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近年來,“電子父母”成為互聯網上的熱點話題,如抖音平臺上的“和女兒分享日常”以及小紅書上的“小琳媽媽”等,都以父母的第一視角出發,與網友分享日常,還會滿臉笑容地跟孩子打招呼、聊生活,幾乎每句話都以“孩子”“閨女”“兒子”開頭,因此,其被網友暖心地稱為“電子父母”。特別是抖音賬號“和女兒分享日常”,作為一個擁有超高熱度的短視頻創作者,在網絡平臺迅速走紅,僅3個月時間就漲粉100萬,其創作的日常家庭生活短視頻在極短時間內便獲得了大量關注。文章主要研究網絡上流行的“電子父母”類短視頻賬號,分析其視頻內容的敘事策略。方法:從互動儀式鏈視角出發,以“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的視頻為研究對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對“電子父母”類短視頻的標題、內容、形式、播放量、點贊數、轉發量等進行敘事分析,從敘事主題、敘事方式以及敘事內容方面深入挖掘其敘事策略及存在的問題。結果:“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的內容創作者通過親和力強的敘事策略,如采用熱點化和碎片化的敘事主題、豐富且多元的敘事內容、生活自我呈現型的敘事方式,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互動儀式鏈,縮短了屏幕內外的距離,讓受眾感受到了溫馨的家庭氛圍與互動的樂趣。然而,這種敘事方式也面臨潛在的挑戰,如過度商業化、廣告植入以及可能面臨的熱度降低、同質化危機等。結論: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理解“電子父母”類短視頻的走紅,不僅能揭示當代年輕人身上遺留的童年傷痕,還能為家庭親密關系的構建提供新的視角。數字化時代,用戶在享受“電子父母”類短視頻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也應形成批判性思維,理性消費內容,在親子關系的數字化表達中尋找真正有益于家庭和諧的元素。
關鍵詞:互動儀式鏈;短視頻;敘事策略;" “和女兒分享日常”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3
0 引言
當前關于短視頻敘事的研究逐漸增多,其涉及的相關題材范圍也越來越廣。查閱文獻發現,敘事研究主要為敘事學理論視角的思辨類研究和針對某一案例題材的敘事分析。“電子父母”是當前網絡熱點話題,涉及此的短視頻研究較少。關于“電子父母”類短視頻的現有研究,以情感傳播[1]和家庭儀式[2]的構建為主,很少涉及互聯網敘事策略,這便是本文試圖補足的方面。
1 互動儀式鏈理論
互動儀式鏈(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論是社會學領域關于人類社會互動的重要理論,柯林斯在著作《互動儀式鏈》[3]中詳細闡述了這一理論。他認為,社會互動的核心是互動儀式,即人們在特定情境下通過身體語言、表情、言語等手段進行的面對面交流。這些儀式不僅僅是信息交換,更是情感和意義的共享,通過這些儀式,參與者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和社會認同。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社交實現了身體與儀式“脫域”的現象。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下,用戶借助新媒體平臺“表演”,致力于在網絡社交平臺展現不同的狀態,可以說,社交媒體的發展為“電子父母”的走紅提供了平臺。
2 研究方法
本文選擇抖音號“和女兒分享日常”發布的短視頻作為分析對象,參考學者Genette和何純[4]提出的敘事概念和研究分類,并結合短視頻的特點,從敘事主題、標題、內容、方式等敘事要素切入分析。“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發布的短視頻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父母愛情、家人關系等,從2023年9月13日到2024年3月31日一共發布82條視頻,樣本量較少,無須抽樣。
3 短視頻敘事策略
3.1 敘事主題
3.1.1 日常化標題,敘事平易近人
金心怡等將標題敘事策略劃分為懸念策略、警示策略、開門見山策略、互動策略、一般策略和綜合策略[5]。“和女兒分享日常”標題文本敘事,通常采用開門見山策略和互動策略,用日常化、口語化、直白的表達方式引出話題,如《愛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今天過得怎么樣小朋友們》《今天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影嘍寶貝們》《冬天了可不能流眼淚喲,要不然臉臉皸了可疼爸爸媽媽傷心啦!》等。日常化的標題可以讓用戶直觀地了解視頻的內容,降低理解門檻,問句的形式也能激發用戶對視頻的興趣和互動的欲望,即使是對視頻內容不甚了解的用戶,也能迅速抓住視頻的核心主題和價值。當用戶看到標題中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片段或觀點時,更有可能參與討論,形成社區感和親近感。這種親近感可以讓用戶感覺視頻內容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產生觀看的興趣。
