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有助于明確學習目標,提升教學效果,拓寬學習邊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具體到實踐中,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應該如何實施呢?
積極轉變教學方式,落實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實施學習任務群,教師要在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為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提供有效支持。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行確定研究內容,選擇學習小組的成員,制定出語文教學的活動計劃,并開展具體的活動。在活動期間,教師負責全程監督與檢查。活動結束后,教師還需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圍繞學習任務群,設計結構化學習框架。以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該單元為童話單元,教材編排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中外童話作品。這些作品充滿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勝,又發人深思。該單元可以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此學習任務群的定位與要求,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整體解讀,創設“暢游童話王國”學習主題,設計結構化的學習框架,使單元學習內容前后聯結,形成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在文學閱讀中大膽想象,在創意表達中獲得個性化的想象體驗。
兼顧學生個性化需求,實現個性化學習探索。新課標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置學習任務群時,要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探索。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該單元圍繞人文主題“藝術之美”,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文言文二則》《月光曲》、一篇略讀課文《京劇趣談》。此外,“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等內容也都與藝術相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深入感受藝術作品的形象之美和情感之美。但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學生相關知識背景不足,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真實生活與課文內容的聯系,使之更好地體會“藝術之美”,教師在設計時,可以調整原有的課文順序,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補充大量資料、增加必要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藝術與生活、個人與藝術家之間建立聯系。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標視域下基于統編教材的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20529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保定市徐水區徐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