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走一個問號
林仁淑
遼寧金正大生態工程有限公司車間化驗員
相比機械轟鳴的生產一線,林仁淑所從事的化驗工作整日面對冰冷的儀器和枯燥的數據,顯得靜謐且平凡。然而,正是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卻掌控著加工原料和終端產品的品質,也關乎著企業信譽和下游的農事收益。因此,林仁淑不敢有絲毫懈怠。
每班到崗,林仁淑要先化驗原料是否達標,再復核上個班次保留的產品樣品。復雜的生產工藝、嚴格的質量控制、密集的生產周期讓化驗工作必須馬不停蹄,面對實驗臺上成堆的樣品,她終日在瓶瓶罐罐間游走忙碌,溶解、蒸餾、稱重、記錄……循環往復間,已是12年。其間,林仁淑實現了化驗零失誤,也完成了自己立下的規矩:“不會讓任何一個‘帶問號’的化驗數據從手中溜過。”
安全900萬公里
王全
盤錦永豐運輸有限公司車隊隊長
危化品種類繁多,很多易燃氣體、易燃液體以及有毒氣體等危險系數極高,一旦發生事故,輕則財損,重則車毀人亡。特別是二甲苯、乙烯、氯化氫等有毒氣體,一旦發生泄漏,只要吸入會瞬間致人死亡。正因為危險系數極高,光是記住這些危化品的注意事項,就耗費了司機大量的腦力甚至體力。對于初次運送危化品的司機來說,第一感受都是“擔心、害怕”。王全也是如此:“身后一個‘大魔鬼’,能不怕嘛。”
10多年過去了,王全不但堅持下來,而且見證了危化品運輸行業的變遷。隨著科技進步,充裝量越來越大,運輸效率越來越高,整車重量卻越來越輕,安全系數越來越高……王全不斷把經驗和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帶領車隊為大型央企國企配送貨物200余萬噸,累計安全行車900多萬公里。
選礦只求更好
鄭德亮
沈陽隆基電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員
鄭德亮清楚地記得,十幾年前,我國很多礦場的選礦設備落后,工作效率低不說,產量也提不上來。“一方面是礦山精選的難度一直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我國選礦技術落后。”為此,鄭德亮一頭扎進礦場,白天調研礦區需求,晚上畫圖紙研究設計。經過兩年反復試驗,他終于研發出大型高效預選磁選機,產量是傳統選礦機的兩倍,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型號磁選機數量多、占地大、管理復雜等問題。
在鄭德亮看來,選礦領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斷地完善磁選設備,在提高選礦效率的同時,使選礦的純度達到最高,永遠是他的奮斗目標。2024年5月,鄭德亮參與研制的沈陽隆基LJC-26000成功首秀,創下了多項世界第一,不僅在選礦效率上有30%以上的提高,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磁懸浮精選機。“我們終于在磁選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鄭德亮自豪地說。
精準修補大模具
郭迎亮
華晨寶馬里達工廠沖壓車間模具維修主管
成長的歷程,總是與攻克難關相伴。說起闖關故事,郭迎亮難忘第一次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的事。“一個重要模具突然出現重大故障,如果不及時解決,會導致整個工廠停產。”最終,經過緊張的操作,郭迎亮和同事在安全庫存允許時間內完成了對模具的精準修補。時隔多年,郭迎亮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的緊張氣氛,“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文物修復師,正在故宮里修復國寶”。
闖關,離不開創新。前不久,郭迎亮帶頭研發了沖壓信號模擬電控箱。有了這個新玩意兒,不僅生產線下就可以發現生產線上可能發生的問題,還能使很多模具電氣路問題在生產線下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這只是郭迎亮技術革新的一個小小縮影。截至目前,“郭迎亮職工創新工作室”已申請12項國家專利,技術革新節省的材料費用超過800萬元。這些技術革新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