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臨床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的使用較多。但長期使用藥物治療不僅對肝臟造成損傷,且單一藥物治療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除藥物治療外,運動康復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運動康復治療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且方法簡單易行,無不良反應。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康復禁忌證、方法和強度等進行綜述,為臨床提供參考。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128.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4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在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的基礎上,心肌結構及功能發生變化,導致心臟泵血功能減退,需依靠充盈壓升高來補償的病理狀態,有研究顯示,2022年我國心力衰竭患者人數達890萬[1-2]。CHF患者典型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乏力和體液潴留等,若不及時干預治療,可能會導致肺水腫,增加患者負擔,影響生命健康。CHF治療方法較多,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3-4]。但單一藥物治療可能存在療效不佳的情況。臥床休息作為CHF治療的常規手段之一,可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但長期臥床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褥瘡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恢復。且大多數CHF患者由于運動耐力降低而出現呼吸困難或乏力等癥狀,因此,適當運動在CHF治療中有一定作用。有研究顯示,運動康復能夠幫助CHF患者改善生活質量、提高運動耐力,可作為CHF患者的推薦治療方案[5-6]。基于此,本研究對CHF患者運動康復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CHF患者臨床運動康復治療提供參考。
1 運動康復禁忌證
有研究顯示,心功能分級為Ⅰ~Ⅲ級的穩定期CHF患者規律進行運動鍛煉是安全有益的[7],而心功能分級為Ⅳ級的CHF患者運動方案的制訂和安全性仍缺乏相應證據。臨床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分級將CHF患者心功能分為Ⅰ~Ⅳ級,Ⅳ級患者心功能嚴重受損,任何活動都可能導致其不適癥狀加重[8]。歐洲心臟病學會認為以下人群不適合進行CHF運動康復:近1~3 d內體質量增加超過1.8 kg;正在進行間歇或持續的多巴胺治療;運動期間收縮壓出現明顯降低;心功能分級為Ⅳ級;活動或安靜時伴有重度心律失常;臥床休息時心率gt;100次/min[9]。高敏等[7]的研究顯示,無法控制的糖尿病、急性全身性疾病或發熱、活動性心包炎等也是CHF患者運動康復的禁忌證。
2 中醫運動康復方法及臨床研究
2.1 八段錦 八段錦是中國傳統氣功功法,共八式,以肢體動作為核心,同時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對人體臟腑、氣血和經絡有良好的疏通和調節作用,不僅可增強腰力和腿力等肢體力量,還能有效提升肺活量,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10]。在練習八段錦的過程中,通過深長且有節奏的呼吸,配合肢體動作,能夠有效調節身體內部的氣血流動,促進臟腑功能的正常運作,還能增強身體力量與柔韌性,幫助緩解壓力,放松身心。此外,八段錦通過特定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等,練習者能夠逐步提升肺通氣功能,增強肺部彈性和功能,進而增加肺活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體的耐力和活力。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八段錦屬于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氧情況,增強患者心功能,增加肺活量及運動耐力,恢復患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活動能力。八段錦強調呼吸與動作協調配合,練習者進行緩慢深呼吸,吸入更多氧氣,使肺部得到充分擴張,長期練習可增加肺活量和血液中的氧含量。隨著血液攜氧量的升高,心肺循環系統可得到顯著改善,進而提高機體血液循環效率[11]。循環系統的優化不僅可增強心臟及肺功能,還可為全身各個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從而促進整體健康水平提升。方淑玲等[12]對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的老年CHF患者給予八段錦治療,結果顯示,練習八段錦12周后,患者生活質量及活動耐力得到顯著改善,且B型腦鈉肽水平明顯降低,這提示八段錦在老年CHF患者中療效確切,可增強心功能、運動耐力,改善生活水平。
2.2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武術,將中醫經絡學、導引術和吐納術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一套集內外修煉于一體的武術體系。太極拳倡導練習者在動作上追求緩慢與柔和,以及圓潤、連綿不斷的走圓劃弧,使練習者能夠在運動中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太極拳的動作溫和,注重調節呼吸,能夠避免因動作激烈而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組織造成損傷,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對于運動耐力不足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太極拳為適宜的運動康復手段。太極拳的動作徐緩,既不會對心臟造成過大的壓力,又能通過平和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復[13]。太極拳是一種將身體動作與呼吸吐納緊密結合的古老武術形式,這種獨特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肺部功能的正常發揮,還能在心臟和肺臟的共同協作下,將氣息均勻地輸送至身體的各個臟腑和組織器官中。太極拳能夠平衡體內的氣血,使氣血運行更順暢。與太極拳動作相結合的呼吸吐納不僅能夠增強肺部的通氣功能,還能有效鍛煉心臟,使心臟泵血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改善心臟功能。此外,太極拳動作柔和,能緩解肌肉緊張,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長期練習太極拳,不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還能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增強免疫功能,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王新婷等[14]的研究顯示,太極拳結合常規治療可改善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中醫證候、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這提示太極拳是值得應用的心臟運動康復方法。
3 西醫運動康復方法及臨床研究
