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修訂版)中,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余魚同。這位少年書生不僅“長身玉立,眉清目秀”,而且武功出眾,個性張揚,談吐詼諧,行事瀟灑,端的是“風流英俊人物”。但是,即便英武如他,估計也沒料到,自己無意中說出的一段話竟然給翻譯出了一道難題:
那書生哈哈一笑,道:“做公差的耳目真靈,這碗飯倒也不是白吃的,知道紅花會中有區區在下這號人物。常言道:光棍眼,賽夾剪。果然是有點道理。在下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余名魚同。余者,人未之余。魚者,混水摸魚之魚也。同者,君子和而不同之同,非破銅爛鐵之銅也。在下是紅花會中一個小腳色,坐的是第十四把交椅?!?/p>
這段話出自《書劍恩仇錄》(修訂版)第二回——《金風野店書生笛鐵膽荒莊俠士心》。余魚同為了阻敵,只身戲斗眾公差,于塞外野店之中上演了精彩的一幕。眾公差又驚又懼,問他是不是紅花會的,于是便有了上面這段回答。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書劍恩仇錄》英文版(TheBookandtheSword)對此段翻譯如下:
Thescholarlaughed.“Idoindeed.MynameisYuYutong.Iplaybutasmallroleinthesociety,rankingonly14thinseniority.”
原文137字,而譯文僅有25個單詞——簡則簡矣,奈何其間“意趣”已所剩無幾。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省略呢?一般而言,翻譯中省略不譯的原因有二:一,不必譯;二,不可譯。
是“不必譯”嗎?從小說情節上講,余魚同的這段話在他和未來妻子李沅芷的情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沅芷第一次和余魚同交談時,曾開玩笑地將這段話一字不差地復述了一遍,足可見這段話給她的印象之深。從形象塑造上看,這段話對讀者理解余魚同是什么樣的人至關重要。行話張口即來,足見其江湖經驗之豐富,雖為書生,卻并不文弱迂腐;將真名實姓直言告敵、毫不避諱,足見其光明磊落,以及近乎高傲的自信;將姓名一拆為三,借解字以解人,足見其坦蕩與才智。這種典俚并用、雅俗兼備、既傲又謙、亦莊亦諧的寫法,生動刻畫了一個詼諧灑脫、張揚不羈卻又不失君子之風的青年形象。此外,這段話構思巧妙,語言幽默,大大增加了閱讀的樂趣。因此,說“不必譯”,似有些牽強。
那么,是“不可譯”嗎?有可能。首先,被略去不譯的內容里有多個習語,其中有些已經接近江湖行話,如“光棍眼,賽夾剪”。習語已然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不好翻譯,而江湖行話更屬于圈子文化,連圈外的母語者都不易理解,翻譯起來自然更加不易。
其次,被略去的內容里還有些因拆解字詞而形成的翻譯難點。例如,“余魚同”這樣一個表面看起來沒什么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被拆成了“余”“魚”“同”三個字,并各有解讀。其中,“余”字被進一步拆解為“人”和“未”,并衍生出了“人未之余”這樣的雙關語,既表明了“余”字的構成,以免與同音姓氏混淆(如“于”),又能表示“經濟上不寬綽的人”,彰顯“重義輕利”的品格。再看“魚”和“同”兩個字,它們分別與習語“混水摸魚”和“君子和而不同”建立了聯系,體現了人物嬉頑不羈、個性張揚但依然不失為君子的特點。以上這些翻譯難點足以使這段話被打上“不可譯”的標簽,繼而略去不譯。
然而,“不可譯”有時是相對的。所謂“不可譯”,往往是就常規譯法而言。非常之文,當有非常之譯。接下來,我們就試一試,看有沒有不“忍痛割愛”的方法。
首先,要翻譯“光棍眼,賽夾剪”之類的習語或行話,我們得先理解什么是“光棍”,什么是“夾剪”。查閱資料可知,此處的“光棍”指“深諳世故的聰明人”,故而可以譯作veteran(經驗豐富的人,老手)等。至于“夾剪”,鄧云鄉先生在《紅樓識小錄》中已有詳述,是一種“剪口很短,剪柄很長很粗的大剪刀”,用來“夾元寶、銀錠”,以便將其化為零錢使用,可以譯作shears(一種可以剪硬物、包括金屬的大剪刀)。至于這個“賽”字,選一個能同時修飾“眼睛”和“剪刀”,并表“銳利”的形容詞比較級即可,如sharper。
接著,我們來處理拆字與雙關語。一個語言現象是否可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標語中有無對應或類似的語言現象。英語單詞由字母構成,存在拆分、衍生的可能。另外,英語中也有雙關語的現象。因此,理論上講,拆字與雙關語在英語中是可譯的。
