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強調,各門課程應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教師從分科教學的慣性中解脫出來,跨越學科界限,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聚焦核心素養,以整體系統的視角創新和重組教學形式,基于真實情境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這種以問題解決為起點、以主題整合為抓手、以實踐學習為路徑的學習方式,以其獨特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堅實支撐。
以問題解決為起點,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超越了單一學科的實踐范疇。它以解決真實問題為出發點,要求學生跨越學科界限,在實踐中學習、應用和創新。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這種學習方式更注重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合作與共贏。例如,在“**地區‘文明養犬’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針對轄區內文明養犬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解決社區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以主題整合為抓手,培養學生綜合思考能力。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以特定主題為核心,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有機整合,以培養學生綜合思考的能力。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學科的視角,而是在多學科之間建立聯系,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以“環境保護”為主題,教師可以整合生物學、化學、地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從生態系統的角度理解環境污染的成因和影響,同時運用化學知識探索治理污染的方法。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綜合思考能力。
以實踐學習為路徑,提升學生實踐研究能力。實踐學習是指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應對真實問題和挑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提出新策略的過程。它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核心,打破了傳統課堂單一知識傳授的模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多學科知識主動解決問題,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小學階段,實踐學習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真實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營養午餐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組織與引導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知道食物中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用統計圖、統計表、百分數等呈現與分析數據,并據此設計符合兒童成長需求且受歡迎的營養午餐方案。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丁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