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藝術類美術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打破僵局,體現育人本質?;诖吮尘埃恼卵芯克賹懡虒W改革實踐的具體方法。方法:明晰速寫教學改革本質,基于高中美術必修課教材《美術鑒賞》進行分析。結果:美術高考改革十分必要,作為重要科目的速寫教學改革更是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優秀藝術人才。速寫教學改革更注重學生藝術素養、創造力及速寫創作能力等的培養。結論:速寫教學改革實踐須切實應用針對性強的方法,既要注重夯實基礎,又要注重提升文化素養和創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速寫材料應用能力、速寫素材積累和觀察能力也至關重要。只有在打破傳統美術統考僵局的模式下應用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培養美術人才,才能回歸美術教育的初衷。
關鍵詞:速寫;改革;教學模式;美術高考
中圖分類號:J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3
2024年,北京教育考試院頒布《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實施辦法》,為契合新形勢下的藝術類美術高考改革,明確指出速寫(綜合能力)為三大考試科目之一,且須“結合高中美術必修課《美術鑒賞》中的內容,根據命題進行創作”。這體現了藝術育人,教學真正回歸本質、回歸課堂的內涵。
1 速寫教學改革的目的——打破僵局,回歸本質
首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藝考教學模式往往強調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已無法滿足高校藝術類招生需求,唯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培養出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優秀藝術人才。其次,打破學生對繪畫的固有思維。改革后明確了繪畫認定標準,追求繪畫的根本目的與意義。最后,改革是強化,是自我提升。速寫教學的重點則是讓學生具備藝術家思維,掌握創作思路,明確創作意圖和主題,充分表現畫面。
2 如何應對速寫教學改革
首先要提前系統訓練,夯實專業基礎。其次要勤訓練,活運用。“勤”——業精于勤,勤能補拙,速寫是可以通過量變達到質變的學科。“活”——融會貫通,靈活機動。作畫時間、空間要活,作畫對象、題材要活,作畫風格、材料運用要活[1]。
3 速寫教學改革實踐的具體方法
3.1 夯實基礎,提升速寫造型能力
首先,單人速寫訓練以快寫、臨摹為主,確立正確的觀察方式,注重人物造型能力訓練。穿插講解人體結構,注重訓練畫面的組織能力。例如,組合人物場景速寫訓練,穿插各大美院歷年考題,重點針對不同題目的“立意”“扣題”訓練(見圖1),以高效科學應考。
3.2 注重提升文化素養和創作能力
引導學生多讀美學、文學、歷史、哲學類書籍,養成日常閱讀習慣,拓寬知識面,逐漸提升文化素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為藍本,培養速寫創作意識和能力。根據學生的能力分組練習,每組負責不同單元,匯報選題和創作作品。
