飯店》不僅是一部以視覺美學為核心的電影作品,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還是一場關于構圖藝術與敘事智慧的深刻探討。
3 色彩與構圖的互動
色彩與構圖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交織、相互作用,共同服務于敘事和情感的表達。色彩為電影奠定了情感基調,而構圖則在視覺上加以強調和補充,二者結合,創造出一種高度統一又富于變化的視覺風格。
例如,當電影從溫暖明亮的色調過渡到陰郁暗沉的色彩時,往往伴隨著情節的緊張或角色命運的轉折,構圖也會隨之調整,從原本的對稱和諧轉為不對稱或更復雜的布局,以此反映角色內心的變化或外界環境的動蕩。這種視覺與敘事的同步變換,讓觀眾在獲得視覺享受的同時,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深層含義。
此外,通過對色彩飽和度、明暗對比的微妙調節,以及構圖中焦點的轉移和層次的增減,影片能夠在不同場景間建立起流暢的視覺過渡,即使在敘事時間跨度較大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視覺敘事的連貫性和整體感。這種處理手法,使《布達佩斯大飯店》不僅是一部視覺藝術的典范,還是一部情感細膩、敘事層次豐富的佳作。
4 結語
布達佩斯大飯店在造型、色彩、構圖上做到了極致,永遠有一個“優雅永不過時”的故事情節穿插其中,所有的技術手段都圍繞古斯塔夫先生的個人魅力和傳奇一生的故事內核展開,觀眾能夠在詼諧幽默的鏡頭語言和表演下看到一個粉紅夢幻的世界,觀看一場視覺盛宴,同時內心充滿緬懷和致敬。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導演巧妙編織了一張錯綜復雜的視覺網絡,通過豐富多樣的構圖技法,不僅增強了敘事的層次感,還確保了美學表達的一致性與深度。全片不局限于如三分法或黃金比例這類經典構圖原則,而是進一步挖掘了對稱性、光影效果以及色彩對比在構圖中的獨特魅力。這些技巧猶如貫穿影片的隱形線索,以前后呼應的方式巧妙呈現,加深了觀眾的視覺記憶與情感體驗。《布達佩斯大飯店》也以色彩與構圖的精妙互動,展現了視覺敘事的無限魅力。通過色彩的巧妙運用和構圖的精心設計,創造了一個既超越現實又觸動人心的夢幻世界,讓觀眾在光影交錯中感受到了故事的溫度和深度。這種視覺與情感的雙重敘事,無疑為電影藝術的表達開辟了新的維度,證明了色彩與構圖作為非語言敘事手段的強大潛力。
參考文獻:
[1] 高彤.韋斯·安德森電影影像風格研究[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5:3-8.
[2] 張瑩.動畫玩偶服飾形象設計中的色彩表現研究[J].染整技術,2024,46(6):126-128.
[3] 鄧寶盈,王敏.韋斯·安德森電影的形式美呈現:以《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例[J].大眾文藝,2019(14):177-178.
作者簡介:牛美棋 (2003—),女,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