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農村三產融合是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也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三產融合為視角,對河北省農村三產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并結合邯鄲市永年區曹八汪村糧食主產區三產融合的實踐路徑,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產業間融合,發展循環農業、帶動產業鏈內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實現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以及持續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力、實現新型經營主體融合的具體路徑,實現農業增值、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融合目標,開辟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關鍵詞:農村三產融合;鄉村振興;農業產業鏈;邯鄲市
中圖分類號:S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4)11-0159-05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411325
0 引言
2019—2023 年,中央1 號文件都強調建立和發展強有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三產融合向縱深發展,使農村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我國已經進入“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推動農村地區3 大產業從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既是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舉措,更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1]。
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對農村三產融合進行了概念界定,農村三產融合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在整合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政府、企業、金融等各界支持,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如市場、技術、資金等),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利益共享的三產融合運營模式,該模式能有效地優化配置相關資源,有效地推進“三農”的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值、農村繁榮的目標[2]。
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農業仍為基礎產業,與二三產業相融合,采用多種類型的融合模式,將各個要素聚集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業產業功能、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來改變傳統單一的農業形態,助推河北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使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參與到農業產業鏈上,成為生產者、經營者。本研究對河北省農村三產融合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通過邯鄲市永年區曹八汪村三產融合的典型實例研究表明,農業產業鏈條向縱深發展,增強農業發展的多功能性,可以為糧食主產區推進其產業融合穩健發展提供實踐指導,通過產業興旺來帶動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河北省農村三產發展現狀
1.1 農村第一產業
2022 年,河北省生產總值實現42 370.4 億元,比2021 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 410.3 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 697.4 億元。由表1 可知,近5 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都呈穩步增長的態勢,2022 年3 大產業比例10.4∶40.2∶49.4。2022 年糧食播種面積644.38 萬hm2,比2021 年增長0.24%;糧食總產量3 865.06 萬t,增長1.05%[3]。河北省非常重視第一產業發展,通過實施助農優惠政策、優化產業結構等,在基本農作物的種植生產方面取得積極效果。從三次產業比例來看,第一產業占比較小,不再是農業獨大的局面,二三產業的發展迅速。從三次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狀況看,第一產業貢獻率遠低于二三產業,2021 年剛超過10%。
由表2 可知,2017—2021 年,河北省農村第一產業人員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第二產業人員呈不穩定波動狀態,而第三產業人員總體呈現上升局勢,2021 年三者占比達到21.33∶32.09∶46.58[4]。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鄉村就業人數的51.5%,占鄉村總人數的26.8%。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員占鄉村就業居民的50%,但還是呈不斷流失的局面。主要是因為從事農業生產工作面臨著時間長、風險大、回報低的狀況,過度依賴農業生產,但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小,使得第一產業從業者的收入偏低[5]。因此要農業增值、農民增收,就需要使農業生產“接二連三”,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上,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1.2 農村第二產業
2022 年,河北省第二產業增加值17 050.1 億元,增長4.6%,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14 675.3 億元,比2021 年增長4.2%,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3]。在農村農副食品加工業逐漸興起,2021 年企業達809 個,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呈現逐年遞增,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9.2%;食品制造業企業達323 個,產值逐年遞增,增長15.4%[4]。農副食品加工業及食品制造業迅速發展,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中占有相當比例。
農村發展農業機械化,2021 年農業機械總動力8 096.81 萬kW,比2020 年增長1.65%。河北省積極發展第二產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逐漸向農業產業鏈的高端發展。重視產業化經營,重點發展產業集群,開展國家、省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項目建設,農村的產業化經營及產業化經營率呈上升趨勢[6]。但總體來說,目前的農產品加工處于初級階段,較為突出的表現為原料消耗多、產量低,加工產品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差、容易被替代等問題。
1.3 農村第三產業
2022 年河北省游客運輸總量0.9 億人,旅客周轉量、游客總人數及旅游收入都有所下降[3]。由表3 可知,2017—2021 年旅客周轉量呈現先升后降再升趨勢,2019 年比2017 年增長2.20%,2020 年跌至603.57 億人·km,2021 年增加至682.1 億人·km,增長13.0%。2017—2021 年旅客總人數及旅游收入同樣呈先升后降再升趨勢,2017—2019 年旅客數量是逐年增加的,旅游帶來收入增長51.76%,2021 年旅游收入增長20.34%。
農村第三產業旅游業帶動鄉村發展,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創造農村經濟發展歷史新階段。農村旅游業快速發展,也帶動了住宿餐飲業蓬勃發展,呈現先升后降再升趨勢。2021 年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71.2 億元,增長1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 028.7億元, 增長3.8%[4]。2022 年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8.3 億元,下降6.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完成1 988.8億元,下降0.2%[3]。農村旅游產業項目開發帶動周邊服務業發展,共同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河北省農業服務業以往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批零銷售、住宿餐飲等,現在逐漸向金融服務、公共服務等方面發生轉變,和以前相比,不僅是廣度上有所擴展,而且在自身相關領域向縱深方向有較大發展[7]。但是,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不盡完善、企業發展規模較小、農村現代化的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
