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家庭參與式護理對顱內動脈瘤手術病人情緒、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進行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200例顱內動脈瘤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的情緒、睡眠和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得分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6個維度的得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家庭參與式護理能緩解顱內動脈瘤病人圍手術期不良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顱內動脈瘤;家庭參與式護理;術前訪視;情緒;睡眠質量;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0.020
Effects of family-centered care on mood,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LUO Mengqing,CHEN Li,DU Xiaoliang*
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DU Xiaoliang,E-mail:121423702@qq.com
Key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family-centered care;preoperative visit;mood;sleep quality;quality of life;nursing
作者簡介" 羅夢清,護師,本科
*通訊作者" 杜曉亮,E-mail:121423702@qq.com
引用信息" 羅夢清,陳麗,杜曉亮.家庭參與式護理對顱內動脈瘤手術病人情緒、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4,10(20):3718-3722.
顱內動脈瘤是腦動脈系統的局限性病理擴張,多發生在機體腦底部位動脈環的分叉位置,85%以上的瘤體發生于Willis動脈環前半環頸[1]。目前,顱內動脈瘤的治療以介入栓塞術為主,因其創傷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被廣泛應用[2]。但顱內動脈瘤病情兇險,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病人在確診后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干擾病人的遵醫行為,影響手術效果和長期預后[3]。術前訪視是指在進行手術等醫療程序之前,醫生與病人進行的面對面會診。術前訪視的意義在于為病人提供術前準備指導,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幫助病人消除焦慮和增強信心,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性[4-5]。而家庭參與式護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一種注重家屬參與合作的護理模式,通過專業培訓的家屬與護理人員一起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6]。成茂婷等[7]將FCC和術前訪視應用于斜視矯正手術患兒中,成功減輕了其生理應激狀態。韓遵海等[8]的研究發現,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探視模式可以尊重并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需求,促進醫患信息共享。但目前少有研究將FCC聯合術前訪視應用于腫瘤病人圍術期的護理中。此外,顱內動脈瘤病人圍術期病情危急,病情發展迅速,制定合適的護理計劃尤為重要。計劃式護理是一種標準化的護理管理方法,根據病人病情制定臨床路徑,旨在提供個性化、連續和綜合的護理服務[9]。于洋等[10-11]的研究發現,計劃式護理可以有效改善腫瘤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緒及預后。而病人家屬參與護理計劃可以對病人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和選擇決策權,增進病人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理解[12]。因此,本研究選取200例行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庭參與式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行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200例顱內動脈瘤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納入標準:1)經顱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符合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13];2)病人和家屬熟知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Hunt-Hess分級法評估為Ⅰ~Ⅳ級。排除標準:1)妊娠期或哺乳期者;2)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者;3)合并嚴重心臟、腎臟、肝臟等器官功能障礙或免疫系統疾病者;4)合并嚴重顱內感染者。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4072511-2。
1.2" 方法
兩組病人均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下行介入栓塞術治療。通過股動脈穿刺置鞘術(Seldinger法)進行股動脈穿刺,經股動脈鞘管置入造影導管,至造影位置后推注造影劑。借助導引導管在微導絲輔助下將微導管置入動脈瘤腔內1/2處,根據測算所得動脈瘤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彈簧圈進行填塞。術后病人在重癥監護室(ICU)保持臥床gt;24 h。
1.2.1" 對照組
采取圍術期常規護理。病人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協助病人完成術前各項檢查,了解病人的營養狀況、心理健康狀態、護理需求等,幫助其制定科學的圍術期護理方案。為病人提供舒適、安全的住院環境,密切監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及意識狀態,正確指導病人咳嗽、排便等行為,以預防再出血。術前由手術室護士進行術前訪視,對疾病知識、手術流程、麻醉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宣教,同時指導病人做好禁食、禁水等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對病人進行全天生命體征監測,指導病人正確用藥,預防并發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家庭參與式護理進行干預,具體實施方法及過程如下。
1.2.2.1" 術前實施家庭參與式訪視
1)設立訪視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生、麻醉醫生、病房護士和手術室護士各1名;所有成員需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術前訪視內容、訪視技巧與方法、護患溝通的內容及方法、心理護理等。2)提前與病人溝通,尊重病人意見,選擇1名病人信任的家屬參與術前訪視,術前1 d通知其來院參與家庭培訓。培訓開始前,小組成員先與家屬進行短暫溝通,了解病人對顱內動脈瘤的認識以及對手術治療的態度和顧慮。家庭培訓的內容分為2部分,第1部分由主治醫生講解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手術流程、預期效果和潛在風險等,麻醉醫生向病人家屬介紹麻醉方式、麻醉前準備工作、禁食和禁飲的重要性以及病人麻醉蘇醒期的感受和注意事項。第2部分由手術室護士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當日流程、術前準備事項等,同時介紹術前訪視的重要性、家屬須要配合的事項以及當病人特別緊張時家屬可采用的安撫情緒方法。培訓持續40 min,結束后小組成員需詳細解答病人家屬提出的疑問,同時勸導家屬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參與并配合醫護人員完成術前訪視。3)手術當天由訪視小組與病人家屬一起完成術前訪視工作。訪視小組除了向病人進行手術流程、注意事項等內容宣教外,還應向病人介紹我院在完成相關手術方面的能力以及醫護人員的技術和經驗,增強病人完成手術的信心。同時,通過讓家屬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病人熟悉的交流方式協助護士對術前各項準備工作進行說明,并對病人心中的疑慮進行解答,通過家屬督導病人完成術前各項準備工作。若病人出現擔憂、恐懼等情緒,與病人家屬一同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進行回應,通過心理輔導、轉移注意力等辦法消除病人的負面心理。
1.2.2.2" 術后實施家屬參與式護理