3.1.2 熱點化標簽,緊跟網絡話題
在“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發布的視頻中,77%的視頻時長在2分鐘以內,時長大于2分鐘的視頻僅占21%。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創作者需要在視頻中呈現相應的主題、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這對時長受限的短視頻而言提出了新的挑戰。熱點話題自帶流量,能夠迅速吸引受眾興趣,提高作品的曝光率和觀看意愿,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熱點話題往往能引發廣泛的討論和分享。因此,博主有意選擇與當前社會熱點、流行趨勢或公眾廣泛關注的議題緊密相關的標簽打在標題上,以吸引受眾注意力,增強內容傳播力。同時,平臺算法根據用戶偏好推送內容,使熱點敘事更容易出現在更多人的信息流中,形成正向反饋循環。受時長限制,短視頻難以深入探討復雜議題或展示情節豐富的敘事,可能導致內容淺嘗輒止,缺乏深度。
3.2 敘事內容
3.2.1 多元視角扮演,增強身份認同
“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主要從多元視角展現孩子的成長過程,同一類型的短視頻,經由不同角色講述能產生不同的觀感。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從兒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不同的角色對熟悉的場景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的視頻情節都來自人們成長路上最熟悉的場景,視角全方位覆蓋各個年齡段。例如,《女兒你快樂嗎今天》這則短視頻,主要展示了與已經工作的女兒的互動。在《來和爸爸媽媽逛超市今天你們又在干啥!有沒有想爸爸媽媽?開心著沒?》這則短視頻中,主角則是小朋友,被放在超市的購物車上,該視頻在全網瀏覽量超過9000萬次,點贊量破300萬次。
3.2.2 敘事話語豐富,情緒價值拉滿
多樣化的敘事方式可以打破單一模式,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增強觀看的趣味性和新鮮感,讓用戶在短暫的觀看時間內獲得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和女兒分享日常”視頻的敘事話語[6]主要有兩種。一是解釋型話語模式,即視頻內容直接表達關愛。例如,《女兒你快樂嗎今天》以媽媽對女兒叮囑的角度,表達愛與關懷,簡單直接且情感充沛,能為受眾提供情緒價值。二是故事型話語模式,具體表現為先構建一個場景或者困難,博主再用自己的方式為受眾提供解決方案。例如,《自信的女孩最美知道了嗎我的小大人們》先講述了女兒被身材困擾的問題,經父母開解后,女兒明白了要拒絕身材焦慮,這為受此困擾的年輕人提供了啟示。
3.3 敘事方式
3.3.1 喚起童年記憶,增強臨場感受
柯林斯認為,面對面的共同在場是互動儀式必備的要素之一,人們通過身體在場相互影響。“電子父母”以作為媒介的屏幕為紐帶,以情感為黏合劑,再加上第一視角的互動,在環繞式的場域中喚起情感共振,從而連接起屏幕內外虛擬與真實的邊界。短視頻能夠使用戶感知具體的場景,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這有利于增強用戶對短視頻內容的認同感[7]。例如,《來和爸爸媽媽逛超市今天你們又在干啥!有沒有想爸爸媽媽?開心著沒?》以孩子的視角拍攝,讓受眾更有代入感。視頻通過第一視角構建日常生活的場景,彌補了受眾成長過程中缺失的童年遺憾。
3.3.2 自我呈現型敘事,強化表達效果
敘事者是“講故事的人”,即敘事故事中陳述行為的主體,也可以稱為“聲音或講話者”[8]。“和女兒分享日常”的敘事主體是“爸爸媽媽”,這對夫婦既是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又以此為職業,做網絡上的“電子父母”,進一步強化了敘事主體的專業性。通過“電子父母”的自我呈現,視頻內容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受眾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真實情感和生活狀態。同時,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和個性存在差異,自我呈現型敘事能讓創作者充分展現個人特色,促進內容多樣化。通過記錄和分享個人故事,“電子父母”不僅能夠自我表達,還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甚至影響他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這也是此類短視頻迅速興起的原因,許多年少時缺少父母關愛的用戶,因為擁有相似的經歷而聚集,形成特定的社群,開展社交互動,獲得歸屬感,這也為創作者鞏固了受眾基礎。
