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來,澳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書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樓臺金碧擁南環,燈火千門夜不關”。澳門這顆位于交通要沖的南國明珠自古就以富庶繁華、開放包容聞名遐邇。近代以來,澳門遭遇明珠蒙塵,雖歷經波折與苦難,澳門人始終以“廣州諸舶口,最是澳門雄”的拼搏精神頑強奮斗,始終保有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和深切懷念。25年前,赤子回歸。25年來,澳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乘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浩蕩東風,書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202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全面總結了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闡述“一國兩制”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世界意義,為澳門各界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作出明確指引。同時,為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習近平主席對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了四點希望。
澳門是“一國兩制”制度成功實踐的典范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里指出,澳門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接續奮斗,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澳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一國兩制”是中國重要政治制度,向上連接政治制度的頂層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與基本制度,向下連接政治制度運行中產生的具體制度機制,是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與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載體。在25年的接續奮斗中,國家在制度設置層面,堅持“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在實踐運行層面,保證在港澳地區全面準確貫徹制度,確保不走樣、不變形。
在回歸以前,澳門根據葡萄牙頒布的《澳門組織章程》進行治理,遵循以總督為中心的政治體系,缺乏健全的政權組織機構和順暢的行政運行機制。回歸后,澳門特區政府按照澳門基本法的規定,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權,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適合本地實踐的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機構體系,理順了政權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回歸以前,澳門地區適用的法律大部分是葡萄牙法律,本地立法嚴重不足。回歸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對澳門原有法律進行清理和審查,逐步確立穩固的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立法會積極發揮澳門基本法賦予的立法職能,及時回應社會發展對法律的需要,新增和修訂法律,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回歸以前,澳門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緩慢,澳門人在政治參與等方面難以獲得公平待遇,回歸后,澳門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澳門人按照基本法,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的權利和自由。行政長官從由葡萄牙任命轉變為由澳門人自己選舉產生,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全體委員會共400位委員,來自包括工商、金融界,文化、教育、專業等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不同界別,代表性更加廣泛。此外,澳門的“一國兩制”實踐逐步豐富,在代議制民主之外,還發展了協商民主,包括立法會與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協商,立法及公共決策中的協商,社會矛盾處理、社區治理中的協商。通過多種形式聽取民意,全面而經常地與民眾溝通,激發了特別行政區居民參政議政的熱情,政治參與度進一步提高。
在“一國兩制”實踐中,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躍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強。回歸前,1996-1999年,澳門經濟連續4年負增長,回歸后,澳門特區政府堅持不懈抓經濟、搞建設,采取合理的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采取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戰略,推動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不斷豐富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內涵,促進重點新興產業生機蓬勃,改善營商環境,使澳門經濟取得長足發展。25年來,澳門特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積極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經受住了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嚴峻考驗,保持了長期穩定發展態勢。2023年澳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至回歸前的7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已成為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特區政府公共財政實力大大增強,堅持以人為本施政理念,在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在澳門構建了涵蓋生命全周期、覆蓋生活各領域的民生保障體系,保持了社會長期和諧穩定。
澳門自古就是對外開放的港口。習近平主席在講話里指出,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從澳門走向世界,不少中華經典在澳門經翻譯傳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文化不少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發揮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地位,深化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25年來,澳門對外合作持續擴大,“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作用日益彰顯。澳門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穩定的經貿關系,是19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吸引了各國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參與建設、分享發展成果。澳門作為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為官方語言的地區,在促進中國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平臺作用。回歸以來,澳門秉持海納百川的胸懷,在愛國愛澳旗幟下更加開放包容、團結聚力,廣納天下英才,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融合發展的典范。
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重要遵循
“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既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濃厚中國政治文化底蘊,又體現了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兼具民族性與世界性,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需要長期堅持。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用事實向世人證明,“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從地區發展層面來看,“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從國家發展大局層面來看,“一國兩制”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從制度創新探索的角度來看,“一國兩制”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
如何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如何繼續推進“一國兩制”這一好制度在實踐中行穩致遠?對此,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要把握四條重要遵循。
一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這條重要遵循明確指出在“一國”和“兩制”的關系中,“一國”是制度的根本,“兩制”是制度優勢發揮的載體。澳門25年來的成功實踐表明,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在于始終將“一國”與“兩制”緊密結合在一起,既旗幟鮮明地講“兩制”,充分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堅持“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更是旗幟鮮明地講“一國”,始終堅持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高于一切,毫不動搖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從澳門的實踐能夠看出,澳門真心認可并接受回歸,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自覺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總體框架中,自覺維護中央權威。200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順利完成澳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憲制義務,出臺《維護國家安全法》,確立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依據。2018年通過了行政法規《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維護國家安全的體制機制。1999年通過《就職宣誓法》,明確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法官、檢察官等宣誓效忠的義務,確保愛國愛澳者治澳。2016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精神,主動修改立法會選舉制度,加入“防獨”條款,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在立法會的主導地位。不僅如此,澳門還通過舉辦國家安全教育展等形式,提升澳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社會各界繼承“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持續開展“愛國愛澳”教育。在“一國”的前提下,善用“兩制”之利表現在澳門始終將國家作為堅強后盾,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緊跟時代潮流,在國家總體發展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扎實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大力拓展發展空間,發揮“兩制”帶來的各種發展機遇和便利條件。
二是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發展和安全是其存續的兩個基本方面,既不是從屬關系,也不是主次關系,而是同等重要的兩件大事,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在處理二者關系時,不能顧此失彼、重此輕彼,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而要真正把二者“統籌”起來,維護安全和推動發展都要堅定不移。習近平主席寄語澳門,要澳門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安定祥和局面,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更大作為,力爭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實現更好發展。
三是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往博彩業是澳門的經濟支柱。然而,博彩業過于依賴外地游客,抗風險能力差,長期“一業獨大”不利于澳門經濟的健康均衡可持續發展。回歸以來,澳門積極破解發展格局單一的難題,逐步踏上適度多元的轉型之路。這既是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深度探尋,也是對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主動呼應與融入。面臨可利用土地面積狹小等現實因素,對內,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琴澳一體化和深度合作,提升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深化拓展同內地科技合作,和祖國內地同發展共繁榮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對外,澳門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廣泛拓展國際聯系,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讓“中國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品牌更加靚麗。
四是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是“一國兩制”的核心價值。“一國兩制”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一偉大的政治創造在主權框架內為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和平共處、為兩種制度的“文明對話”提供了制度性橋梁。從政治角度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的主體,是根本政治制度,在香港和澳門被保留下來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在中國憲法框架內的制度安排。延伸到價值領域,愛港愛澳的根本前提是愛國,在愛國的大前提下,增進文化多元交流融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
以“四個著力”寄予澳門發展新希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為此,習近平主席對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更好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出四點希望: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著力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效能,著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著力維護社會祥和穩定。
這“四個著力”明確了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和努力方向。“四個著力”圍繞澳門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從破解澳門發展格局單一的難題入手,強調精準定位、聚焦重點,完善產業發展規劃,適度發展與定位相一致的產業項目,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整合優質資源,深化協同發展;以提升治理效能為抓手,強調把依法治理和擔當作為結合起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完善各項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完善組織架構,革新管治理念,改進管治方式,強化宏觀統籌,建設高效、有為的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蘊藏的巨大活力和發展潛力;夯實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的基礎,穩固“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戰略定位,健全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以維護社會祥和穩定為前提,深刻認識內外環境正在發生的變化,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著力防范各種風險,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澳門穩定,筑牢基層治理根基,不斷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夏一璞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