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進黨與賴清德當局強力運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司法及輿論機構,大肆打壓政治對手,削弱藍白在立法機構的同盟力量,圖謀深化對島內政局社會的掌控。2025年,島內藍綠白的政黨競斗將更為激烈。尤其是隨著2026年“九合一”選舉臨近,各陣營的內部提名爭奪將日趨白熱化。
2024年,臺灣政局發生深刻變化,民進黨贏得“大選”,打破島內每八年政黨輪替的慣例,但喪失立法機構第一大黨地位;國民黨、民眾黨民意代表席次有所增加,但因藍白分裂未能取得至為關鍵的執政權,政黨發展仍受到綠營強力壓制。一年來,民進黨與賴清德當局強力運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司法及輿論機構,大肆打壓政治對手,削弱藍白在立法機構的同盟力量,圖謀深化對島內政局社會的掌控。但賴清德當局施政績效不佳,執政團隊爆出多起丑聞爭議事件,在島內社會引起了較大的不滿和抱怨,綠營執政基礎進一步削弱。
民進黨在“大選”中獲勝繼續掌控島內政權
2024年臺灣政局發生了分水嶺式的重大變化。年初,民進黨贏得“大選”,為持續“綠化”島內政治生態再贏得四年機會。
1月1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40.05%的得票率戰勝國民黨侯友宜的33.49%與柯文哲的26.46%,當選為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立法機構113個席位中,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51席,臺灣民眾黨8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2席。民進黨再次贏得四年執政機會,獲得大量政治資源分配權,但喪失立法機構第一大黨地位、未能延續蔡英文時期的全面執政地位,面臨在野黨的牽制力顯著增加。
賴清德上臺后,為鞏固政權、實現“綠色政權長期執政”目標,強力整肅政治競爭對手。7月5日,桃園地方檢察署傳喚前桃園市長、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偵辦其涉及華亞科學園區土地重劃案件。7月11日,桃園地方法院裁定鄭文燦羈押禁見,直接送往桃園看守所。8月27日,檢方偵查終結,起訴鄭文燦等11人涉嫌貪污。輿論認為,偵辦鄭文燦是賴清德穩固權力、打擊黨內競爭對手的“第一槍”,意在清除2028年“大選”黨內競爭對手。8月底,賴清德當局整肅目標轉向民眾黨主席、前臺北市長柯文哲,偵辦“京華城案”等系列案件。8月30日,臺北檢方傳喚柯文哲并當庭逮捕。8月31日,臺北檢方以柯文哲涉嫌貪污,聲請羈押禁見。9月4日,臺北地方法院裁定柯文哲羈押禁見。11月1日,臺北地方法院召開延押庭,裁定延長羈押2個月。島內輿論稱,賴清德將“肅貪”矛頭指向柯文哲,背后目的非常清楚,就是提前清除2028年的連任障礙,瓦解柯文哲與臺灣民眾黨,爭取年輕人回流綠營。此外,賴清德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司法、監察權力,推翻國民黨、民眾黨在立法機構聯手通過的“立法院改革五法”,進一步強化對島內政權的控制。
民進黨執政期間,島內社會問題頻發,“詐騙案件”“校園職場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缺水”“缺電”“缺蛋”“缺藥”等民生物資短缺狀況頻頻出現,兩岸關系日益惡化,島內貧富分化問題日益加劇。賴清德上臺后,繼續延續施政無能表現,討厭民進黨風潮再現。12月10日,“臺灣2024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公布,“貪”字拿到第一高票,獲選為臺灣2024年的年度代表字。第二名則是“斗”字,第三名為“騙”字。臺媒認為,“貪、斗、騙”三個字總結了臺灣這一年的人心與社會、政治亂象。
國民黨成為立法機構微弱多數藍白啟動立法機構合作
國民黨盡管在2024年民意代表選舉中有所斬獲,再度成為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第一大黨,但連續三次在“大選”中失敗,政黨士氣嚴重受挫,黨內派系矛盾浮現,未來發展仍面臨艱巨挑戰。
