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癌的效果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總醫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148例,行改良根治術聯合淋巴結清掃術)和研究組(148例,行區段切除術聯合淋巴結清掃術)。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乳房美觀度、腫瘤相關因子[糖類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腫瘤異常蛋白(TAP)]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評分和預后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各項圍術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均Plt;0.05)。研究組患者整體美觀性優于對照組,乳房美觀度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均降低(均Plt;0.05);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Plt;0.05)。研究組患者術后1年FACT-B評分更高(Plt;0.05);術后1年,兩組患者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較好,且患者圍術期指標更佳,安全性更高,短期預后良好。
【關鍵詞】乳腺癌;區段切除術;改良根治術;生活質量;預后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01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06
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式,改良根治術可完整切除病灶,避免術后復發和轉移,但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慢且易破壞乳房結構,使乳房塌陷,影響乳房美觀性[1]。乳腺區段切除術是一種保乳術式,具有切除徹底、操作簡便等優勢,并可保持乳房外形。但有研究顯示,區段切除術術后存在復發、轉移風險,影響患者預后,且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情況嚴重時則需行乳房全切術,患者面臨的風險和創傷更大[2]。有研究顯示,區段切除術聯合淋巴結清掃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預后[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區段切除術對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總醫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148例)和研究組(14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4.57±9.43)歲;病灶位置:右側72例,左側76例;TNM分期[4]:Ⅰ期76例,Ⅱ期48例,Ⅲ期24例;合并疾病:高血壓33例,糖尿病12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黏液癌分別為69例、71例、8例;病灶最大直徑1.8~2.9 cm,平均病灶最大直徑(2.55±0.27)cm。研究組患者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4.13±9.25)歲;病灶位置:右側79例,左側69例;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54例,Ⅲ期22例;合并疾病:高血壓27例,糖尿病11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浸潤性導管癌、黏液癌分別為71例、64例、13例;病灶最大直徑2.0~3.0 cm,平均病灶最大直徑(2.58±0.30)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航空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5],并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⑵TNM分期為Ⅰ~Ⅲ期且臨床資料完整;⑶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⑵合并精神異常者;⑶入組前接受抗腫瘤治療者;⑷伴免疫系統疾病、臟器功能異常者;⑸合并凝血異常者;⑹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改良根治術。術前超聲檢查確定是否有遠處轉移,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梭形切口,游離組織,上至鎖骨、下至乳房下皺襞、內至胸骨旁、外至背闊肌前緣,切除病灶3 cm內皮膚和患側乳腺,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常規清掃腋窩淋巴結,沿腋窩皮紋作一弧形切口,在胸大肌外側緣和背闊肌全緣間,操作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胸背、肋間臂神經損傷。研究組患者行乳腺區段切除術。術前超聲檢查確定是否有遠處轉移,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全身麻醉,腫瘤位于上象限時作乳暈平行切口,腫瘤位于下象限時以乳頭為中心作放射狀切口,切除腫瘤表面皮膚、病灶及胸肌筋膜等組織,乳腺切緣至腫瘤距離≥2 cm,完全切除后重建乳房、縫合腺體,乳腺縫合在2層以上,為保證乳房美觀和減少疤痕,可不放置引流管,術后適當加壓包扎。常規清掃腋窩淋巴結(同對照組),保留神經功能。兩組患者術后常規放化療,并根據病情情況行內分泌治療。兩組患者術后均行1年的隨訪,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腫瘤轉移、復發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稱重法)、住院時間(出院標準:未出現感染等并發癥,切口完全愈合,飲食恢復正常并經臨床評估即可出院)。⑵比較兩組患者乳房美觀度。采用Harrrs四分類法美容評定標準[6]評估患者乳房美觀度,優:無后遺癥;良:術區輕微色素沉淀,毛細血管局限性擴張,瘢痕可見;一般:有后遺癥,乳房變形、皮膚放射性改變但可接受;差:乳房嚴重變形,乳腺嚴重回縮。總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⑶比較兩組患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制作血涂片,檢測腫瘤異常蛋白(TAP),TAP正常:凝聚物面積lt;121 μm2。采用離心機離心15 min(離心半徑為13 cm,轉速為3 000 r/min),分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53(CA153)水平。檢測時間均為術前、術后3 d。⑷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切口感染+上肢水腫+皮下血腫+出血)例數/總例數]×100%。⑸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于術前、術后1年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7]評估患者生活質量,FACT-B總分范圍為0~144分,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⑹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術后隨訪1年,觀察局部復發、遠處轉移。