2 典型案例實證分析
河北省地域跨度大,地貌類型多樣,各區域歷史、文化、政治和環境等多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同區域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具體困境并不一致,應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探索適合當地特色的融合模式。邯鄲市永年區小龍馬鄉曹八汪村,在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探索出了糧食主產區“一+二+三”延長產業鏈的模式,通過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產業鏈內的交叉融合、各要素資源支撐等,促進農業增值、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2.1 村集體帶動農業產業鏈延伸
曹八汪村構建了村集體帶動模式,以村集體領導為核心,搭建平臺,打造糧食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實現產業共融、村民共治、發展共享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黨支部+農戶+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下,以村民為主體,組建以村兩委為核心的糧食產業發展團隊,團隊不僅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訂單購銷、統一生產標準,更重要的是使之成為新技術新成果引進、推廣的強有力組織者,成為進一步唱響品牌的推動者,改變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不利局面。村集體參與合作社建設,擴大集體資產積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在產前、產中、產后實現產業鏈延伸,圍繞優質糧食育種、種植、加工和銷售,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撐,建立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涵蓋良種繁育、金融保險、文化傳媒、生態餐飲和畜牧養殖等多功能業務,形成農業產銷一條龍服務[8]。曹八汪村產業運行機制如圖1 所示。
2.2 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通過對接博遠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對全村110 hm2 耕地進行土地流轉,開展聯合生產項目試點,推廣“農事服務360+”農業產業化新模式,實現了土地托管,正在逐步走向智慧農業。以訂單合同和托管服務為紐帶,公司投入農業保險參保費用,提供擔保服務,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組建科技團隊研發優秀農業科技品種,帶動曹八汪村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9]。在曹八汪村用科技創新賦能農業更高水平發展,以全產業鏈布局,助推曹八汪村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把曹八汪村打造成為冀中南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導產業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2.3 農牧結合,發展循環農業
曹八汪村現在依托博遠糧油貿易有限公司集糧食種植、購銷、倉儲及農產品加工等業務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已經建成當地小麥玉米優質綠色生產的核心示范區。利用村集體養殖合作社,建設發展現代化依從糧食產業農區畜牧業,在農區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按照生產要求,推行舍飼半舍飼畜牧業。支持發展驢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牛羊產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注重產業間的融合,采用種+養的模式,實現了地種糧、糧結稈、稈喂羊、羊產糞、糞還田的循環生產模式,如圖2 所示[10]。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實現化肥、農藥施用率減幅均超過45%,建成覆蓋村莊全域的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 以上,發展新型綠色循環農業,助力糧食安全。
3 三產融合視角下鄉村振興路徑
曹八汪村將產業融合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和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把三產融合中的“一+二+三”和“一×二×三”的效應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實現延長產業鏈和創造新業態,從單一到綜合,從內到外激發農村活力,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為鄉村振興開辟新路徑[11-12]。
3.1 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產業間融合
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是穩定一產、發展二產、激活三產, 在農業產業內部融合的基礎上, 按照“一+二+三”延長產業鏈條、“一×二×三”創造新業態的發展模式,將農業與加工業、休閑旅游業、服務業和互聯網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圍繞縱深兩個方向,實現產業間的相互融合。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緊密的將產前、產中、產后3 者結合起來,在產前環節研發推廣優良品種、保護種質資源,保障種子、化肥等基本農資的有效供給;在產中環節提升農機裝備質量、高科技驅蟲避害來建設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原料生產基地;在產后環節的提升數字賦能,使農產品實現從初級加工到精深加工、分級分類包裝到線上線下銷售等一條龍的產業鏈,用科技創新賦能農業更高水平發展,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與價值鏈的增值[13]。
3.2 發展循環農業,帶動產業鏈內融合
與農業產業間融合相比,農業產業鏈內部的融合主要以種+養相結合的模式為主,與傳統單一的農業活動相比,能更有效地整合資源、節約資源,不僅有利于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同時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推行新的農耕模式、生態養殖模式、生態種植模式和種養結合模式,形成地種糧、糧秸稈、稈喂羊、羊產糞、糞還田的新型綠色循環農業[14]。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可以作為飼料來源,降低養殖成本;另一方面,秸稈可直接肥料化或經過牛羊消化生物處理后,再經過高溫發酵處理,制作成有機肥料,回施農田中,既能夠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保證糧食種植的食品安全。建設農畜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發展循環農業,既能激發新產業新業態的動能,還能實現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高利潤、高回報。
3.3 發展智慧農業,實現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更高水平發展,借助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緊密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把信息化建設不僅融合到農業生產經營中,更應該融合到農產品市場、資源環境等全產業鏈條中,成為提高農業效率效益、智能化和精準化的重要途徑[15-16]。利用各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數字賦能推廣農業機械、農技裝備、綠色高效種植模式及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搭建平臺,鼓勵與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合作,組建專項科技服務團隊,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產品從種植、養殖、食品加工、倉儲物流和銷售等環節實現綠色食品質量的全跟蹤,構建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平臺,以現代化、精準化的質量管控手段保證食品安全。
3.4 持續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力,實現新型經營主體融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體[17]。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通過拓寬農業服務內容,將農民與不同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建立健全利益聯接機制,增強各經營主體在產業之間的協作性,增強各經營主體的產業聯合動力,降低風險,促進農業能夠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運營,實現多環節、全過程、全產業鏈服務農業社會化[18]。一方面,引進龍頭企業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實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訂單購銷、統一生產標準,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實行農民可以通過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等不同方式參股龍頭企業,成為股東,降低農業生產的風險,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環節,推行由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運營的示范基地,采取訂單合同、股份合作、社會化服務等形式與小農戶、企業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4 結束語