3.1 有氧運動 氧化應激是指體內自由基的產生與抗氧化防御系統之間的失衡,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CHF患者因心臟泵血不足,身體的組織和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導致組織、器官缺血、缺氧,發生氧化應激。無氧運動主要依賴于無氧代謝來提供能量,這種運動通常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短,并且缺乏規律的節奏,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氧化應激,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于 CHF 患者來說,不適宜進行無氧運動。 相較于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更適合CHF患者,有氧運動是指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其主要通過有氧代謝來提供運動過程中所需的能量,運動時間持續較長且有一定規律。通過規律的有氧運動,CHF患者可以有效減輕體內氧化應激水平,進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并提高心臟泵血效率,從而改善心功能[15]。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能夠調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進而抑制心臟重塑[16]。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和爬樓梯等,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時間長。慢跑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夠提升肺部的容量,還能增加血液中氧氣的攜帶量,從而提高心臟的功能。通過慢跑,可以實現靜息心率的減慢,同時增強血管壁彈性,從而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游泳能夠全面鍛煉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對關節的沖擊較小。游泳時調動全身肌肉參與,增強肌肉力量的同時,還能提高心肺功能,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騎自行車能夠鍛煉下肢肌力、增強全身耐力,提高心肺功能。爬樓梯既能夠鍛煉下肢肌力,又可提高心肺功能,為改善CHF患者運動耐力提供幫助。通過規律的有氧運動鍛煉,能夠增強患者心肺耐力,改善心臟功能。一項Meta分析顯示,有氧運動能夠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炎癥狀態[17]。這可能與有氧運動為機體提供更多氧氣,從而減輕氧化應激水平,抑制炎癥有關。
3.2 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是指通過主動運動克服外部阻力而進行的一種鍛煉方式,這種阻力可以來自于他人、自身的肢體或者各種健身器械。抗阻運動能夠增強肌肉的力量,同時還能刺激骨骼的生長和修復,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癥等骨骼疾病,從而保持骨骼健康[18]。抗阻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使用杠鈴進行彎舉、直立提拉及臥推等動作,同時也包括部分不需要器械的訓練方式,如仰臥起坐、深蹲等。對于心臟疾病患者來說,抗阻訓練具有顯著益處,通過定期進行抗阻訓練,患者肌肉力量及運動耐力可得到提高,從而改善其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19]。康翠霞等[20]研究顯示,早期彈力抗阻運動能夠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提高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可能與其調節腦鈉肽、神經激素等有關。
3.3 其他 平衡性訓練。由于肌肉力量減弱、關節靈活性降低及神經系統功能退化等原因,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進行平衡訓練可以有效預防跌倒事件發生。常見的鍛煉方式包括腳跟站立、足尖站立及沿直線行走等。進行鍛煉時,應注意選擇安全且舒適的環境,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訓練,以減少跌倒的風險。呼吸訓練有利于改善氣道通暢度,能夠增強肺活量、提高肺功能,可以加強膈肌和胸廓肌群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并且減少呼吸困難的發生。此外,呼吸訓練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將血液和氧氣輸送至全身組織,從而提升康復速度。常見方式有縮唇呼吸、深呼吸和腹式呼吸等。王媛等[21]在CHF患者治療中應用常規藥物聯合呼吸肌訓練,結果顯示,呼吸肌訓練能夠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心率變異性。
4 運動康復強度
《世界衛生組織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22]提出,18~64歲成年人每周應至少進行150 min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這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運動康復強度的確定對CHF患者至關重要,過強的運動強度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過輕則可能效果不足。目前通常使用最大心率百分比和Borg疲勞感指數評分設計運動治療方案。有研究顯示,相較于常規運動或中等強度運動,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更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改善心功能[23]。另有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及中等強度持續訓練均能逆轉左心室重構[24]。臨床制訂運動方案還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通過Borg疲勞感指數、心肺試驗等制訂合理運動方案。
5 運動康復的評價方法
由于CHF患者的心肺耐力普遍降低,因此,在運動康復過程中,需要通過一系列能夠準確反映心肺耐力的指標來對其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其中,峰值氧耗量能夠直觀地顯示患者在最大運動負荷下所消耗的氧氣量,從而幫助評估其心肺功能的恢復情況。同時,6 min步行距離也是有效的評估方法。通過測量患者在6 min內能夠步行的最大距離,可以了解其心肺耐力水平及運動康復對其的改善程度。
另外,心功能指標也是反映運動康復效果的重要指標。其中,B型腦鈉肽(BNP)和射血分數是兩個常用的評估指標。BNP水平的變化可以反映患者心臟的壓力負荷和容量負荷情況,而射血分數則能夠直接顯示心臟每次搏動所泵出的血液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從而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狀態。
此外,生活質量量表也可用于 CHF 患者運動康復的整體效果評估中,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可評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能力、癥狀嚴重程度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的情況,從而提供更全面、客觀的評估結果。
6 運動康復的注意事項
6.1 運動康復依從性 運動康復依從性是指患者在執行運動康復措施中行為的客觀傾向與程度,是運動康復過程中一個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康復效果和患者的恢復速度,只有嚴格依照康復計劃進行鍛煉和恢復活動,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實現最佳的康復效果[25]。但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往往因各種原因導致其運動康復依從性不佳,如自我管理效能低下、缺乏監督、時間不足、無法正確掌握運動康復操作步驟等。運動康復依從性包括按時參加康復訓練、正確執行康復動作、堅持完成康復作業及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康復指導原則等多個方面。提高運動康復依從性不僅需要患者的積極參與和自我管理,還需要康復專業人員的密切監督和有效溝通,以確保患者充分理解康復計劃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確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在進行運動康復的過程中,專業人員可以對患者的康復進程進行監測和評估。通過監測、評估,可以發現患者在康復過程中依從性降低的具體原因,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如調整康復計劃、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進行教育和溝通,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確保患者更好地遵循康復指導,從而提高康復效果,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6.2 運動康復安全性 運動康復的安全性是指在進行運動康復訓練時,確保患者在整個過程中不受任何傷害或不良影響。為保障運動康復的安全性,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康復計劃,確保其在安全運動強度內進行運動康復,避免運動引發心臟不良事件,并在訓練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和身體狀況。此外,康復設備的選擇和使用也必須符合相關標準,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康復訓練,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還能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確保患者康復過程的安全性。