教材第一單元《觀看之道——美術鑒賞的基礎》運用“四步分析法”分析美術作品,注重對藝術家所處時代背景、創作理念、人文思想及社會功能的解讀和學習,培養學生運用審美法則表現生活的能力。第二單元《圖像之美——繪畫藝術》從中國傳統繪畫、文人畫、西方古典繪畫、西方現代藝術四個方面分析,建議學生學習和了解中外美術史的發展和不同時期的藝術代表作品,尤其注重了解中國傳統藝術中蘊含的人文思想。第三單元《匠心之用——雕塑藝術》,引導學生從如何欣賞雕塑及其與生活的關系展開。重點思考分析雕塑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了解雕塑蘊含的人類歷史觀、文化觀。第四單元《無聲之韻——建筑藝術》介紹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材料、布局及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造園技法、對外傳播和影響,探討城鎮建設、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等問題。引導學生從時間軸上剖析古代建筑、現代建筑等的特點,從地域上歸納建筑發展規律。第五單元《淳樸之情——民間美術》從造型特點、構圖方法、表現語言、色彩體系等方面對民間美術藝術進行梳理和分析。第六單元《時代之鏡——中國現代美術》重點為理解美術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聯系,也要了解現代繪畫的表現內容與形式、構圖與色彩美學繪畫原理的密切關系[2]。
3.3 科學運用速寫材料的能力
藝考改革后,速寫繪畫表現方式多樣,主要是材料越發豐富,如出現更多的色彩。一切繪畫都建立在色彩基礎理論知識之上,繪畫過程中要對色彩關系(冷暖、純灰、明度)以及空間、光影、質感的表現方法進行斟酌推敲。
3.3.1 鋼筆、中性簽字筆的用法
用鋼筆或中性簽字筆(下文簡稱“中性筆”)畫速寫對線條的要求和質量比較高。用鋼筆畫畫時,運筆要放松,線條須具有張力,打造出一定的畫面節奏感和空間層次感。常用線條有快速的直線、折線、抖線、曲線、植物線、平滑線、細線和粗線等(見圖2)。通過線條的組合、排列(橫向、豎向、斜向最為常見)和疊加(平行疊加、十字疊加、斜插疊加較為常見),畫面出現明暗層次,可展現物體的空間關系和光影關系。
3.3.2 馬克筆的用法
馬克筆的起筆、收筆講究干凈利落,用力均勻,如此畫出的線條有力且流暢。一般情況下,馬克筆用筆以排線為主,排線時注意有規律地組織線條,同時注意線條的疏密和下筆的角度,不同的筆觸有不同的方向,如排筆、點筆、跳筆、暈化、留白等,多樣的用筆方式會使畫面更有層次感。馬克筆筆頭不同,線條的力度等也會有所差異。馬克筆筆頭可分為斜頭、尖頭、圓頭、平頭等。馬克筆一般兩頭都可用,通常一邊是斜頭,一邊是尖頭。斜頭筆觸較寬,常用于大面積的鋪色,畫出的線條清晰工整,但邊緣線明顯。尖頭常用于表現細節,畫出的線條比較細,運筆力度過大線條會變粗,顏色也會變深。斜頭馬克筆側鋒也能畫出纖細的線條,但用力過大時,線條則會變粗變深,因此運筆時要注意力度,輕微提筆即可。除力度外,影響馬克筆線條深淺的還有速度和疊加的次數。在繪畫過程中,筆觸覆蓋的次數不宜過多,一定要在顏色干透后,再進行第二遍鋪色,作畫時既要準又要快,否則顏色會洇染,導致畫面輪廓被破壞。馬克筆與中性筆結合,能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和色彩關系明確,人物造型清晰,層次感更豐富。馬克筆的覆蓋力不強,顏色疊加要由淺入深。不宜使用過于鮮亮的顏色,中性色較好,色彩選擇不要超過3種,黑白灰不計入顏色選擇中[3]。
3.3.3 彩色鉛筆的用法
彩色鉛筆(下文簡稱“彩鉛”)一般分為油性彩鉛和水溶性彩鉛。油性彩鉛的特點是顏色較為鮮艷,容易調色和鋪色;水溶性彩鉛則是用水稀釋顏色,表現方法更多變,畫面效果與水彩相似,但不如水彩通透。彩鉛涂色的技巧有平涂法、單色漸變法、雙色漸變法和多色漸變法。平涂法常在大面積鋪色時使用。平涂時用彩鉛的側鋒均勻地來回涂畫,一層一層,慢慢疊加,使顏色逐漸變深,下筆和收筆要輕,畫出兩頭輕、中間深的線條。排線時力量要均勻、細密、統一。單色漸變是在平涂的基礎上逐漸加深色層,通過排線疊加,形成深淺不同的色域變化。雙色漸變法一般是兩種顏色,是鄰近色疊加之后形成的漸變,也可以稱作雙色疊加漸變。多色漸變一般是多種顏色疊加漸變,使用鄰近色或近似色疊加產生漸變,可畫出清透有色彩變化的效果。用中性筆和彩鉛繪制插畫時,要注意鉛筆起稿要輕,畫面保持整潔,否則影響中性筆畫線和彩鉛上色。
3.3.4 水彩的用法