1)由主治醫生、護士長和責任護士組成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小組。通過CNP專業培訓,使組內成員熟悉CNP的概念、流程、內涵和重要性等,留意病人可能出現的常見心理問題、并發癥和不良事件等,積極參與顱內動脈瘤病人的術后護理。2)CNP小組將收集到的病人資料與病人家屬核實后,與病人家屬共同討論,根據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要求、護理特點以及病人的自理能力、術后需求、康復期望等確定術后護理干預問題,通過檢索文獻以及結合實際病例,同時參考科室護理經驗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見表1。護理目標需要符合實際,護理措施應詳細、具體,且滿足病人的需求和家屬意愿。護理計劃單由護士和病人家屬各執1份,雙方共同督促護理措施的落實,并根據臨床護理效果隨時進行個性化調整。
1.3" 觀察指標
1.3.1" 不良情緒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4]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5]進行評價,兩者均包括2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個條目計1~4分,總分20~80分;評分與病人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1.3.2" 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6]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自覺睡眠質量、睡眠延遲、睡眠時長、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安眠藥使用、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組成。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個維度計0~3分,總分0~21分;評分與病人睡眠質量呈負相關,本研究中安眠藥使用維度未進入統計分析。
1.3.3" 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問卷(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17]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共36個條目。每個維度計0~100分,總分0~800分;評分與病人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于病人入院當日(干預前)和出院前當日(干預后)進行評估。由責任護士采用問卷星小程序和紙質量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在病人家屬協同下指導病人完成相關量表的填寫,并核實、記錄數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見表2)
2.2" 焦慮、抑郁情緒(見表3)
2.3" 睡眠質量(見表4)
2.4" 生活質量(見表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異常膨出導致動脈血管壁的瘤狀突起,是引發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殘率。研究顯示,顱內動脈瘤首次破裂后病人死亡率達30%~40%,14 d內再出血率達20%,病情比首次出血更加危急[18]。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可以有效地阻斷動脈瘤內的血流,從而達到治療效果,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侵襲小、療效好、并發癥少等優勢[19]。曾張偉等[20]對156例顱內動脈瘤未破裂的病人進行研究,治療前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病人分別占51.2%、46.8%,且文化程度較低、經濟條件較差的病人更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故可針對顱內動脈瘤病人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等干預,完善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緩解病人不良情緒。而在多項研究中,家庭參與式護理可以豐富護理內容和干預形式、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21-22]。因此,本研究將家庭參與式護理應用于顱內動脈瘤病人圍術期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3.1" 家庭參與式護理可緩解病人圍術期不良情緒
馬玲等[23]的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訪視可以改善顱內動脈瘤病人的焦慮情緒,減少病人血壓及心率的波動,但該研究沒有涉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措施,僅顯示了以醫護人員為中心的術前訪視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家庭參與式護理后,觀察組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低于對照組(Plt;0.001),表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改善顱內動脈瘤病人的不良情緒具有重要意義。顱內動脈瘤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多來源于對疾病的不正確認知以及對家庭條件的擔憂,術前訪視通過對顱內動脈瘤病人進行宣教,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減輕對手術治療的焦慮和恐懼,然后通過信念支持提高病人對疾病的信心,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信念,從而促使病人積極配合手術。楊曾楨等[24]的研究指出,術前訪視能夠幫助病人緩解不良情緒,使其正確認識、積極面對手術,感受到關懷與溫暖,但尚存在缺乏語言溝通、正性支持不足等問題。而將術前訪視融入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則可以改善上述不足,讓病人家屬幫助病人更好地理解術前訪視的內容,給予病人家庭支持,使病人在安心、舒適的狀態下完成各項術前準備工作,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手術。
3.2" 家庭參與式護理可提高病人睡眠質量
楊文霞等[25]的研究對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后病人實施基于時間理念的目標性護理策略,可以改善病人的睡眠質量,但該研究并沒有涉及家屬參與的護理措施。張愛萍等[26]的研究認為,社會疏離是康復期乳腺癌病人癌癥復發恐懼與睡眠質量的中介變量。顱內動脈瘤病人也存在復發風險,缺少社會支持和復發恐懼可能導致病人睡眠質量的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家庭參與式護理后,觀察組病人PSQI 6個維度評分優于對照組(Plt;0.05)。由于介入術后腫瘤病人抑郁情緒會影響病人的睡眠質量[27],在該護理模式下,觀察組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更加完整,對治療的積極性更高,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同時,本研究使病人家屬從頭至尾參與到護理過程中,使病人可以感受到來自親人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從而保持安心、舒適的心理狀態,使睡眠質量得到改善。
3.3" 家庭參與式護理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劉湘萍等[28]的研究對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病人采用護理路徑圖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在改善病人不良情緒的同時還能降低術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但該護理路徑沒有涉及家屬對護理的參與,其研究結果僅能顯示護理人員的單一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采取家庭參與式護理后SF-36各維度評分優于對照組(Plt;0.05)。該模式提升了病人家屬對術后護理路徑的參與度,病人家屬可以協助并督導病人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幫助病人更好地完成訓練內容,并減少病人發生意外的風險,使病人能更快地恢復生理機能,提高自理能力。此外,病人家屬、親友為病人提供家庭、社會支持,可以使病人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溫暖,滿足其情感需求,維護病人的精神健康,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4" 小結
綜上所述,家庭參與式護理能緩解顱內動脈瘤病人圍術期的不良情緒,提高病人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芷薇,玄飛越,鄭法康,等.血栓彈力圖及基因檢測技術在支架輔助栓塞顱內動脈瘤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5(4):340-343.
