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小型居住和工作空間,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從微型住宅、微型工廠到濃縮清潔產品,再到迷你廚房和微縮場景,小尺寸的背后預示著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為了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人們考慮過許多方法,包括縮小自身的尺寸。美國喜劇電影《縮小人生》就探討了這一設想:在未來,由于人口過剩,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夠將人類縮小到迷你尺寸的新技術。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并不能縮小自己的體型。因此,我們只能嘗試讓周圍的物品變得更小一些。
變小從縮減居住空間開始。67歲的施密特·瓦爾特勞德退休后,在法國菲尼斯泰爾省的一座村莊中購買了一棟微型木屋。“這座小屋不僅環保,周圍風景也很美,簡直就是我的‘夢中情房’!而且,這里的社區氛圍融洽,鄰里之間有許多共同話題。”瓦爾特勞德開心地說。讓–達尼爾·布朗謝是微型木屋項目的開發商,致力于為“渴望凈化心靈”的年輕夫妻、退休人員及離異人士提供新的居住選擇。住所面積縮減至14平方米后(不包括閣樓),瓦爾特勞德不得不進一步簡化生活需求。她說:“淋浴間比以前小多了,洗澡前得先把水箱填滿。不知不覺中,我的用水量也減少了。”
| 更小的面積,同樣的產量 |
雖然微型住宅在法國尚不普遍,但仍引發了眾多質疑。“選擇微型住宅的人聲稱希望減少資源浪費,但實際上,為了生活在這類房子里,他們反而消耗了大量資源。我曾聽一名自由職業者炫耀他的微型住宅里有一處空中花園,然而他出于遠程辦公的需要,又在家里安裝了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這顯然與極簡生活的初衷背道而馳,不免顯得有些偽善了。”社會展望學專家蒂博·托馬說,“微型住宅不過是空中樓閣,完全脫離實際。”
可是,微型住宅的存在似乎也有其必要性。正如某些媒體所報道的:美國的土地價格、建材價格與貸款利率均大幅上漲,中產階級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配備微型花園的微型住宅,這或許是他們擁有房產的唯一途徑。縮減居住空間這一趨勢目前尚處于初期階段,但發展勢頭迅猛,有些甚至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不少房地產開發商均推出了微型住宅項目,備受歡迎。
除了居住空間,工作場所似乎也有變小的趨勢。米卡埃爾·烏雷亞自稱是微型工廠的發明人,他的人生信條是:通過縮減工作空間來減少環境污染。烏雷亞從小就對工業機器非常著迷,曾跟著當工人的爸爸參觀過許多工廠。長大后,他分別在高湯料包加工廠及洗碗凝珠生產廠工作過。他發現,雖然這些工廠制造的產品尺寸不大,但占地面積卻不小。“絕大部分制造商都傾向于建造大型工廠,而大型工廠往往需要配備大型生產線,會耗費大量生態及經濟資源,商品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烏雷亞說。于是,他開始思考,能否在保持產量的情況下縮減工廠面積。他的公司“胭脂工坊”主營固體美妝洗護產品。工廠占地330平方米,其中130平方米是生產車間。“我的機器只有冰箱那么大。”烏雷亞說,“許多年輕人都愿意來我這里工作。他們不喜歡冷冰冰、沒有人情味的大型工廠。”
21歲的若爾丹·帕庫勒是胭脂工坊的員工,他說:“我們的車間是開放式的,工友關系緊密,工作氛圍融洽。在我以前工作的工廠里,75%的工友我都叫不上名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而胭脂工坊就像酒吧一樣,熱熱鬧鬧,充滿活力。”此外,在小型車間里工作,帕庫勒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自從來到這里,我的背不疼了,腰不酸了,再也不用去看正骨醫生了。”