具體該如何操作呢?總體思路是,先把YuYutong拆成三個部分——Yu、Yu和Tong,再將每個部分拆分為若干字母,如將Yu拆為Y和u,將Tong拆為T、o、n、g,然后選出若干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再把這些單詞組合在一起,構成與原文意義和效果相近的短語就可以了。
接下來開始翻譯。先來看“余者,人未之余”這個拆字雙關語。按我們當前的理解(還可有其他理解,此處不予詳述),它的雙關含義是:我姓“余”,上“人”下“未”的“余”,不過,與姓氏本義相反,我既無余糧,也無余錢,就是一介窮書生而已。按上文所述方法,我們只需以y和u為首字母,各選一個單詞,組合起來能表示“物質豐富”即可。由此可得出yieldingunboundedly(無限地產出)等譯法。
再來翻譯“魚”這個字。可以利用單詞拆解與首字母組合的方法,將“混水摸魚”的Yu拆譯為yearningforupheaval,即“渴望出亂子(以趁亂漁利)”。關于余魚同的這一特點,眾公差想必體驗深刻,因為上文戲斗公差的情節正是其最佳注解,因此,在翻譯時,不妨加上asyoumayhavenoticed,讓余魚同提醒眾公差(順便也提醒讀者)去結合剛才的場景來體會。值得注意的是,“余”和“魚”的英文拼寫都是Yu,為避免混淆,可以在譯文中適當添加一點必要的說明,以使讀者了然不惑。
接下來翻譯“同者,君子和而不同之同,非破銅爛鐵之銅也”。我們可以把“同者”的“同”譯為Tong,然后把它拆成四個字母:T、o、n、g,接下來用四個分別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來共同呈現“君子和而不同”的豐富內涵,如:tolerant,open,nonidenticalandgentle(包容、開放、不同、有君子之風)。同理,我們可以把“破銅爛鐵”的“銅”譯為tattersofnogood(一無是處的破爛)。
接下來處理“書生”“在下”“區區”等文化特色詞。將“書生”譯作scholar為普遍做法,此處沿用即可。難點在于謙辭的翻譯。由于英語中的謙辭不如漢語發達,無論是“在下”還是“區區”,譯出來都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I。但這種“不可譯”也是相對的。例如,我們可以采用反襯的方法,在譯文中加入mylords、mayI等語,通過尊敬對方來表示自謙。另外,余魚同在公差面前的自謙只是故作姿態,調侃而已,在翻譯時應充分體現,以反映余魚同機智幽默、張揚不羈的性格。有鑒于此,可以在余魚同這段自我介紹結束的時候適當發揮,將其譯為NowmayIrestthecaseoftheminorcharacterranking14thintheRedFlowerSociety,mylords,thankyou?。ìF在,我可以結束我這個在紅花會排名十四的小角色的罪案陳述了吧,諸位大人,謝謝?。?,用mayIrestthecase這樣莊重的法律用語,以及mylords等敬辭,來表現說話人的故作自謙與諷刺調侃,從而更加忠實地再現原文對余魚同形象的刻畫。
綜合以上,可形成譯文如下:
“You’vegotkeenearsandeyes,officer,”thescholarlaughed.“Andyourwagesarenotpaidfornothing,ifyouknowwhereIbelong.Aveteran’seyesaresharperthanshears,theysay.Well,thereissomethinginit.Astomyname,itisalwaysYuYutongwhereverIgo,whomeverIface.Theletters‘Y’and‘u’makingupmysurnameYuaresupposedtomean‘yieldingunboundedly’;butunfortunately,Ihavenosurplus.Thesecond‘Yu’thatyoumayfindinmynameis,undeniably,ashortformof‘ayearningforupheaval,’asyoumayhavenoticed,butthe‘t-o-n-g’followingitstandsfor‘tolerant,open,nonidenticalandgentle,’definitelynot‘tattersofnogood.’NowmayIrestthecaseoftheminorcharacterranking14thintheRedFlowerSociety,mylords,thankyou!”
當然,譯無止境,以上譯文不過拋磚引玉而已,主要目的還是想啟發更多的翻譯愛好者以更廣闊的思路、更靈活的手法來處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譯介中的難題,從而在國際傳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