農村三產融合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需要功能創新,發展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對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以三產融合的方式來促進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仍面臨過度依賴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生產附加值小、科技含量低、產業結構不完善及從事農業人才儲備弱等重重困難,不利于三產融合的發展。結合邯鄲市永年區曹八汪村糧食主產區三產融合的實踐路徑,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產業間融合,發展循環農業、帶動產業鏈內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實現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持續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力、實現新型經營主體融合的具體路徑,實現農業增值、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融合目標,開辟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李國莉.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南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問題探究[J].開封大學學報,2021,35(1):36-41.
LI Guoli.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in Henan rural"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Journal of Kaifeng"University,2021,35(1):36-41.
[2]彭青秀, 軒利芳.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鄭州輕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 1):82-88.
[3]河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河北省2022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 2023-02-25) . http://www.hetj.gov.cn/hbstjj/sj/tjgb/101702088631023.html.
[4]河北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 河北統計年鑒202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
[5]裴曉勇.我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21,38(2):48-51.
[6]李傳慶. 河北農村三產融合水平測度與耦合協調及趨勢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23.
LI Chuanqing. The measure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trend"study of the lev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ural industries in Hebei"Province[D].Shijiazhuang:Hebe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23.
[7]余燕玲.河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
YU Yanling.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secondary and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D]. Shijiazhuang:Hebei Normal University,2021.
[8]蘇渝,王茂春.基于三產融合背景下的鄉村振興路徑研究:以農業產業鏈發展為主[J].農業與技術,2022,42(10):152-155.
[9]梁韶輝,陳正.河北邯鄲永年區:“農事服務360+”讓土地煥發新生機[N].河北日報,2021.
[10]李玉梅.河南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研究[J].市場研究,2018(2):16-18.
[11]程長明,陳學云,鄭峰.產業鏈拓展視角下的農村三產融合路徑研究:基于小崗村的實踐[J].新余學院學報,2020,25(1):6-11.
CHENG Changming,CHEN Xueyun,ZHENG Feng.Research of the"approach to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industrial chain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n Xiaogang Village[J].Journal of Xinyu University,2020,25(1):6-11.
[12]姜瑋玄.陜西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與對策建議:以陜西省5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為例[J].農業工程,2022,12(12):130-137.
JIANG Weixuan. Development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dustrial"convergence in Shaanxi Province: taking five national rural industrial"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park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22,12(12):130-137.
[13]包烏蘭托亞,張廣海.農村三產融合的驅動因素與實現路徑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9,35(2):69-76.
BAO Wulantoya, ZHANG Guanghai.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actors"and realization path of rural three-industry integration: taking Qingdao"city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9,35(2):69-76.
[14]劉威.糧食主產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動因及路徑研究:以河南省浚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調查案例[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12):106-110.
[15]劉威,肖開紅.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三產融合模式演化路徑:基于中鶴集團的案例[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9(1):5-14.
LIU Wei, XIAO Kaihong. Evolution path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from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ase of Zhonghe Group[J].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9(1):5-14.
[16]陳緒敖, 張蘭, 姚曉瑋. 秦巴山區鄉村產業振興機理與路徑[J].農業工程,2021,11(12):114-119.
CHEN Xuao, ZHANG Lan, YAO Xiaowei. Mechanism and path of"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J].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21,11(12):114-119.
[17]高適, 何蒲明.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7):31-33.
[18]張西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22(34):20-23.
基金項目: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專項(2022KJCXZXNX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