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是植物保護專業的5 大核心課程之一,承載著傳授專業知識與思想教育的重任,在高素質、高水平植物保護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立足于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專業知識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統一,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能辯證思維看待農藥的發展與施用,樹立法制觀念,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關鍵詞: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S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4)11-0141-04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411322
0 引言
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在新時期思政教育工作戰略格局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只有思政課程,其他課程教學也要將思政元素全方位、多角度融入課堂,從而實現各類專業課程、思政理論課、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形成協同效應的目的[1-2]。全面推進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3]。課程思政的實質是將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相融合,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4]。
針對當前農業生產中面臨的植物保護、農作物安全、農藥殘留及食品安全等問題,開展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的思政教學勢在必行。貴州大學開展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入思政元素[5],河北北方學院2021 版培養方案以融入思政元素為重點和特色[6]。趙曉峰等[7] 和張浩等[8] 針對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教學方式的改革。思政教學的實現符合我國農業人才培養目標,作為高等院校的農業專業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家人才培養動態,充分發揮育人功能,確保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為我國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貢獻力量。
1 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是植物保護專業的5 大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應用化學農藥來防治害蟲、害螨、線蟲、病原菌和鼠類等有害生物的一門課程,是為培育我國植保專業人才,為解決農業生產遇到的病蟲害問題而設置的學科[9]。植物化學保護課程對實現我國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提供重要保障[10]。因此,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的教學擔任著傳授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引領[11]。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把思想政治理論強加在專業課上,而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專業知識,一堂專業課程不僅傳道、授業和解惑,更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知識點較多,綜合性強,學科交叉特性顯著,涉及昆蟲學、病理學、制劑學和生物學等多學科范疇[12]。本課程的教學思政元素可以從多角度多領域挖掘,對植保人才的培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師還承擔著教導學生樹立法制觀念的社會責任。化學農藥在農業生產中已扮演著保護植物的重要角色。但是,不規范、不正確施用農藥將會給人類健康及環境帶來嚴重影響和破壞。如生產者生產假冒偽劣農藥產品,農民在果蔬上濫用禁用高毒農藥等都已經觸犯法律,一系列不規范、不合理地生產和施用農藥都將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后果。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師要積極引領學生合理、正確施用農藥,正確對待農藥的兩面性,嚴格遵守農藥管理規章和法律,增強環保與法律意識。在當前國際非常重視糧食安全、環境安全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承擔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非常必要,同時培養學生牢固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意識。因此,開展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勢在必行。
2 課程思政教學可行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思政教育需要專業課教師牢固樹立立德樹人、傳道授業解惑的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在教師心中扎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植物化學保護課程面向大三學生,專業性較強,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重要轉折課程。面對思維活躍的大學生,植物化學保護課程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服務“三農”的意識、培養學生立足實際解決生產難題的責任。讓學生既能學到專業知識,又能做到技能與思維、意識、責任和價值引領高度統一,這是植物化學保護課程一直努力的目標。
首先,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大發展理念的提出,農業科技創新迎來新的機遇[13]。我國人口多,糧食種植面積大,農藥生產和施用量居世界前列,但農藥研發依然是制約我國農藥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近年來,國家鼓勵農藥創制,增加人才投入與經費支持,農藥創制迎來新局面。新技術、新靶標、新產品農藥問世等鼓舞人心的消息不斷出現,如自主創制了丁香菌酯、氰烯菌酯、哌蟲啶、環吡氟草酮和喹草酮等農藥新品種[14]。對我國取得農藥創制成績的解讀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激勵學生更加認真努力地學好專業知識。可見思政教育在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內容包含植物化學保護基礎知識、農藥安全性評價、農藥劑型及農藥科學施用等。化學農藥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害生物會危害蔬菜、水果、糧食,而農藥恰好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力武器。如何合理施用農藥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如何發揮出農藥最大的“利”而縮小其帶來的“弊”,這是每個植保人需具備的職業素養。由此,使學生明白農藥的利弊,學會辯證思維看待問題,這是本課程思政教學很好的切入點之一,課程思政教學在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中是可行的。
最后,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承載了農藥的發展歷史。農藥的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甚至世界的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農藥的發展史涵蓋了人類的思想和技術進步,也給后人留下了被詮釋的成果。學生學習農藥發展史內容可以學習古人的思想智慧,激發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培養濃厚的科研興趣,說明思政教學在植物化學保護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3 課程思政教學基本途徑
3.1 案例分析教學
