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學習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設置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教學時,教師要從文本內容出發,設置適宜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驅動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成跨學科學習的目標。筆者以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美食》為例,談談具體的教學策略。
在實施任務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文本內容和學情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置情境任務,驅動學生開展相關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國美食》是第一學段最后一個識字單元中的一課,從內容上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對象,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運用,適合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據此,筆者以“中國美食我學習”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
1.從美食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生活中,學生都喜歡美食。中國美食品種繁多,地方特色濃郁,美食方面的專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很火爆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對小學生來說,他們不僅喜歡中國美食,而且希望了解更多的中國美食,以滿足自己的胃口,從中學習相關的知識;尤其是美食的食材、名稱、烹飪方法等,包含著多樣化的語言文字運用內容,值得學生學習與運用。識字課《中國美食》安排學習的美食名稱有11種,還將多種烹飪方法作為識字寫字的內容安排學生進行學習。這些就是“中國美食我學習”的基礎性內容。筆者創設情境:“同學們進餐館、飯店,菜名不認識、不會寫,再喜歡的美食你們也點不了,也就吃不了;所以你們要想享受更多的中國美食,就要認真地識字、寫字。”這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與美食有關的字詞的興趣。
2.從實際出發,關聯多個學科學習
在“中國美食我學習”這一主題引導下,學生除了學習課文中出現的與美食有關的生字、詞語,還可以拓展多學科學習生字、詞語,主要有烹飪技法、數學、美術、勞動、道德與法治等學科,只是在相關學科活動中,均以語文學科學習為主,如烹飪技法的學習主要在課外家庭中了解或嘗試,重點是在課堂上匯報學習烹飪技法的過程、認識、收獲等,以此落實跨學科學習任務。
在跨學科學習中,教師需要從不同學科視角整合相關信息、數據、工具等資源,通過重組的策略,形成多種跨學科學習任務。在《中國美食》的教學中,筆者基于學習主題,結合學生的愛好,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重組課堂學習內容。
1.圍繞烹飪方法,重組學習內容
在“中國美食我學習”這一主題引導下,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從烹飪方法學起。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廚師制作不同的菜品采用的烹飪方法是不一樣的,常見的烹飪方法有哪些呢?針對這方面的教學,教師需要重組的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一是與課文中出現的美食有關的烹飪方法,二是家里常見的美食的烹飪方法,三是自己了解的獨特美食的烹飪方法等。學生學習這些內容,可以分別在課堂內與課堂外進行。學生可以在課外向家長了解自己喜歡的家里的美食的制作方法,寫出美食名稱和所采用的烹飪方法,尤其是課后練習1以外的烹飪方法;還要把自己知道或喜歡的獨特美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搜集資料,寫出美食的名稱及主要的烹飪方法。在課堂學習中,學生首先看課文呈現的美食有哪些,哪些美食中包含有烹飪方法,學習這些表達烹飪方法的生字與詞語,注意其中的“火”字旁的位置與變化;其次匯報自己課外搜集的美食名稱與烹飪方法,重點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美食的烹飪方法;再次補充課文中美食的不足,向大家推薦一種做湯的烹飪方法,學習“煲湯”。
2.結合價格計算,重組學習內容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節約光榮的角度,認識到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需要精打細算,像采購食材和美食定價,都要計算價格。二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僅限于簡單的加減乘除等方面的知識,筆者根據課文內容和美食配餐的實際情況,設計相關的數據,讓學生用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處理,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美食。比如,筆者把課文中第一行的美食分別標價為10元,將第二行的美食分別標價為30元,第三行的美食分別標價為20元;四個人到餐館進餐,每人限額50元,怎樣點菜才能夠吃到更多的美食。這樣重組的學習內容,適合低年級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
語文跨學科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以語文學科為基礎,形成系統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分步進行學習。在《中國美食》跨學科學習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在學習字詞句的基礎上,匯報跨學科學習的具體情形或結果,達成綜合性學習目標。
1.堅持以語言實踐為主
在“中國美食我學習”這一主題引導下,教師需要考慮二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指導學生以觀察、了解和搜集資料為主,能夠說中國美食。比如,在“制作圖片上的美食”的活動中,筆者讓學生先從課文中的美食圖片中選擇自己最愛的一種美食,仔細觀察圖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說說需要準備哪些食材才能制作。以“香煎豆腐”為例,從圖片上能夠看出,在主料豆腐之外,還要準備花生米、紅蘿卜丁、蔥;為了體現“香煎”的特色,還有看不出的香油、麻油。之后,筆者呈現該美食制作的小視頻,讓學生進一步觀察。最后,學生互相說說這一美食的制作方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烹飪方法后,筆者鼓勵學生回家在家長幫助下,親手做自己喜歡的美食,總結這一美食的做法。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制作美食的過程中,突出的還是相關語言運用的學習實踐。
2.恰當融入跨學科學習
二年級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制作美食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主要以表達活動為主,比如,為食客設計美食菜單,為自己最愛的美食設計圖形。這樣的跨學科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美食》的內容。
跨學科學習作為學習任務群的一種,具體的學習效果需要通過學習評價進行評定。語文新課標提出來“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教師可以在《中國美食》跨學科教學實施過程中嵌入評價活動,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形進行評價,促進學生深入開展學習活動。
比如,在點餐這一跨數學學科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評價點餐有什么特色,從數學角度考慮是不是最佳的方案,然后組織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互相補充,形成最佳的點餐方案,讓學生在精打細算中享受更多的美食,進而體會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跨學科學習活動,教師應突出語文學科基礎,重視圍繞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課題“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2023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