3.3.3 構建互動儀式,建立情感聯系
數字化時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年輕人普遍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短視頻在調動受眾情緒時,察覺到了年輕人的壓力狀態,開始傳遞情感能量,以舒緩年輕人的壓力,受眾情緒的進一步傳遞和擴散,使更多用戶參與話題討論,進一步推動互動儀式的建構[9]。在《逼你考公考研考編,爸爸媽媽給你了很大的壓力》中,“電子父母”反思自己“有編制等于穩定”的傳統思想,為壓制孩子的興趣愛好而感到愧疚,一句“寶貝,實在抱歉啦”,讓網友們難以置信又淚流滿面,原來父母也可以反思自己的錯誤,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努力共情。“電子父母”的出現讓受眾無處安放的情緒得以釋放,填補了現實生活中父位母位的缺失,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情感聯系。
4 短視頻敘事存在的問題
4.1 過度植入廣告引起受眾反感
過度的廣告植入可能讓用戶對內容創作者或平臺的商業動機產生懷疑,從而降低對其的信任度。“電子父母”賬號的廣告植入數量隨著粉絲的增多不斷增加,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內容創作的質量,在溫情滿滿的情節中突然出現廣告,會讓受眾產生出戲的感覺。
4.2 內容單一加劇同質化競爭壓力
隨著“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的火爆,大量博主開始模仿這一模式,創作者缺乏動力去探索新的內容形式和主題,導致相似的內容充斥網絡平臺。再加上視頻內容以日常生活為主,受眾的選擇空間有限,從而導致市場迅速飽和。因此,賬號評論區經常出現“帶入不了自己父母”“產生視覺疲勞”等負面評論。
4.3 熱度降低影響受眾關注度
在網絡上,各種話題、事件或人物常常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極高的熱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受某些因素的影響,熱度往往會逐漸降低。隨著受眾對“電子父母”話題和賬號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同類型賬號不斷出現,對“和女兒分享日常”賬號產生了巨大沖擊,受眾關注度逐漸降低。
5 結語
深入分析以“和女兒分享日常”抖音賬號為例的“電子父母”短視頻,不僅可以了解數字化時代短視頻敘事的新形態,也能發現其背后的復雜性與雙刃劍效應。這些“電子父母”的出現,讓一些出于各種原因缺失父母陪伴或未感受過愛的受眾,在網絡上找到了溫暖和慰藉。他們在評論區傾訴自己的遭遇和日常,把對父母的期待投射到這些陌生人身上。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采取親和力強的敘事策略,如采用熱點化和碎片化的敘事主題、豐富且多元的敘事內容、生活自我呈現型的敘事方式,構建完整的互動儀式鏈,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成功縮短了屏幕內外的距離,讓受眾感受到了溫馨的家庭氛圍與互動的樂趣。然而,這種敘事方式也面臨潛在的挑戰,如過度商業化、廣告植入,以及可能面臨的熱度降低、同質化危機等。面對這些挑戰,“電子父母”類短視頻博主需要不斷調整策略,既要保持內容的真實性和情感深度,又要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持續創新,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郝歡歡.互動儀式鏈視角下家庭情感類短視頻的情感傳播建構[J].新媒體究,2023,9(19):74-77.
[2] 潘萌萌,杜志紅.親情類短視頻:家庭儀式的影像形態[J].大眾文藝,2022(15):98-100.
[3] 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7-18.
[4] 何純.新聞敘事的視角與聚焦分析[J].求索,2006(2):193-195.
[5] 王慧.探析女性健康科普短視頻的敘事策略:以抖音賬號“婦產科牛諍醫生”為例[J].科技傳播,2023,15(24):142-144.
[6] 諾曼·費爾克拉夫.話語與社會變遷[M].殷曉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209-211.
[7] 曾麗紅,李家慧.互動儀式鏈視角下抖音旅游短視頻的勃興[J].傳媒,2019(16):44-46.
[8] 杰拉德·普林斯.敘述學詞典[M].齊國強,李孝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33-35.
[9] 龍曉添.當代“儀式感”的日常生活節奏分析[J].文化遺產,2021(6):107-114.
作者簡介:梁靖 (1999—),女,研究方向:新媒體藝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