乳腺出現新腫塊,伴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如腋窩、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為復發,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乳腺癌細胞轉移至遠處部位(包括骨、腦、肝等其他組織或器官)為遠處轉移,遠處轉移率=遠處轉移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各項圍術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乳房美觀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整體美觀性優于對照組,乳房美觀度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各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FACT-B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術后1年FACT-B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更高(Plt;0.05);術后1年,兩組患者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5。
3 討論
目前,改良根治術仍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術式,可徹底清除腫瘤組織,近、遠期療效均得到臨床認可,但由于切除范圍較大,且不保留乳房,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無法滿足患者美容需求[8]。有研究顯示,改良根治術由于創傷大,對上肢功能損傷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9]。區段切除術既可達到根治效果,又可改善乳房美觀情況,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遠期出現復發、轉移,導致預后不佳[2]。因此,本研究探討乳腺區段切除術的療效和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各項圍術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整體美觀性優于對照組,乳房美觀度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在淋巴結清掃術基礎上,行區段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狀況更佳,并可明顯提高患者乳房美觀性。分析原因為,區段切除術切除范圍小,創傷較輕,使各項圍術期指標更佳;同時,由于該術式操作更簡便、術野清晰,所以便于完整切除,且淋巴結清掃避免病灶殘留。該術式手術切除范圍小,術后恢復快,又可保留乳房外觀。另外,在乳暈處作切口,可避免永久性瘢痕,還可隱蔽切口,術中保留殘腔,可避免乳腺變形、硬結和乳頭偏移,繼而維持乳房外形,保留乳房美觀性,滿足患者美觀需求[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腫瘤相關因子水平均降低,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區段切除術與改良根治術療效相似。兩種手術方案均能夠達到較高的切除率,有效控制病情,療效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提示區段切除術安全性更高。可能是因為該術式切口相對較小,術后感染率低,同時術中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能減輕神經損傷,降低并發癥和提高安全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1年FACT-B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區段切除術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能是因為區段切除術手術切口小,患者對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和減少并發癥發生,并且該術式保留乳房完整性,降低手術損傷,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1年,兩組患者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行區段切除術的乳腺癌患者預后情況良好,與改良根治術效果相當。分析原因為,區段切除術聯合淋巴結清掃可降低細胞黏附分子水平,降低腫瘤轉移和復發風險,并且術后采用化療、放療等常規治療,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未增加術后腫瘤遠處轉移率、復發率[11]。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行區段切除術療效較好,患者圍術期狀況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在改善患者短期預后上無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秦雪,劉廣舒,張全剛.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對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1, 33(12): 34-37.
陳曉輝,雷會輕,王文君,等.乳腺區段切除術治療老年乳腺癌的臨床效果及預后高危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 2024, 39(4): 663-666.
常志坤,閆立果,王丹丹,等. PM聯合ALND對早期乳腺癌患者VCAM-1水平的影響及遠期療效[J].河北醫藥, 2022, 44(1): 107-109.
薛衛成.介紹乳腺癌TNM分期系統(第7版)[J].診斷病理學雜志, 2010, 17(4): 241-244.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 2021, 31(10): 954-1040.
王婷,祝東升, ZHU L.乳房術后美學效果評價內容的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17, 28(8): 475-476.
蔡樂,萬崇華,湯學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的制定與考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4, 13(5): 592-594.
張斌,姜鵬,郭慕紅.不同手術方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藥, 2017, 41(11): 1170-1171.
丁宇,翟怡,胡瑋,等.乳腺癌患者術后勞動能力與手術因素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1): 40-44.
朱輝琴,陳衛軍,朱建華,等.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遠期療效對照比較[J/CD].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9, 13(1): 48-50.
吉文仲,劉春麗,陳建中.乳腺區段切除術聯合腋淋巴結清掃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癌癥進展, 2023, 21(12): 1327-1329, 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