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閱讀與鑒賞中激發閱讀興趣,提升表達交流能力,在梳理和探究文本中學習語言運用技巧、情感表達效果、布局謀篇特點,在鑒中有賞、讀中有思的教學策略指導下不斷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賞析字詞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技巧,在思考中感受文本的語言美。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鄉下人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鑒賞文本中的語言運用技巧。一是賞析小短句的運用技巧。作者在文中多處運用了小短句,讓整篇文章讀起來輕松自然。比如,“還有些人家,在屋后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濃濃的綠蔭”。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其中的“綠的葉”“青的竿”,體會短句在語感上的表達技巧,感受其輕松自然的情感基調。通過對比誦讀“綠色的葉子和青色的竹竿”,學生體會到字詞在短句中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二是賞析擬人手法的運用技巧。比如,“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教師引導學生選擇這個句子中自己最喜歡的字詞,結合語境體會其語言語用的技巧。有的學生提出“大踏步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對應了前面的“聳著尾巴”,還體現了雄雞驕傲的姿態。有的學生指出“走來走去”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雄雞反復地“走”,還是“大踏步”地走,更加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它的驕傲,反襯出鄉下人家田園風景的自然和美好。三是賞析中心句的表達技巧。比如,“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個中心句,側重理解“它們”指代的具體事物——“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紅霞、微風和歸巢的鳥兒都是鄉下人家的好友,與人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和諧、自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賞析文本中的情感表達的效果,體會文本情感表達的特點。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祖父的園子》,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賞析情感表達的效果,體會文本中情感表達的特點。一是直抒胸臆。比如,“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情感表達方式,將自己的自由和快樂直接地寫出來,這種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更能直接觸動讀者的感受,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二是即事抒情。比如,“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情感,敘述完自己在祖父的園子中“亂鬧”后,直接用“玩累了”表達心情的舒暢和愉悅。三是寓情于景。比如,“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作者寓情于景,以自由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玉米的生長情形。
葉圣陶先生強調語文教學要在啟發誘導中讓學生自己去多讀、多想,讓學生在疑難自決中實現自求得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文本的布局謀篇特點,培養思維能力,強化閱讀體驗。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慈母情深》和《父愛之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布局謀篇的特點入手,開展對比閱讀活動。一是讀開頭部分。比如,《慈母情深》的開頭,作者寫自己一直想買一本書,這本書要“一元多錢”,這樣的描寫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陡笎壑邸返拈_頭,作者以“夢”為引,從昨夜夢中的經歷寫起,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二是讀結尾部分。一般來說,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習慣用中心句概括中心,點明主旨。《慈母情深》的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以口語化的表達方式,概括全文的重要內容?!陡笎壑邸返淖髡咴谖恼碌慕Y尾處,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三是讀主體部分。這兩篇文章的主體部分以時間為線索,以講故事的方式將作者的經歷表述出來,沒有過多的修辭手法的運用,更多的是直白樸實的語言和外貌、環境等方面的細節描寫,從正面和側面將母愛和父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文本表達的思想中賞析文本的藝術價值,建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北京的春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三個維度入手賞析文本中的文化藝術價值。一是賞析傳統文化。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北京的春節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春節的特點。比如,作者以“老規矩”開頭,將北京春節的習俗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二是賞析風俗民情。作者以元宵節的燈文化為例,詳細地描繪了各式各樣的燈的圖案,如玻璃燈、牛角燈、紗燈、走馬燈、宮燈,折射出豐厚的文化底蘊。三是賞析社會文化。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春節”為主題,賞析課文中的社會文化,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情況,引導學生欣賞文本的語言運用技巧、情感表達效果、布局謀篇特點、文化藝術價值,強化閱讀體驗,提升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