法國初創企業“900護理”專注于研發護理清潔產品的濃縮片劑。“實際上,這類產品90%的成分都是水。而我們售賣的是那10%的活性成分,讓消費者自行加水。以沐浴產品為例,只需將兩支沐浴露固體棒放入可重復使用的瓶子,加水溶解,即可得到一瓶沐浴液。”“900護理”的聯合創始人艾默里克·格朗熱說。
為了減少水資源與塑料的消耗量,“900護理”將生產業務外包給了微型工廠。“我們有2/3的用戶生活在鄉村或人口少于10萬的城鎮,平時去超市采購都必須驅車前往。”格朗熱說,“于是,我們推出了一款家庭禮包,里面含有洗衣片劑、洗碗片劑及環保替換裝。所有產品都裝在一個小型紙盒里,送貨上門。盒子的高度小于3厘米,可以輕松投入各類信箱。”自2021年創立以來,“900護理”已為地球節省了50萬升水及350萬個塑料包裝。
“微型化趨勢有助于提升效率。從供應鏈角度來說,產品尺寸縮小后,重量更輕了,運輸成本大幅降低。”農產食品行業的咨詢顧問菲利普·格茨曼分析道。食品行業從業者已經嘗到了微型產品的甜頭,比如銷量火爆的奧利奧迷你餅干。農產品也加入了微型化浪潮。麥德龍線上批發平臺開辟了迷你蔬菜專區,售賣迷你西葫蘆、迷你韭蔥、迷你茴香等產品。據介紹,這些迷你蔬菜生長周期較短,盡管個頭變小了,但風味絲毫不減。
| 小尺寸,大未來 |
美妝護膚行業也推出了尺寸更小、濃度更高的產品,比如伊夫黎雪的田野之花高濃縮洗發水。該品牌官網的產品頁面上寫著這么一段話:“小尺寸,大未來。這款高濃縮洗發產品不僅擁有令人心動的香氣,而且節約了水資源與塑料用量,減少了碳足跡。讓我們一起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
隨著微型產品日漸興起,超市中卻出現了另外一種現象——縮水式通貨膨脹,即商家主動縮減產品分量,卻沒有相應地降低價格,甚至有時還會提價。法律系的大三學生馬克西姆說:“前段時間,我發現我經常購買的香腸明顯變小了。商家這種做法太卑鄙了,我接受不了。”
“通貨膨脹已讓大家苦不堪言,而隱秘性更強的縮水式通貨膨脹會讓消費者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格茨曼說,“然而話說回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服務業及機器人行業不斷發展,人們的體力活動將變得越來越少,人均熱量需求將逐漸降低。因此,從長遠來看,消費市場或將迎來結構性萎縮。”
微型化風潮甚至刮進了廚房。在社交網絡平臺上,許多博主熱衷于拍攝在微型廚房中烹煮迷你菜肴的視頻,播放量高達數百萬。“小小烘焙坊”就是其中之一。這位博主的視頻展現了一個迷你而精致的廚房空間:微型冰箱里裝滿了食物,操作臺上鋪滿了手指頭大小的廚具。忽然,一只異常龐大的手探入這片微縮空間,熟練地制作起食物。在輕快的童謠旋律中,博主以稚嫩的童聲講解著美食制作過程。有時,她還會為視頻配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標題,以增添戲劇效果,比如“媽媽只給了我兩分錢買早餐,只能吃這個了”。
| 小人國食譜 |
在迷你廚房視頻風靡之前,安妮·盧瓦索就出版了《迷你食物:25道小人國食譜》一書。書中展現了25道迷你料理的制作方法,如法式奶油焗土豆、烤雞、肉丸意大利面等。這些菜肴分量精致,烹飪時間大幅縮減,與其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如說是為讀者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這些迷你食物不能填飽肚子,但能充實心靈。”盧瓦索說,“迷你廚房就像成年人的娃娃屋。在這個整潔而袖珍的空間中,使用小巧的廚具烹煮可愛的食物,讓人身心愉悅!而且,相較于普通食物,迷你食物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制作完成,即時滿足感非常強。”
用雙手打造迷你世界的人們能否看見更廣闊的天空?手工創作者利蒂希亞·拉澤爾熱致力于搭建微縮場景,作品包括露臺、街道等。“我制作了許多微縮物品,這樣就能擁有現實生活中買不起的東西了,比如丹麥家居品牌‘弗姆生活’的椅子。”拉澤爾熱說。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