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通過案例情景呈現,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知識點,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塑造思政價值,實現知識與能力并行提高。案例教學法可貫穿植物保護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案例分析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及理解,對實現“三全育人”具有推動作用。如緒論章節,涉及植物保護的重要性,引入慕立義教授研制棉鈴寶防治棉鈴蟲案例。20 世紀90 年代,棉花田發生嚴重的棉鈴蟲害使農民“談蟲色變”。棉鈴蟲已經對70 年代問世的擬除蟲菊酯產生嚴重抗性。農民被迫大量施用高毒農藥對硫磷而引發許多的中毒事件,而低毒農藥辛硫磷又存在光解性強、藥效差的問題。所以,當時的棉鈴蟲防治是巨大的難題。慕立義教授與課題組經刻苦鉆研,努力觀察,向市場推出棉鈴寶,解決了棉花田危機。案例講解過程中,穿插慕立義教授在田間地頭工作與棉鈴寶的圖片。該案例可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同時,也學習了老一輩科學家對科研與農業的熱情與使命;感受到植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激發學習熱情。再如殺菌劑品種章節,引入生物農藥井岡霉素的研發。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紋枯病是阻礙水稻高產穩產的最大障礙,有機砷農藥可有效地防治水稻紋枯病,但有機砷對水稻藥害及毒性問題不可忽視。沈寅初院士親自帶隊,調研、試驗最終在井岡山這片紅色泥土中發現了優良菌株,其代謝物對水稻紋枯病有特效且無毒無害,是理想的生物農藥,取名井岡霉素。課堂講授過程中可展示沈寅初院士開發井岡霉素的歷程,讓學生深刻感受沈寅初院士為人民服務的敬業精神。通過這些案例講述,不僅能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搞科研創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投身植保事業的決心,更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是輕而易舉,想要成功必須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實現。
3.2 自由辯論式教學法
辯論式教學法類似于辯論賽,利用學生逆向和發散性思維方式使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教學目的[15]。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存在學生對知識點印象不深刻、興趣不足等問題,而辯論式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在辯論中取得勝利,學生會積極主動地采用各種案例舉證、數據論證、名人名言等論證方式。這不僅可以促進知識共享,還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植物化學保護課程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中,農藥與環境的關系章節采用了自由辯論方式。農藥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幫助的同時,也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設置辯論題目為農藥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讓學生自由分為正方和反方,正方觀點農藥利大于弊,反方觀點農藥弊大于利。引導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植物化學保護內容,課下搜集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采取自由辯論方式,充分討論了解農藥的利弊,形成正確認識農藥的意識。辯論中,正方舉例農藥的施用給農業生產上解決過一些重大案例:一是“小麥癌癥”流行破解之謎,小麥條銹病被稱為小麥的癌癥,全世界廣泛發生,危害面積大,成因復雜;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長期攻克時堅,不忘初心,破解了小麥條銹病的流行規律,創建了利用生物多樣性為核心,以生態、生物、化學多手段結合的小麥條銹防治體系[3]。二是波爾多液的意外發現解決了法國當地農民束手無策的葡萄霜霉病,至今波爾多液因抗藥性風險低等眾多優點依然在葡萄霜霉病防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等。反方舉例農藥給人類帶來的一些弊端:農藥的施用對人類健康或者環境帶來的影響,毒韭菜、毒西瓜、毒豇豆和草甘膦致癌等事件,引導學生充分了解這些負面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否是因為不正確或者不規范施用農藥造成的后果。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兩方面看待問題,形成辯證思維。
3.3 學生支配講臺教學法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獨角戲”,以學生為主的課堂也在現代高校教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配合參與教學,才能達到真正教書育人的目的。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掌握農藥的施用,給農業有害生物治理提供防治方案。本課程內容中有很多的殺蟲劑、殺菌劑及除草劑品種,農藥品種的學習實際上比較枯燥、無味,而且農藥品種較多,學生記憶起來也比較困難。農藥品種內容的教學可以采取教師課堂講授+學生支配講臺教學法。教師先課堂講授殺蟲劑、殺菌劑及除草劑的定義、分類及發展歷程等內容,然后讓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好課堂匯報的任務。如教師讓學生根據我國小麥、水稻和玉米3 大糧食作物田,以及葡萄、蘋果等不同田塊常發生的蟲害、病害或草害,制定蟲害、病害和草害的綜合治理方案。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準備講臺上需要講出來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可極大地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不同小組成員會有不同的分工任務,如查閱相關資料、PPT 制作、課堂講解等。這樣的教學法不僅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習的動力,也會對所學知識形成整體認識并能學以致用。分組任務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4 融入課程思政評價與成效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融入思政教學元素的評價與育人機制協同實現。青島農業大學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師共12 名,其中教授5 名、副教授3 名、講師4 名,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專業素質與育人水平。課程評價方案由教師自評與互評、學生評價組成,既包括了對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素質的考核,又包括了學生對教師育人能力、教學效果的考核,還能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可全面、公正、準確地評價課程教學過程。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課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教師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已經從施教者轉變為課程素材的提供者,學生已經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自我學習,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思政元素的融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質,讓學生對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更加感興趣,充分提升了教學效果。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學生們的期末成績也進一步提升,同時獲得了學生對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改革實施的一致好評。
5 結束語
