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留學生來說,實習是海外求學的重要一環,事關個人能力提升與未來的職業發展。啟德教育發布的《2024中國學生留學白皮書——本科篇》顯示,八成以上學生有本科留學期間的實習規劃。然而,找到心儀的實習崗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留學生可以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尋找實習機會?怎樣才能提高求職的成功率?圍繞相關問題,本刊邀請了幾名在不同國家留學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實習經驗,希望能為廣大留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
愛爾蘭留學生"曼琪
尋找實習需要廣泛撒網、精心準備
我在愛爾蘭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為一家初創公司在線上做市場營銷。能找到這份實習,可以說是機緣巧合。當時,我無意間在小紅書上看見了該公司中國員工發布的招聘信息,于是毛遂自薦去面試,就這樣獲得了實習機會。我的一些朋友則通過在領英(國外職場社交平臺)上發布專業內容,吸引到人力專員的注意,或者和心儀公司的校友約咖啡,獲得內推機會,從而獲得實習崗位。另外,學校也會定期發送實習或兼職的機會,只要及時、積極地申請,就有拿下崗位的可能性。
就愛爾蘭而言,學生簽證允許每周兼職工作20個小時,這為參與校外實習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性。但作為外國人,受限于語言水平和簽證狀態,即使經驗豐富,在本地尋找一份實習也不容易。所以,我建議留學生在尋找實習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拓寬渠道、廣泛撒網,這樣才能提升成功的概率。
在申請的時候,投遞簡歷是必須的。愛爾蘭的簡歷和國內不太一樣,不能放個人照片,開頭需要有個人簡介,標明個人優勢和求職意向。學校內的求職中心會免費為學生提供簡歷修改服務。我所在的都柏林大學商學院也有專門的求職輔助工具,可以幫助學生修改簡歷。在開始投遞之前,建議先預約學校的服務,把簡歷調整一遍。除此之外,一些企業還要求學生提供CoverLetter(求職信),其通常有模板,學生只需按照崗位要求和企業特點撰寫即可。
如果能夠接到面試邀請,求職的成功率就很高了。準備面試的時候,申請者一定要精讀崗位要求,提煉出崗位最需要的技能點,然后據此準備資料。過程中,可以用AI工具進行潤色。另外,還可以在領英上查詢面試官的信息,根據其角色調整準備方向。在正式面試前,可以多做幾次模擬面試,以緩解緊張情緒。
在整個求職過程中,心態和心力至關重要。愛爾蘭目前經濟發展還算不錯,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和非歐洲人正涌進這里尋找工作,就業市場本就僧多粥少,現在競爭難度更是水漲船高,被拒絕成為常態。如果有一天你也在愛爾蘭求職,千萬不要因為郵箱里都是拒信而質疑自己的價值,只要多嘗試,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瑞典留學生桑田
實習需要勇敢嘗試
作為一名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和生活已屬不易,想要找到一份實習工作,就更難了。在瑞典留學期間,我有過幾段醫藥領域的實習經歷,其中種種,喜憂參半。
我就讀于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所學專業為生理學與藥理學。這個專業要求學生在理論課學習結束后,自主與感興趣的實驗室、機構或企業聯系,開展兩個小的研究項目及一個畢業論文課題。我們專業第一個研究項目的開始時間設置在碩士第二年的秋末,但為了確保能按時找到感興趣的項目,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學自入學起就開始關注潛在的實習機會了。我的初次嘗試不算順利。當時,無意間在學校附屬醫院官網上發現了一個部門——DivisionofSpeechandLanguagePathology(言語病理學系)。出于對語言和醫學這兩個領域的雙重熱愛,我激動地連夜寫了自薦郵件發給部門的負責人,希望對方能推薦一些基礎的文獻,同時表達了實習的意愿。郵件溝通、線下面試開展得都非常順利,但后來我發現,想要深入這個領域,瑞典語水平必須達到能夠支撐臨床工作的程度,而我顯然有很大的不足。幾次觀摩后,我也逐漸發現,這個領域更側重于臨床的實踐,與我想象中的言語功能的生理機制研究相差甚遠。之后,我又把目光轉向企業,報名了SOBI(瑞典一家專注于罕見疾病治療的生物制藥企業)的實習生招募。每天去學校的路上,我都會路過SOBI在斯德哥爾摩的總部建筑,其公司旗幟上的“rarestrength”(罕見的力量)戳中了我這個醫學生的某種情懷。后來,雖通過面試,但因為公司提供的項目工作類型與我的期望不符,實習計劃最終沒能落地。經過這兩次的經歷,我總結出了找實習工作的經驗:申請實習工作時,不可僅憑一腔熱情,還要盡可能多地在前期了解具體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以便找到最能助力自己專業成長的實習機會。最終,我的實習項目在學校醫院的精神病理學實驗室開展,這既與我的碩士項目的培養方向相吻合,又是我具有一定的經驗且愿意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瑞典對于實習生的要求,比如工作時長、前期經驗等,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或機構以及不同的實習項目之間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我所在的基礎醫學領域一般要求實習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地培訓和實驗,而有一些行業則可以遠程實習,方便學生兼顧學業和實習工作。此外,雖然我在一段實習嘗試中遇到了語言問題,但這其實是一個個例,總體來說,瑞典社會的包容性較強,英語普及程度也很高,科研院校或大型企業一般都以英語為工作語言,所以留學生在尋找實習時不必過于擔心。最后,我想說:實習本身就是真實工作的模擬和試錯,也是走進未涉足領域的機遇,謹慎選擇固然好,但也不必過于瞻前顧后,勇敢的嘗試也許會帶來新的機會。
