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到一家學游泳的機構非常容易,但要找到一家教溺水自救的培訓班卻很難。”暑假期間,不少準備或已經給孩子報名參加游泳培訓的家長都有此困惑。目前市面上游泳培訓機構不少,但配置系統教授溺水自救課程的機構卻難尋。
(8 月21 日《北京青年報》)
安全是游泳培訓的基礎和前提,安全失去了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將自救與互救知識作為游泳培訓的重要內容,規定沒有達到相應水平就不算培訓合格,應該成為普遍的做法。對于游泳培訓機構,相關部門應進行必要的培訓與引導,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自救與互救是重要的游泳技能之一,從而自覺強化溺水自救和互救知識培訓。
“自救入課堂”,需要相關法規來推動,也需要相關部門強化引導,讓法規約束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今年7月1日,《湖南省預防中小學生溺水若干規定》正式實施,成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中小學生預防溺水問題出臺的地方性法規。今年5 月,杭州市體育局、杭州市教育局開展“預防溺水,快樂成長”2024 年杭州市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訓,面向8 至15周歲的青少年免費開展溺水自救培訓,既培訓了自救知識,更對培訓機構起到了示范與引領作用。這些做法,均值得借鑒推廣。
“自救入課堂”,也應當成為教育培訓機構的自覺行動。強化安全教育與急救技術培訓,是所有教育培訓機構應盡的社會責任,學生能夠系統地學到急救知識與技術,則是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對教育培訓機構本身的發展也很有利。“自救入課堂”對個人、機構、社會等都有好處,值得作為教育培訓的基本要求來加以落實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