水彩分液態水彩和固態水彩。液態水彩更易調色,便于把握色彩濃淡。固態水彩便于攜帶,多用于室外風景寫生。水彩的主要技法之一是疊加色彩畫法(簡稱“疊色法”),是在繪畫史上歷史最悠久的手法。從具體技法上看,還分為干疊法和濕疊法。干疊法是將一層畫好,顏料干了以后再畫一層,讓不同顏色疊加在一起。濕疊法是在畫面鋪一層水紙,在半干的狀態下作畫,在顏料未干之時疊加顏色繼續畫,會產生更強的立體感、空間感。除此之外,還有暈染法和平涂法。暈染法是將顏料畫在紙上涂水的區域,使色彩自然擴散、滲透,表現出迷人的暈染效果。在技法上,用水的濕度直接決定渲染的程度。平涂法是將顏料調和均勻,水量可以大些,用平涂的方法將顏色平涂到畫面的各個區域,色彩不重疊、不暈染,界限清晰,幾乎看不到筆觸且色彩均勻,形成有規律的單一的畫面效果。
水彩還可以與炭筆或中性筆結合,用炭筆或中性筆勾出輪廓,再用水彩上色,畫面效果是淡淡的色彩和靈活的線條并存。
3.3.5 色粉的用法
色粉便于攜帶,上色快,能迅速表現出畫面效果,因此備受畫家喜愛。但色粉也存在容易掉色的問題,因此考試中不建議大面積使用,可少量用于畫面底色,鋪均勻后再使用炭筆繪畫。色粉的主要作用是襯托畫面主體,統一畫面色調,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
3.3.6 蠟筆的用法
蠟筆與油畫棒的繪畫效果類似,但油畫棒并非統考速寫要求的材料,因為其油性特點會使畫面具有黏膩感,且易掉色。而蠟筆質地較硬,且色彩表現可以達到油畫棒的效果。但由于繪畫時流暢感差,筆鋒不夠尖銳,速寫線條常會在畫面上色后被全部掩蓋。因此,根據速寫考試要求——以線性表現為主的情況下,蠟筆并不完全適合考試使用,如果一定要用,則應根據畫面需要,局部配合使用即可。
3.4 素材積累能力
3.4.1 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速寫主張自由發揮,所有與生活相關的內容都可以被納入考慮范疇,如風景、人物、靜物、室內陳設等。
3.4.2 場所分類
家庭:臥室、客廳、廚房等;學校:操場、教室、餐廳、校門口、走廊、圖書館等;街景:站牌、斑馬線、店鋪等;休閑娛樂場所:公園、動物園、游樂園等;醫療場所:門診部、急救室等。場所多元,可積累的素材也豐富多元。
3.5 觀察能力的培養
培養觀察能力是形成對美的敏感與藝術修養的前提。美術基礎訓練的重點既不是對形象的記憶能力,又不是想象和重組能力,而是觀察能力。傳統畫論《宣和畫譜》中提到“目識心記”,說的正是要善于運用觀察記憶的方法創作?!澳俊敝傅木褪怯^察。值得注意的是,對著照片繪畫并不能考查真正的觀察能力,而是將基礎學習引向被動的一面,學生無法自覺主動地感受和提煉真實空間的信息,最終使學生喪失觀察能力。
4 結語
文章研究聯考改革后的速寫教學實踐方法,旨在讓學生通過具體有效的針對性方法,提升藝術素養和速寫創作能力。發現在實際教學中,成果顯著,既豐富了學生的速寫繪畫認知,又使其逐漸進入高考應試狀態。當然,速寫教學中還存在教與學不完全統一、學生對技法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對繪畫理論知識的理解還須加強等問題。今后的研究將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繪畫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回歸教育初衷。
參考文獻:
[1] 曙光.關于高校水彩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藝術科技,2014(10):202.
[2] 杰克·里德.水彩基礎1[M].杜昀初,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1:79.
[3] 祁達.彩鉛基礎教程[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0:103.
作者簡介:呂迪 (1977—),女,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