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科技大學,有這么一門神奇的公選課程,開課8 年來,年年選課人數爆滿。口紅、肥皂、玫瑰純露……在授課老師、北京科技大學自然科學基礎實驗中心教師張瑋瑋的帶領下,同學們不僅探秘化妝品行業,更在課上動手做出了專屬化妝品。
(11月4日《北京青年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理論知識往往較為抽象,而“自制化妝品”這樣的化學選修課內容非常貼近生活實際。例如,學生在自制口紅時,能直觀地看到各種化學物質混合后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激勵學生更主動地去探究化學原理。
課程開設之初,張瑋瑋就設計了理論課+實驗課的授課模式。在這門課上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自己DIY 的化妝品。相比于單純的理論學習,通過實踐操作,知識能夠更加牢固地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中。
熊果苷、煙酰胺……日新月異的化妝品行業,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很多新名詞,對很多消費者而言,新產品到底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很多人難以辨別。張瑋瑋老師也會將這些化妝品行業的新知識帶到課堂,為同學們講解這些名詞背后的化學知識。了解了化妝品的成分和制作過程,學生也掌握了一項實用的生活技能,從而在購買和使用化妝品時更加理性。
對于學校的課程體系而言,這樣的選修課也是一種有益補充。傳統的化學課程主要側重于基礎知識和應試內容,而“自制化妝品”這類選修課能夠拓寬化學學科的教學范圍,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化學相關課程,有助于學校形成特色課程體系,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競爭力。
在大力推進科學教育的當下,學以致用的“寶藏選修課”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