7 小結與展望
運動康復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在CHF患者的康復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運動康復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適應證及禁忌證,并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制訂合適強度的運動,避免運動對患者病情造成刺激。同時,在實施運動康復的過程中,也需注意患者運動依從性等問題,以提高療效。但單一運動康復訓練可能存在效果不足的情況,因此,兩項康復運動結合或中西結合在CHF患者的運動康復治療中或能發揮更大作用。但目前關于中西醫運動康復療法聯合在CHF患者中的效果的研究較少,這可能是未來CHF患者運動康復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樊蓉,石永鵬,萬小芬. 326例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特征及疾病負擔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22, 33(4): 133-136.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概要[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23, 31(7): 485-508.
張永珍,范媛媛,高煒.規范化、個體化使用心力衰竭治療新藥[J].中華內科雜志, 2021, 60(4): 294-298.
楊萍,丁澍,劉培晶,等.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治療伴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觀察[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0, 36(3): 257-261.
NICHOLS S, MCGREGOR G, BRECKON J, et al. Current insights into 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Int J Sports Med, 2021, 42(1): 19-26.
SACHDEV V, SHARMA K, KETEYIAN S J, et al. Supervised exercise training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 Circulation, 2023, 147(16): e699-e715.
高敏,孫國珍,邢雙雙,等.慢性穩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理學雜志, 2020, 35(4): 10-15.
郭玉君,楊峰,孫娟,等.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級與相關血清學指標的關系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9(7): 862-865.
劉杰.歐洲心臟病學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試驗和運動訓練建議簡介[J].中國醫藥導刊, 2002, 4(4): 235-242.
黃睿臻,朱銳,羅園園,等.八段錦健身氣功療法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輔助治療[J].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13): 1666-1668.
王亞楠.探索八段錦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藏醫藥, 2022, 43(2): 128-129.
方淑玲,姚桐青,方翠霞,等.八段錦對老年心力衰竭伴衰弱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22, 37(1): 108-111.
于濤,楊海玉,楊忠奇,等.不同訓練時間太極拳運動康復方案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12): 1772-1775.
王新婷,賈美君,劉永明.太極拳對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2, 42(8): 961-967.
陳嘯,張嘉瑋,笪月芳. 有氧運動聯合認知行為治療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認知功能損傷的改善作用[J]. 現代醫學, 2019, 47(2): 141-145.
朱政,付常喜,馬文超,等.有氧運動調控自發性高血壓模型大鼠心臟重塑的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2, 26(14): 2231-2237.
聶文鵬,張媛媛,楊宏博,等.有氧運動對心力衰竭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影響的Meta分析[J].四川醫學, 2024, 45(1): 11-17.
胡小紅,樓娟,林媛珍,等.抗阻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 2020, 49(3): 383-386.
白延平,劉智娜,李海軍,等.適量抗阻運動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TH、DA、ALD水平和心功能、運動耐力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 2020, 33(1): 35-40.
康翠霞,程方兵,張偉珍.早期彈力阻抗運動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腦利鈉肽及神經激素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 2023, 25(6): 917-920.
王媛,劉丹,劉培良,等.呼吸肌訓練對老年慢性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醫刊, 2023, 58(2): 152-155.
王瑞青,孔憲菲,張華,等.世界衛生組織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 2021, 16(4): 390-397.
高敏,孫國珍,邢雙雙,等.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對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0, 20(1): 53-62.
茅溢恒,蘇敏,袁鵬.不同強度的運動康復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康復, 2020, 35(1): 7-11.
DING H, JAYASENA R, CHEN S H, et al. The effects of telemonitoring on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self-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and outcomes of the innovative telemonitoring enhanced care program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Med Internet Res, 2020, 22(7): e1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