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紅樓夢》的西班牙留學生江愛蓮表示,文化交流打開了通向不同文明的大門。
“我非常喜歡北京,在這里可以欣賞芭蕾舞劇《紅樓夢》,也可以聆聽古典音樂會。”江愛蓮(PatriciaAmateNú?ez)是西班牙阿爾梅利亞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外合作培養(yǎng)的博士生。她告訴記者,2022年11月她搬到北京,并在這里完成了關(guān)于《紅樓夢》的論文研究。兩年間,她觀看了《紅樓夢》的各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包括芭蕾舞劇、歌劇和音樂會。“對我來說,北京是一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了解中國文化的必讀之書
在北京學習的兩年時間里,江愛蓮主要專注于博士論文的寫作,完成了對《紅樓夢》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2024年6月,江愛蓮回國準備論文答辯,并順利以最高分通過。對此,她特別感謝在北京師范大學求學期間的論文指導老師趙煒教授。“她非常關(guān)注我對《紅樓夢》的分析,給了我很多專業(yè)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完成這個大部頭著作研究的勇氣。”江愛蓮補充道,“北師大的社會學院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家庭。這里的教授、助教和學生都很友好,給了我很多幫助和啟發(fā),讓我能夠順利完成論文。”
談到博士畢業(yè)論文,江愛蓮介紹說,她的論文是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對《紅樓夢》中的女性語言進行分析,這對于她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為此,論文選取了982段人物對話,通過分析她們的對話模式,進一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包括賈母、王熙鳳、薛寶釵、劉姥姥。“我發(fā)現(xiàn)劉姥姥是所有角色中最善于溝通的人物之一。她善于尋求幫助,保持著儒家傳統(tǒng)美德,在賈家敗落后仍用心照顧賈家的小輩。”她說。
江愛蓮表示,自己對作品的分析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文學分析或者翻譯方法的探討,而是專注于小說中人物之間的社會語言學關(guān)系。具體來說,她通過戴爾·海姆斯的說話模型來分析紅樓夢里的人物對話。該模型是戴爾·海姆斯開發(fā)的一項社會語言學研究工具,用于幫助識別和標記互動語言學的組成部分。“為了正確地使用一種語言,人們不僅需要學習它的詞匯和語法,還需要學習詞語使用的上下文。”江愛蓮解釋道,這種有趣的方法被稱為講述的民族志,即以語言為中心的民俗學。
“我對中國的興趣始于孩提時代,這要歸功于我的父親。他對中國功夫非常感興趣。”江愛蓮說,隨著時間推移,她開始關(guān)注中國的歷史,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偉大的發(fā)明,以及中國博大精深、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彩文化。這一切促使她下決心攻讀東亞研究學位,進一步加深自己對中國的了解,也希望將一生奉獻給漢學研究。
她對小說《紅樓夢》的興趣始于大學,當時一位教授在中國古典文學課上談到了這部小說。從閱讀小說開始,江愛蓮就愛不釋手。她發(fā)現(xiàn)在《紅樓夢》中有自己一直尋找的所有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各種知識。她對寶玉-寶釵-黛玉的三角戀愛故事也讀得津津有味,對劉姥姥的善良樸實欽佩有加,即使是香菱這樣的悲劇人生,也讓她格外心疼,忍不住感慨命運的無常,更加珍惜活在當下。
在江愛蓮看來,《紅樓夢》這部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這是一部了解中國歷史和習俗的必備讀物,也是了解當今中國的必備讀物。小說中的許多文化傳統(tǒng)在今天的中國仍然保留。”她說。
成為一名年輕的漢學家
如今,江愛蓮身兼數(shù)職:她是阿爾梅利亞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成員,還是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戲劇表演作為高等教育教學資源的劇場項目”成員、中國當代研究小組的成員。她表示,希望畢業(yè)后能專心致力于漢學研究。“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密切關(guān)注中國及其文化相關(guān)知識。”
