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旨在通過整合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從“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構建的意義出發,探討其構建的有效路徑。
(一)增強語文教師綜合能力
構建“教學評”一體化課堂,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評價緊密結合起來,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情境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教學評價,教師能夠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改進教學方式,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二)達成多維度的教學目標
“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維度的培養。通過整合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正確引導,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教學評”一體化課堂不僅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助力教師更有效地實現多維度的教學目標。
(三)驅動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學評價也為教師提供了反饋和改進的依據,有助于推動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
(一)確立多元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過程中,首要的任務是確立多元的教學目標。通過制定一系列具體、可衡量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教學方向,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從而確保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除了基本的字詞掌握、閱讀理解等知識與技能目標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與意境,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祖父和園子的深厚情感,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在確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確保目標的可行性和可達成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逐步引導學生實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目標。此外,“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
(二)策劃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為了實現多元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策劃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包括課堂講解、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其全面發展。
例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首先,在課堂講解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一個與課文相關的主題或任務,如分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探討曹操的性格特點,等等。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觀點,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合作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課文的情境,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如諸葛亮、周瑜、曹操等,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課文中的經典場景。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操作活動,如制作草船模型、繪制課文插圖等。
(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需要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應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通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課堂觀察、作業批改、口頭反饋等,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此同時,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其自主學習。
例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在過程性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思考深度和合作精神。在討論田忌如何運用策略贏得比賽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是否積極發言,是否能提出有見地的觀點,以及是否能與同學有效合作。在終結性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綜合性的題目,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田忌賽馬》的讀后感,或者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繪制思維導圖,展示課文內容。除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教師還可以采用其他多種評價方式,如作業批改、口頭反饋等。在批改作業時,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字跡、格式、內容,給出具體的建議。在口頭反饋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四)巧妙融合信息技術
在構建“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信息技術還可以為教學評價提供便捷的工具和平臺,如在線測試、學習數據分析等,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并整理大量關于威尼斯及其小艇的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這些資料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通過播放威尼斯的風光視頻、展示小艇的精美圖片,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威尼斯的獨特魅力和小艇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互動平臺,如課堂投票、在線問答等,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疑惑,及時給予解答和指導。在課后評價階段,信息技術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測試系統,為學生設計一份針對課文內容的測試題,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來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習數據分析工具,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弱點和進步情況。這些數據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評價依據,有助于教師為每個學生制定更加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指導方案。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