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水平,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民樂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E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CT肺動脈造影及下肢靜脈彩色超聲檢查結果的不同分為PE組(35例)和非PE組(85例),根據早期死亡風險的不同將PE組患者分為高危組(6例)、中危組(18例)和低危組(11例)。比較PE組和非PE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比較PE組不同早期死亡風險患者的NLR、RDW水平,分析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結果 PE組患者NLR、RDW水平均高于非PE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LR、RDW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高危組、中危組患者的NLR、RDW水平均高于低危組,高危組均高于中危組(均Plt;0.05)。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均呈正相關(均Plt;0.05)。結論 NLR、RDW水平升高均是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且NLR、RDW水平與老年AECOPD合并PE患者病情呈正相關,臨床應予以監測。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老年;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紅細胞分布寬度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11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通常呈進行性發展,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情況,表現為呼吸困難突然加劇、痰量增多且痰液變濃,甚至伴有發熱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肺動脈或其分支被血栓或其他物質阻塞,導致血液流動受阻,進而影響肺部的氧氣交換功能。AECOPD患者全身炎癥反應較劇烈,易合并PE,影響預后[2]。有研究顯示,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為評估患者的炎癥狀態、感染情況及預測疾病進展和預后的敏感指標,在腫瘤、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3]。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能夠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多用于評估貧血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預后,在評估肺部疾病的預后中同樣具有價值[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老年AECOPD合并PE患者NLR、RDW水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民樂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E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CT肺動脈造影及下肢靜脈彩色超聲檢查結果的不同分為PE組(35例)和非PE組(85例)。PE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2.71±6.16)歲。非PE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45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33±6.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根據早期死亡風險[5]的不同將PE組患者分為高危組(6例,患者出現嚴重低血壓、右心功能異常且休克,心肌鈣蛋白T陽性率gt;50%)、中危組(18例,患者出現明顯低血壓、右心室功能受阻,但未發生休克,30%lt;心肌鈣蛋白T陽性率≤50%)和低危組(11例,患者的低血壓情況輕微,右心功能無障礙,10%lt;心肌鈣蛋白T陽性率≤30%)。高危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72.78±6.22)歲。中危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2.65±6.35)歲。低危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2.80±6.20)歲。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民樂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AECOPD的診斷標準[6];⑵PE組患者符合PE的診斷標準[5],且經CT肺動脈造影證實肺動脈充盈缺損或阻塞;⑶年齡gt;60歲;⑷入組前患者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等癥狀,連續臥床時間≥3 d。排除標準:⑴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⑵其他因素導致PE者;⑶合并間質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者;⑷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過去1年AECOPD次數、胸痛、呼吸困難、下肢水腫、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白細胞計數(WBC)、NLR、RDW水平。SBP、DBP采用便攜式動態血壓儀(江蘇斯坦德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72072432,型號:W-BPA)測量,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后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濟南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魯械注準20182220002,型號:XS-500ix)測定WBC、RDW與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采用流式細胞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桂械注準20212220178,型號:BF-700 B4R2)測量,并計算NLR。NLR=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⑶比較PE組不同早期死亡風險患者的NLR、RDW水平。⑷分析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兩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過去1年AECOPD次數、胸痛、呼吸困難、下肢水腫、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史占比、SBP、DBP、WB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PE組患者NLR、RDW水平均高于非P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可能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因素行量化賦值,以是否合并PE為因變量(否=0,是=1),以NLR(連續變量)、RDW(連續變量)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NLR、RDW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PE組不同早期死亡風險患者NLR、RDW水平比較 高危組、中危組患者NLR、RDW水平均高于低危組,高危組均高于中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均呈正相關(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由于AECOPD患者長期處于肺部炎癥反應和缺氧狀態,血液黏度增加,患者活動受限,長時間臥床,促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當血栓脫落并隨血流進入肺動脈時,可引發PE,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死亡風險[7]。因此,及早篩查影響AECOPD合并PE的危險因素,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干預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PE組患者NLR、RDW水平均高于非PE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LR、RDW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NLR、RDW水平可能與AECOPD合并PE密切相關。分析原因為,AECOPD患者多伴有氣道炎癥和感染,導致中性粒細胞的大量活化和聚集,而淋巴細胞數量則因炎癥反應的抑制而減少,導致NLR水平升高,不僅會加重肺部損傷,還可能影響血液凝固系統,增加血栓的形成,從而增加合并PE的風險[8]。RDW水平升高可能進一步加劇肺部微循環的障礙,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促進PE的發生[9]。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危組、中危組患者的NLR、RDW水平均高于低危組,高危組均高于中危組;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RDW水平與PE病情嚴重程度均呈正相關,這提示NLR、RDW水平越高,PE病情越嚴重。分析原因為,高水平的NLR反映機體在應對PE過程中炎癥反應的強度,從而提示病情的嚴重程度;而高水平RDW提示紅細胞異質性增加,導致血液黏度升高,加重肺部微循環障礙,從而加劇PE病情[10]。
綜上所述,NLR、RDW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老年AECOPD合并PE的獨立危險因素,且NLR、RDW水平越高,老年AECOPD合并PE患者病情越嚴重,臨床應予以監測。
參考文獻
孔德昭,王科雯,羅文曄,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療指南評價與綜合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3, 29(8): 1307-1317.
李超,潘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 2020, 37(6): 910-912.
喻瑞,黎友倫. NLR、PLR及RCI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程度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學, 2022, 51(11): 1902-1907.
張小娟,馬昕.紅細胞分布寬度與血小板計數比值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風險的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3, 20(19): 2885-2888.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急性肺栓塞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6, 44(3): 197-2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J].國際呼吸雜志, 2017, 37(14): 1041-1057.
鄧小玉,譚小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22, 50(6): 887-889.
徐永謙,濮荔,鐘亞花,等. D-D、NLR和P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栓塞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 2021, 26(6): 909-912.
辜海濤,陳雪春,黃煒祺.紅細胞分布寬度結合血小板參數對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的評估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10): 2390-2394.
劉元明,文璐,肖三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紅細胞分布寬度的診斷價值及相關性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1, 20(12): 84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