[2]" 羅月,宿偉,丁婉玉,等.顱內未破裂動脈瘤患者介入栓塞術后不同時機拔除導尿管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23):2864-2869.
[3]" 李偉,文利.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神經心理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3,49(5):305-308.
[4]" 楊曾楨,柏曉玲,劉彬,等.術前訪視循證實踐方案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術前準備就緒程度的影響[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3,32(6):602-606.
[5]" 丁霞,蘇亞峰,殷悅,等.擇期手術患者提前術前訪視結合人文關懷對改善術前焦慮與睡眠質量的價值[J].河北醫藥,2024,46(13):1986-1989.
[6]" 練玲玲,夏旭霞,周麗芳. FCC模式在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4,22(7):658-661.
[7]" 成茂婷,馮曉艷.基于FCC模式的互動式術前訪視在斜視矯正手術患兒訪視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3,36(19):3386-3388.
[8]" 韓遵海,劉雪嬌,何茵,等.ICU以患者家庭為中心探視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2):235-238.
[9]" CARUSONE S C,LOEB M,LOHFELD L.A clinical pathway for treating pneumonia in the nursing home:part Ⅰ:the nurs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06,7(5):271-278.
[10]" 于洋,趙雪頻.胰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0,27(S1):229-231.
[11]" 王國英.臨床護理路徑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1):350-351.
[12]" GMEZ-CANTARINO S,GARCA-VALDIVIESO I,MONCUNILL-MARTNEZ E,et al.Developing a family-centered care model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a new vision to manage healthca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17(19):7197.
[13]" CONNOLLY E S,RABINSTEIN A A,CARHUAPOMA J R,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指南(ASA/AHA2012版)(下)[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3,10(4):217-224.
[14]" ZUNG W 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15]" ZUNG W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5,12:63-70.
[16]" BUYSSE D J,REYNOLDS C F,MONK T 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193-213.
[17]" STEWART A L,HAYS R D,WARE J E,et al.The MOS short-form general health survey.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 patient population[J].Medical Care,1988,26(7):724-735.
[18]" 尚瑋,常曉婷,許友松.顱內破裂動脈瘤栓塞術中再發破裂事件風險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23(5):519-522.
[19]" 孫建萍,呂斌,張榮舉,等.早期神經介入栓塞治療老年破裂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臨床優勢[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5(1):53-56.
[20]" 曾張偉,甘麗芬,鄭靜,等.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患者血管內治療前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2,19(1):1-8.
[21]" 李榮,陳偉博,王冉冉,等.家庭參與式小丑照護在腫瘤患兒PICC置管及維護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1):75-80.
[22]" 張玲利,劉東玲,王子辰,等.癡呆患者及家屬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計劃體驗的Meta整合[J].中華護理雜志,2021,56(12):1876-1882.
[23]" 馬玲,劉融,楊學,等.混合現實技術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術前訪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護理,2023,15(3):138-142.
[24]" 楊曾楨,劉彬,韋清,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參與術前訪視感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12):1114-1118.
[25]" 楊文霞,駱秀萍,楊素芳.基于時間理念的目標性護理策略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后的應用效果探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14):124-126.
[26]" 張愛萍,段素偉.社會疏離在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恐懼與睡眠質量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學報,2022,29(13):66-70.
[27]" 劉夢穎,于文華,聞利紅.介入術后腫瘤患者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0,29(4):410-413.
[28]" 劉湘萍,王芳,叢捷,等.護理路徑圖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4):153-155.
(收稿日期:2024-01-21;修回日期:2024-09-26)
(本文編輯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