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導航
全國多地進入汛期,極端天氣頻發,對郵政快遞業產生負面影響。在河北、廣東、四川等地,郵政管理部門與氣象部門攜手,通過大數據融合分析模型,為快遞員提供更精準、更及時的“氣象導航”。在高效、快速、專業的氣象導航指引下,快遞員可以科學安排工作時間、區域和路線,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給生命財產安全加一層保障。
這一創新舉措,也促進了郵政快遞業與氣象部門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氣象信息的共享和氣象應用的創新,有助于挖掘釋放氣象科技在服務生產經營、保障民生安全方面的效能。容易遭受極端天氣影響的還有貨車司機、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等更多戶外勞動群體。不妨適當擴大氣象導航的服務范圍,讓更多戶外勞動者在應對極端天氣時多一點踏實與從容,少一點盲目與慌亂。
互幫父母協議
一則“出門在外互幫父母協議”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稍作了解會發現,與其說它是一項協議,不如說是一條護老愛老宣言——沒有任何約束條款,也沒有任何機構的監督執法,一切全憑自覺。但就是這個看上去有些兒戲的協議,卻讓許多年輕人轉發留言,自愿簽署。
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網購車票、在線掛號、掃碼點餐……這些對年輕人來說司空見慣的事情,對老年人而言則可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正因如此,這種充分體現互聯網思維、帶著濃濃當代年輕人特色的解題方式出現了。開放,包容,沒有任何硬性約束,完全依靠自愿,吸引著無數人參與。幫阿姨扛一下包,給大叔指一下路,點滴小事在網友的記錄、互動中醞釀著溫情,也散發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無陪護病房
今年以來,無陪護病房試點范圍逐步擴大至不少城市的所有三級醫院,并延伸至二級公立醫院。無陪護病房,即病人住院期間的生活護理全部由經過規范化培訓的護理員承擔。所以無陪護病房并不是沒有陪護,而是將傳統由家人陪護照顧病人的做法,改成由專業的護理員進行陪護,達到由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效果。
護理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務,規范化的護理有助于病人康復,減輕病人家屬的負擔,還能節約醫療資源,提高護理的專業化水平。然而也有聲音指出,希望在實踐過程中,無陪護病房可以成為備選項而非必選項,對于有能力有意愿自己照顧病患的家屬,在符合基本護理規范的前提下給予支持與滿足,畢竟,親人的精神慰藉是技術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