“中國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我還有很多東西要讀。”江愛蓮說,她最喜歡的作品包括《牡丹亭》,“我認為杜麗娘這個人物是中國文學中一個反抗父母權(quán)威、努力建立自己命運的女性人物,并且有一個很好的結(jié)局,堪稱是中國女性角色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此外,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她還喜歡《西游記》。沈復的《浮生六記》也是她的心頭愛,“因為它能讓我更深入地研究中國的婚姻關(guān)系。”她對中國的女性作者以及女性題材的文學作品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女性的人生故事。為此,她還讀了丁玲的《自殺日記》和《在醫(yī)院中》,以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目前,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是閱讀《紅樓夢影》。”她說。
西班牙有很多的漢學家也是江愛蓮學習的榜樣。他們都是非常專業(yè)的人士,比如西班牙漢學家佩德羅·圣吉內(nèi)斯,正是在他的倡議和支持下,誕生了北京大學教授趙振江和何塞·安東尼奧·加西亞·桑切斯合作翻譯的西語版《紅樓夢》,還有《牡丹亭》的譯者阿莉西亞·雷林克等等。
打開通向另一個文明的大門
2024年9月,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訪華。已經(jīng)回到西班牙的江愛蓮對此密切關(guān)注。她表示,2023年是中西兩國建交50周年。一年多來,中西兩國保持著密切交往和互動,高質(zhì)量推進新領(lǐng)域合作。2025年是中西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guān)系20周年。她特別期待兩國關(guān)系邁上更高水平。
江愛蓮表示,文化交流打開了通向不同文明的大門。比如她熱愛的芭蕾舞劇,就是一種足尖上“以舞蹈演故事”的戲劇。在北京求學期間,她欣賞了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紅樓夢》,對此念念不忘。芭蕾舞曼妙舒展的肢體語言,器樂和鳴的婉約講述,水袖翻飛下的足尖旋轉(zhuǎn),輕紗飄逸的騰空躍起,成功地將她帶入了主人公的心靈世界,在亦真亦幻中體味寶黛間的真摯愛情,共情寶黛釵間的深切情感羈絆。
“我熱愛芭蕾,從3歲到18歲都在堅持練習芭蕾,它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江愛蓮說,在北京,她很高興有機會繼續(xù)練習芭蕾,并與同學們一起組建了芭蕾舞隊。她還在北京舞蹈學院學習了一個學期的古典舞。“我發(fā)現(xiàn)中國舞蹈中手部的動作非常具有表現(xiàn)力,很漂亮,也很細膩,值得回味。芭蕾舞和中國舞蹈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一種通過身體交流的藝術(shù)。”
江愛蓮心里也有一些小小的遺憾。“在西班牙沒有舞蹈學院可以選擇學習中國舞蹈,所以大多數(shù)西班牙人無法欣賞這種藝術(shù),也很少有中國芭蕾舞表演團體來到西班牙交流演出。另外,兩國在博物館展覽方面的交流也有待于進一步擴展,大學里除了專業(yè)的課程之外,中國文學書籍并不多。”她說。
“我真心地希望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比如,在中學階段可以增加中國文化課程,讓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文化,科技的發(fā)展和生態(tài)保護的成果。這有助于他們長大后進一步促進中西兩國文化的深層次交流。”江愛蓮暢想著,再比如,在老年公寓提供中國文化體驗的活動。老年人雖然退休了,但是有大量閑暇時間,并且對新鮮事物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可以在老年中心開設(shè)練習中國太極的活動,既能強身健體,又可以了解中國文化,還可以增加他們?nèi)ブ袊糜蔚呐d趣,親眼看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現(xiàn)代發(fā)展。
“中國有太多地方值得去看看了。”江愛蓮說,2015年,為了完成碩士論文關(guān)于瀘沽湖的摩梭社區(qū)的研究,她在云南昆明找了一份工作,并短暫居住了一年半的時間。“那里的人民親切可愛,氣候宜人,不同文化的少數(shù)民族和諧地生活在一起,真是一個完美的地方!”她深情地說道,希望中國和西班牙兩國加強語言教學、青年、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人文交流,讓兩國人民多走動、多交流,也讓友誼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