加拿大留學生羅蕾
我在加拿大找實習的心得
兩年前,我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亞崗昆學院攻讀編程碩士學位,其間在當地一家計算機公司實習。跟很多人一樣,我也經歷了并不算容易的找實習的經歷。在此,介紹一下我的經驗,希望能給留學生提供一些參考。
加拿大高校認可的實習叫Co-op,是指學校和企業聯合的技能培訓課程。在實習期間,學生作為一個全職員工工作,拿不低于最低時薪的工資,一方面學技能,另一方面為將來的求職做準備。北美高校將實習視為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如果你得到了實習機會,就必須全職實習至少一個學期。
最近幾年,北美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找實習的成功率在30%—50%之間。作為一個僥幸找到Co-op工作的學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找實習的成功率——
實習平臺。校外主要是LinkedIn、Indeed、Glassdoor等平臺,校內就是學校的推薦平臺。我推薦大家重點關注校內平臺,因為有很多實習機會只面向本校或者本專業的學生,競爭比校外平臺小很多。不過,校外平臺勝在機會比較多,包括很多遠程實習的機會,另外,你也可以多關注平臺上各類公司招聘需求里的熱門技能和技術方向,那些高頻出現的關鍵詞是你去增補自己技能的指路燈。
投遞簡歷的時機。一般來說,距離實習開始前3—4個月投遞簡歷比較穩妥。這也是北美公司的一個特色:招聘流程緩慢。
簡歷準備。排版格式盡量做到簡潔清晰,只寫跟工作崗位相關的履歷,且最好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市場熱門方向準備幾份側重點不同的簡歷。另外,別盲目信任AI,ChatGPT生成的文案會有一股“AI味”,第一眼看上去就很尷尬。
技術面試。大多數公司的技術面試都不會特別難,實習生對入門概念和術語有八成左右的理解就能達到要求。技術面試中比較重要的,其實是面試心態,留學生務必要保持真誠。當被問到不熟悉的概念或者技術框架時,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因為內行人很容易看出你的破綻。
BQ(BehaviorQuestion,行為問題)面試。非技術崗面試主要就是行為問題面試,主要設置一些情景假設問題,一方面你需要結合自己真實的經歷來談,另一方面考察你對于問題的解決是否有自己的邏輯閉環。比如遇到一個問題,你如何認識、理解和處理,以及最后的結果如何,你在回答中需要有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邏輯鏈條。
找實習、找工作在當下環境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用我曾經的Co-op輔導員的話說:如果你遲早要面對這些困境,那么越早準備越好。與大家共勉!
美國留學生奧利
尋找金融行業實習機會的三個突破口
金融行業因豐厚的薪資、豐富的機會、扎實的可遷移技能訓練和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長期受到美國高校畢業生的青睞。對于母語非英語的留學生來說,想要在美國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里找到并拿下高質量的實習或就業機會,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理清時間線:瞄準目標,事半功倍。高校學生想要進入美國主要銀行工作,一般渠道是在每年6—8月進行暑期分析師(Analyst,針對本科生)或者高級分析師(Associate,針對MBA學生)實習,之后獲得轉正機會,于次年6月正式入職。暑期實習的重要性和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是否能夠提前做好準備,被很多銀行用作考核申請者對于金融的熱情程度的一個隱藏指標。所以,每年的暑期實習,通常在前一年的暑期就會開始面試的流程。也有的銀行在2024年就開始面試2026年暑期的實習生。每年暑期實習結束后(8月份左右),各大銀行還會根據轉正的情況,有選擇性地補錄一些申請者,作為次年入職的全職員工。因此,留學生要通過各大論壇提前了解每個目標銀行的招聘時間線,以便進行求職規劃。
提升專業技能:全力出擊,成功面試。美國金融機構的面試問題通常分為三大類:基于簡歷的過往經歷問題、行為類問題和技術類問題。每一類問題網絡上都有大量的答題技巧模板,在面試前可以通過多次模擬面試來內化掌握。對于基于簡歷的過往經歷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極短的時間里講清楚一個曾面臨的挑戰及自己的貢獻,為此,建議留學生用STAR(情景、任務、行動、結果)敘述法打磨5段左右的相關經歷。對于行為類問題,建議對目標銀行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背景調查,講出自己對于“為什么想要加入這個銀行”的獨到見解。對于技術類問題,網絡上諸如“投行500問”這類出名的題庫,需要背到滾瓜爛熟;對于一些行業特定的知識和動態,也應該做到能夠隨時分享自己的理解。養成每天閱讀《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的習慣,會對求職大有裨益。
強化社交能力:提升概率,拿下機會。金融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要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崗面試里出彩,讓別人喜歡你,非常關鍵。這就需要不斷和人社交,能順暢自然地從天氣、體育、文化聊到行業,再聊到求職的意向。在面試的過程中,在回答好之前提到的三類問題的基礎上,讓面試官對你有好感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有的學生在30分鐘的面試里全程和行長在聊高爾夫球,然后拿到入職的機會;筆者也有過在面試里和總經理大聊美國小說家安·蘭德,最后求職成功的經歷。
美國金融行業求職競爭雖然激烈,但是準備的過程有規可循。在理清自己的求職時間線之后,不斷精進專業基礎和社交能力,相信大家都能在華爾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