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迎來近年最好的一次重返之爭機會,但因“藍白合”未能實現,最終功敗垂成,再次與臺當局執政權失之交臂。選舉中,國民黨贏得52席,較上屆的38席有較大幅度提升,監督民進黨當局的能力有所增長。且在民眾黨的配合下,韓國瑜、江啟臣當選為臺灣地區立法機構正副院長,有效掌控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議事程序。加上在地方執政縣市席次占據一定優勢,國民黨仍保持一定抗衡民進黨的實力。一年來,國民黨展現較為積極牽制賴清德當局姿態,聯合民眾黨推出擴大立法機構治權的“立法院改革五法”,強力監督賴清德當局的年度預算、“大法官”等人事任命,對民進黨當局形成一定牽制。不過,總體看,國民黨因連續三次“大選”失敗,所擁有的政治發展資源被大幅削弱,政黨改革等仍未見實質成效,未來發展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歷經八年多的在野,國民黨政黨資源大幅減少,黨中央權力進一步弱化,地方派系影響力上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相對弱勢”,對黨內地方諸侯的掌控力下降。韓國瑜、盧秀燕、馬英九、王金平等黨內新舊山頭仍有較大影響力。2025年,國民黨黨主席將面臨改選,黨內各派各有盤算,黨內山頭的權力爭斗日漸浮出水面。朱立倫一掃“邊緣倫”的陰霾,圖謀繼續掌控國民黨,保留未來發展空間。韓國瑜“持盈保泰”,在立法機構繼續發揮作用。被黨內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臺中市長盧秀燕,以及黨內資歷深厚、資源雄厚的王金平均蠢蠢欲動,意圖爭取有利的發力位置。盧秀燕陷入是否參選的兩難,是否“斷念”黨主席仍是未知。王金平參選意愿不明,黨內“反朱勢力”面臨群龍無首局面。
民眾黨形勢急劇變化
民眾黨在2024年“二合一”選舉中大有斬獲,不僅柯文哲在“大選”中拿下369萬票、得票率達26.46%,展現不俗的政治實力;而且民眾黨在民意代表選舉中獲得8席,成為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的關鍵少數力量。然而黨主席柯文哲卷入“京華城弊案”被關押,清廉形象受損,黨內面臨群龍無首窘境,政黨發展遭遇創黨以來最重大的挫折,“泡沫化”危機開始顯現。
柯文哲被關押后,黨內雖然試圖通過發動社會抗爭挽救柯文哲、民眾黨的政治前途,但效果有限。柯文哲被收押,無法履行黨主席之職,民眾黨“一人政黨”的陣痛出現。黨內四大主要派系盡管維持“表面團結”,但圍繞權力新格局的“茶壺風暴”愈演愈烈。以黃珊珊、陳智菡等人為主的“中央派”,以柯文哲妹妹柯美蘭等人為代表的“柯家派”,以前民意代表蔡壁如為首的“地方派”,以目前黨內聲量最高民意代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和緊急應變小組召集人黃國昌為首的“黃國昌派”,各自串聯地方勢力,爭取黨內更大的話語權。12月7日,民眾黨舉行第三屆黨代表選舉,黨內權力結構醞釀新變。
2025年島內政局政治博弈將依然激烈
2025年,島內藍綠白的政黨競斗將更為激烈。尤其是隨著2026年“九合一”選舉臨近,各陣營的內部提名爭奪將日趨白熱化。柯文哲弊案發展、國民黨主席改選、賴清德當局執政表現、2026年“九合一”選舉初選提名將成為2025年政局發展的四條主線。
當前,柯文哲涉及的“京華城弊案”“政治獻金假帳案”已進入偵結倒數階段。2025年,圍繞柯文哲所涉案件的政治攻防將成島內政局發展的關鍵議題。若檢方拿出柯文哲涉貪的實質證據,將柯處以重刑,柯文哲及民眾黨將遭受更大打擊,未來政治發展之路或將斷送。若檢方辦案出現紕漏,給柯文哲及民眾黨反撲機會,則民眾黨仍有再起生機。
國民黨預計將于2025年8、9月間改選黨主席。盧秀燕、王金平等實力派是否下場參選黨主席,將決定國民黨中央權力格局走向。朱立倫、韓國瑜、馬英九、王金平、盧秀燕等黨內山頭能否團結一心,共抗綠營打壓,共積再起之勢,考驗這些派系頭面人物的政治智慧。
當前賴清德當局依靠“肅貪”爭取一定民意支持,但其內部施政問題頻發,2025年的挑戰將更甚于2024年。尤其是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拋出“新兩國論”,大肆“謀獨”挑釁,不斷升高臺海戰爭的風險,激起島內民意強烈反彈。未來若賴當局繼續“謀獨”挑釁、推行“綠色獨裁”,將被更多民眾拋棄。
2025年,有關2026年“九合一”選舉的硝煙將會初起。目前,民進黨已召開多次派系便當會,商討初選提名規則,決定分四階段完成縣市長選舉提名。國民黨也已認領“九合一”選舉責任區,并展開布局。可以預見,2025年部分縣市選舉初選提名將展開,各大陣營內部派系矛盾將漸次浮現。
陳桂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