植物化學保護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找準切入點,教學方法多樣化,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大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塑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大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懂農業,樹立保護環境、維護食品安全和致力于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法制觀念,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身為植保人,讓學生能更好地在服務農業中更好實現自身價值。同時,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師要當好學生的引路人,牢記教育工作者的擔當與使命,在各個教學環節引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吃苦耐勞的科研精神,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強化學生的“三農”精神、家國情懷,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新型農業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7):78-84.
MAO Jing, LI Ruiqin.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practice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ree comprehensive of education\" :tak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urse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2020(7):78-84.
[2]樊自建,孫海濤,申志彬,等.材料力學實驗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 S2):204-206.
[3]蔣春先,楊春平,楊輝.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植物保護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4]馬光恕,廉華,盛云燕,等.“課程思政”視域下園藝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施[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5):196-198.
[5]李榮玉,廖遜,吳小毛,等.“植物化學保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貴州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植物化學保護”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2022(9):85-87,91.
LI Rongyu, LIAO Xun, WU Xiaomao,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taking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course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of Gu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The Guide of Science andEduction,2022(9):85-87,91.
[6]盧海博,閆海燕,武玉環,等.植物化學保護學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與研究[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23,39(5):51-53.
[7]趙曉峰,侯志廣,梁爽,等.“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J].農業工程,2022,12(5):113-115.
ZHAO Xiaofeng, HOU Zhiguang, LIANG Shuang, et al. Teachingreform of experimental course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J].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22,12(5):113-115.
[8]張浩,梁爽,逯洲,等.《植物化學保護學》核心課程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J].農業工程,2021,11(11):109-111.
ZHANG Hao, LIANG Shuang, LU Zhou, et al. Comprehensive reform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re curriculum for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21,11(11):109-111.
[9] 徐漢虹.植物化學保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10]田小衛,李二峰,劉敬波.“植物化學保護學”課程思政教學策略探析[J].天津農學院學報,2023,30(1):109-112.
TIAN Xiaowei, LI Erfeng, LIU Jingbo.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J]. Journal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3,30(1):109-112.
[11]楊向黎,韓鳳英,王猛,等.“一懂兩愛”視角下的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22,39(2):105-109.
YANG Xiangli, HAN Fengying, WANG Meng, et al. The exploration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lant ChemistyProtectio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 understanding twoloves\"[J]. The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22,39(2):105-109.
[12]張清明,李凌緒,楊從軍,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植物化學保護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步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3):103-105.
ZHANG Qingming, LI Lingxu, YANG Congjun, et al. Primary research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teaching pattern based on demands of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 China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2021(13):103-105.
[13]蘇春杰, 楊鳳軍. 基于綠色農業對園藝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探索[J].現代園藝,2021,44(15):177-178,180.
[14]宋寶安,吳劍,李向陽.我國農藥創新研究回顧及思考[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9,40(2):1-10.
SONG Baoan,WU Jian,LI Xiangyang.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innovationof pesticide in China[J].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2019,40(2):1-10.
[15]蘭亦全.辯論式教學法在植物化學保護學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2):272-273,276.
LAN Yiquan. Application of debat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courc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51(12):272-273,276.
基金項目: 2021 年度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2021036);2022 年青島農業大學校級思政示范課程項目(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