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整合課程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落實教學活動。在實施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學生為任務中心,了解學生的想法,豐富教學過程,以布置任務的形式串聯(lián)單元知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師結合單元教材內容設計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帶領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掌握整個單元的重要字詞,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保證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可以抓住單元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鼓勵學生從基礎知識入手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師分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語言經(jīng)驗,具有正確、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有效地交流溝通”,著重帶領學生認識、理解本單元的生字、生詞,通過合作探究主動分析文章的內容,不斷地積累重要的字詞、語句和修辭方法,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圍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本單元的11個生字,正確勻稱地書寫26個生字,主動積累喜歡的詞語”,設計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一個任務是“我是小小認字專家”,具體任務是根據(jù)拼音默寫詞語,如“jiǎzhuānɡ( )”等,檢驗學生對本單元安排學習的生字的掌握情況;第二個任務是“我是小小詞語搭配師”,具體任務是填寫合適的詞語,如“( )的花瓣、( )的翅膀”,鍛煉學生合理運用形容詞的能力;第三個任務是“我是小小分辨師”,具體任務是結合具體的詞語填寫同音字,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同音字。
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設計任務群,鼓勵學生記錄、積累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個任務是“我會寫”,教師可以設計與原文內容相關的任務,幫助學生掌握原文內容,比如,早上,草地( ),因為蒲公英的( );中午,草地( ),因為蒲公英的( );傍晚,草地( ),因為蒲公英的( )。
第二個任務是“我會做”,教師可以設計“課外鏈接”的作業(yè)內容,幫助學生積累描寫動植物的方法,比如,“制作‘翠鳥’的動物名片,填寫‘名稱、外形、生活習性、生活地域’,制作‘蒲公英’的植物名片,填寫‘名稱、外形、生活習性、生長地域’”。
第三個任務是“我會解”,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主旨和核心內容設計具體的任務,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比如,“《搭船的鳥》作者是( ),本文描寫了‘我’在去鄉(xiāng)下外祖父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一只翠鳥,通過翠鳥( )和( )描寫,表達了‘我’對翠鳥的( )之情,同時展示了一幅( )與( )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金色的草地》作者是( )的( ),通過描寫‘我’家窗前的草地上的蒲公英,( )和(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們’帶來了( )的喜悅,抒發(fā)了作者對( )的喜愛之情”。
教師結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單元活動形式,構建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積累學習經(jīng)驗,使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綜合能力得到增強,有利于發(fā)揮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的重要作用。教師根據(jù)單元活動的實際要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優(yōu)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師通過分析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設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單元學習活動,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受,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探究單元人文主題“乘著想象的翅膀,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看花兒跳舞,聽星星歌唱”,抓住“童話故事”的主題,圍繞“童話故事”設計學習任務群。教師深入分析“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的語文要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任務,掌握童話故事?lián)碛胸S富奇特的想象的特點。
教師結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活動,設計“攜手童話形象,漫游童話王國”的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
第一個任務是“童話中的形象”,包括“說說我認識的童話形象”“想想這些童話形象的故事”等學習活動。其中,“說說我認識的童話形象”屬于口語交際活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討論、說明認識的童話形象;“想想這些童話形象的故事”也是口語交際活動,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交流、分析童話形象對應的故事,鼓勵學生分享童話故事。
第二個任務是“與童話中的形象做朋友”,包括“找找童話中的形象”“你更喜歡童話中的哪個形象”“與更多童話形象做朋友”等學習活動。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閱讀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分析不同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童話故事的內涵,發(fā)現(xiàn)、掌握童話故事的特點。
第三個任務是“寫童話故事”,包括“向你介紹我的朋友”“寫童話故事”等學習活動。其中,“向你介紹我的朋友”屬于口語交際活動,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交流喜歡的童話人物形象,增強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寫童話故事”是寫作活動,教師需要引領學生敘述童話故事,運用描寫人物的技巧和手法豐富寫作內容,鍛煉寫作能力。
實踐活動是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活動類型,教師結合單元課程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單元學習實踐活動,落實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一方面,促進學生將語文課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引領學生逐漸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師需要梳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圍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設計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文本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童話故事接龍賽”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帶領學生理解“預測需要依據(jù),預測的內容與實際內容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體驗預測和驗證的過程很重要”的觀點,鍛煉學生“預測故事的發(fā)展和結局”的能力。
第一個任務是“學習預測”,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故事結局進行預測;交流閱讀經(jīng)驗,總結預測的方法,體驗預測過程,學習預測的方法。
第二個任務是“練習預測”,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學習的預測方法,自主學習《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利用想象力大膽預測故事的結局,分享、交流不同的結局。
第三個任務是“獨立預測”,教師擴大教學范圍,引領學生將預測方法運用到閱讀和習作中,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通過合理預測與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基礎型、發(fā)展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結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探究文本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