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天津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行務,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工信部、三地黨委政府部署要求,將產業協同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謀劃思考,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持續提升產業協同水平。
一、京津冀產業協同展現新氣象
京津冀三地立足區域產業特色和比較優勢,以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重點產業鏈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強機制、育鏈群、聚資源、優生態,協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1.以合聚力,深化產業機制共建。構建形成“國家+省市+部門”三級協同推進體系,“一盤棋”推動產業協作走深走實。在國家層面,三地深度參與編制并推動出臺“十四五”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以6條重點產業鏈為協同發力點,加快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群。在部市層面,推動工信部印發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2024年工作要點,即將簽署新一輪部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支持6條重點產業鏈加快建設。在區域層面,健全“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年會商,常務領導季調度,工信主管部門月研判,牽頭處室周對賬”的工作機制;建立跨區域“鏈長制”,聯手繪制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出臺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行動方案,同步形成產業協作“路線圖”。
2.以鏈聚勢,聯合開展“堵點”招商。逐鏈印發6條重點產業鏈招商方案,聯合三地招商主管部門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聯合招商機制,按圖索驥開展補鏈強鏈。組織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產業鏈企業赴長三角地區,開展首次區域外聯合招商,舉辦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等招商對接活動20余場;中電科藍天電源產業化、航天五院商業衛星、通用技術集團機床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寧德時代建設華北首個電池生產基地,中國軟件信創總部正式揭牌為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3.以智提質,攜手實施“卡點”攻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三地攜手組織兩批京津冀高精尖產業筑基工程項目揭榜,聯合實施車規級芯片、人形機器人等產業攻關項目,一批產業鏈“卡點”已基本實現國產技術規模應用。北京推出全球首個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發布全球首個新一代量子計算云平臺“夸父”;天津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天鯨號”“天鯤號”刷新了海洋裝備領域多項世界紀錄;河北高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巨型風電葉片研發生產能力國際領先。
4.以點帶面,強化產業平臺支撐。三地共同舉辦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中國數博會、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等大型展會;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京津冀信創小鎮、“機器人+”產業園等一批示范園區落地建設;調動市場力量遴選一批協會、聯盟等“織網人”,開展資源鏈接、產研合作、項目招引等對接服務,每年組織產業撮合活動近百場,促成一批項目簽約和行業標準制定,加快由政府“定鏈”向市場“成鏈”轉變。
5.以用立業,打造協同示范場景。強化場景牽引,共同打造一批示范應用場景。“開通一條路”,三地協同制定標準統一、結果互認、跨域連通的自動駕駛示范政策,推動京津塘142.69公里高速自動駕駛干線物流測試場景全線貫通并對外開放,在全國率先實現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跨區域場景應用;“保障一條線”,聚焦中芯國際、長鑫集電等區域龍頭企業電子化學品配套需求,京津共同推進南港電子化學品基地建設,保障京津冀集成電路產線穩定運行;“共造一輛車”,規劃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打造一小時汽車零部件配套圈,天津120余家關鍵零部件企業為小米、理想等北京重點整車企業配套零部件,河北220余家企業進入京津整車廠供應鏈。
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的建議
當前,京津冀產業協同仍存在不足:統籌規劃、有力有序承接格局仍需完善;三地產業錯位分工和謀劃布局仍存在不足;協同創新平臺帶動作用有待提升;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撐還不夠有力,產業生態需進一步優化。
1.堅持“一盤棋”統籌推進,深化機制協同。聚焦產業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與工信部簽署新一輪部市合作協議。進一步健全產業鏈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深化“國家+省市+部門”縱向推進體系,加強與科技、招商等部門橫向聯動。在企業布局、項目落地等方面強化政策銜接,用足用活各類惠企政策,夯實營商環境“硬基礎”。試點探索聯合授信、資質互認工作,探索建立跨省市園區共建收益分配機制,有序推動跨區域產業資源要素“無門檻”流動。
2.堅持“一張圖”周密實施,強化鏈條建設。圍繞產業鏈“堵點”,深化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場景招商,組團赴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開展招商推介,積極爭取項目落地。聚焦關鍵環節“卡點”,強化協同聯合攻關,打通產業—創新“握手”通道,接續開展“揭榜掛帥”,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轉化一批成果產品。加強成龍配套撮合對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對接活動,推動更多企業納入區域供應鏈,加快將六鏈產業圖譜“施工圖”落地成為“實景圖”。
3.堅持“一體化”發展布局,優化資源整合。政府層面要當好平臺搭建者、要素組織者,從“給政策”“給優惠”轉向“給通道”“給機會”。天津應主動爭取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加快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加快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同時,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當主角、唱好戲,進一步培育具備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平臺,構建“北京研發—天津制造”格局。聯合辦好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等高端展會,構建面向全球的高端資源聚合平臺,打響京津冀產業品牌影響力。
作者系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規劃發展處處長
責任編輯: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