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關雎》教學 情感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學生視野越來越開闊,思想也隨之開放,愛情已不再是被屏蔽的話題。然而,中學生戀情一經發現,多被教師和家長嚴厲制止。受青春期的影響,很多學生叛逆心強,成年人越壓制他們的情感表現,他們會越逆反。所以,對中學生的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宜早不宜遲,教育者要有足夠的關注和適當的策略。本文就基于語文課堂,淺談一下筆者借助《關雎》教學,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幾點經驗。
一、聊天式導入,引導學生正視愛情
《關雎》在開篇里借用“ 雎鳩和鳴”,引出了淑女與君子間的美好愛戀,而后又把君子對淑女追求中的“不得”和“得”描寫得簡單透徹。而單元提示中,也強調了要學生誦讀詩歌,用心體會詩中歌詠的美好感情,并清晰提到了“愛情”這個字眼。
在教學中不能再回避愛情這一話題,要巧妙地引導學生正視這種情感。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筆者以聊天的形式,把學生帶入了多種情境。我詢問學生“你在家里和誰關系最密切?”“你為什么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心事?”等問題,引導學生暢聊與親情、友情相關的故事。而后話鋒一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除了親情和友情,這世上還有一種情感也極為可貴呢?”學生齊聲答“愛情”。就此引出了愛情這個話題。在學生期待的眼神中,我進一步解釋說,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濃厚的親情包圍,從懂事后漸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長大以后,人也會對異性漸生好感,萌生愛意,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每個人成長要經歷的一部分。繼而讓學生明白,他們要尊重成長的規律,不盲目地戀愛,不過早地戀愛而影響學業。
二、議論式滲入,引導學生注重德行
《關雎》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主題,還在于以詩歌的方式,闡述了“君子”“淑女”的含義,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機,在教學中不能忽視。
初中生還是未成年人,道德修養程度還不夠,學科教學要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從多層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規范自己的為人處事。針對“君子”與“淑女”的話題,筆者組織了學生進行了簡短討論,讓他們自由發表意見,并對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樣的人,想找尋什么樣的伴侶,做簡單描述。對于“君子”,大多學生都認為他們要有知識、有涵養等,“淑女”則是外貌美和品行美的結合。在學生有此認知的基礎上,我繼續引導他們要明白“要做事,先做人”的原則,無論是追求理想生活,還是找尋美麗愛情,都要先把自己做好,以君子和淑女的標準去要求自己,身正品端,才是品德的典范,才會收獲更美好的情感。
三、案例式升華,引導學生遵規守矩
《關雎》雖然把愛情描述的很美好,但對于男女求愛的方式,則表現出了“發乎情止乎禮”的特點。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特意引用了一些案例引導學生去感悟這些。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就印證了這一點。總的來說,把《關雎》這首愛情詩放進初中課堂,對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是一種鼓勵。這是時代的進步,是對初中生的重視和信任,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認識愛情,了解愛情,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曉偉. 《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1,(06)
[2]鎮錦蘭《. 關雎》,愛情最美的樣子. [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0,(11)
[3]張凱麗《詩經關雎》課堂實錄。[J]中學語文同步教學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