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巷照明昏暗,很多地方僅靠頭頂礦燈照亮。順著鐵道,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掌子里走,前路漫漫,我無法肯定自己還能不能堅持,但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堅定地告訴我‘你行’。”在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鐵法能源”)舉辦的宣講比賽中,來自大隆礦安裝隊的技術員熊旭海,飽含深情地分享了自己扎根煤海30年的故事。
1994年,熊旭海從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鐵法能源大隆礦綜采預備隊生產班。3年后,經過礦里組織的電工培訓,他正式成為一名礦井維修電工。他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電器線路圖的時候,那密如蛛網的線路是多么陌生,一時間,他覺得自己還是個門外漢。
為了能盡快獨當一面,熊旭海每天早來晚走,無論是設備的拆裝清掃,還是線路的排查,他都潛心鉆研,腦中只有一個念頭——把技術搞懂。時間一天天過去,熊旭海的技術也越發精湛,練就了一套“看、聽、聞、摸”的獨門絕活兒。
一次,東二1504工作面支架安裝臨近尾聲,無極繩絞車突發故障。在檢查設備參數設定過程中,熊旭海通過聽聲音,發覺傳感器速度與實際速度不匹配。他立刻檢查絞車滾筒軸旁邊的編碼器,發現該處連接彈簧脫落。緊急處理后,絞車恢復正常運轉,熊旭海的獨門絕活兒由此得到了“官方”認證。
對一般維修工來說,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檢修任務,就算是很敬業了。可熊旭海不同,他心里總是裝著那些絞車的電器設備。設備每天的運轉情況,不停地在他腦子里“過電影”。于是,他一門心思鉆進“電影”,通過改變控制變壓器分接抽頭,解決了掘進機開關不定期欠壓跳閘問題,確保井下順利生產;將原來閉鎖總授開關改成控制絞車操控箱PLC停止輸入端子,完善安保系統,實現無極繩絞車紅綠燈安全閉鎖;根據現場實際,發明液壓支架立柱拆卸裝置,提高液壓支架分解效率,為大件起吊加掛“安全鎖”。
30年的沉淀與磨煉,讓熊旭海破繭成蝶。憑著過硬的井下電氣設備檢修技術,他攻克了許多設備的疑難雜癥,每年參加技術革新10余項,參與的小改小革項目多次獲獎。
如今,熊旭海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新人上。“企業培養了我,我也要回報企業。”他說。在保證安拆工作的前提下,他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冊,分發給青工,手把手向他們傳授絕活兒。在熊旭海的指導下,企業已有多人晉升為高級工和技師,成為大隆礦的新生力量,并傳承著對工作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