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在未來,兩國應通過對話管控分歧、擴大合作領域,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4年11月,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這不僅為美國國內政治帶來新的變化,也再次引發各界對中美經濟關系走向的廣泛關注。在本屆總統選舉期間,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的言論基本延續了他的一貫立場,包括加征關稅、限制技術出口以及推動“去全球化”議程等。因此,很多人擔心在他的任期內,中美兩國的經濟合作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貿易戰沒有贏家
具體來看,本屆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特朗普在關于中美經濟關系的言論中加入了一些新的主張。比如,在貿易政策方面,他提議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60%的統一關稅,聲稱這樣的措施可以保護美國制造業,并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在科技方面,他主張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采取更嚴格的出口限制,意圖保護美國關鍵技術的安全。
毫無疑問,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施,必然會影響中美兩國的經濟合作,同時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長期負面影響。比如短期看,提高關稅將導致中美雙方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成本上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和消費者負擔;長期來看,科技領域脫鉤將導致兩國科技產業的分裂和全球科技生態系統的割裂,極大影響全球創新和技術進步。而資本流動的限制也會導致科技、金融和制造業等領域投資下降,中美企業都將面臨融資成本上升和市場準入困難等問題,從而影響兩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
因此,美國也有相當多的政客和學者開始關注特朗普的對華經濟政策對美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首先,美國消費者的成本上升。特朗普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對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些產品涵蓋了電子產品、家電、衣物等多個類別,因此導致的價格上漲,最終由消費者所承擔。比如,2019年,美國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上漲了約5%。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美國消費者每年因關稅多支出約300億美元,相當于每個美國消費者的年均負擔增加約100美元。
整體上看,2023年美國商品價格上漲了7%左右,2024年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約為5%,高于歷史長期水平。根據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預測,2024年美國食品價格預計將比2023年上漲約6%-7%。其中,肉類和雞蛋將在2023年分別增長約10%、60%的基礎上繼續增長5%左右,加劇了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開支壓力。如果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更高的關稅,無疑會進一步增加民眾的經濟負擔。
其次,美國高科技行業將進一步受損。過去兩屆美國政府出臺了多項針對中國企業的單方面制裁措施,意圖延緩中國高科技的發展速度,但同時,這也讓美國高科技企業逐漸失去中國這一重要市場的份額。比如,美國英特爾公司曾經在中國市場獨占鰲頭,隨著兩國貿易摩擦的加劇,它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從2018年的約70%下降至2020年左右的55%,并且還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根據高通2022年的財報,盡管高通在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仍占有主導地位,但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由2020年的65%逐漸下滑至2022年的55%,下降幅度非常明顯。
此外,這將加快美元霸權的衰落進程。如果特朗普新政府繼續提高對華商品關稅,那么部分美國高科技公司的生產成本將會面臨更顯著的上升。例如,蘋果公司2019年報告顯示,由于關稅的影響,當年產品成本上升了約10億美元。隨著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減少,這將給美國資本市場帶來打擊。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單邊主義傾向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會考慮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尋求多元化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美元的國際霸權地位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互利共贏才是正確航向
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經濟關系發展狀況對世界經濟有著顯著的影響。事實證明,過去幾年美國政府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不穩定。因此,中美兩國擴大經濟合作、避免對抗仍然是大多數人的期待。
首先,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2023年中美兩國GDP合計占全球經濟的41%,兩國經濟在各個層面都有著密切的合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
在產業鏈方面,美國在高端制造業、技術創新、金融服務、航空航天等領域全球領先,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具有極強的生產能力和成本競爭力,具有很高的協作潛力。在科技領域,美國在人工智能、半導體、互聯網技術等行業具有全球領先優勢,而中國則在5G技術、電動汽車、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并開始引領全球發展方向。兩國可以發揮各自科研優勢,加大科技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科技進步。
此外,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消費需求龐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零售總額約為48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美國可以通過出口技術產品、消費品等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中高端消費需求。由此可見,兩國經濟合作有著廣泛而現實的合作基礎以及巨大的潛力。
其次,加強兩國經濟合作有助于實現各自的經濟發展目標。在跨國供應鏈中,關稅通常增加了企業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對于美國來說,降低關稅將有助于美國制造業企業減少支出,增加利潤空間。企業可以把節省的資金用來擴大投資、提高研發投入,從而促進美國制造業的復蘇。雖然部分企業可能因低成本進口商品而受到威脅,但總體上,增加的貿易量和投資有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經濟也將受益于美國高端產品和技術的輸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更大程度滿足居民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推動高技術行業的發展。
另外,中美經濟合作還是應對全球挑戰的需要。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衰退,當前仍面臨增長放緩、貧富差距加大和不平等現象嚴重等問題,兩國的經濟合作對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美國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與中國在制造和規模化應用方面的優勢相結合,可以合作開發低碳技術,推動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轉型。在高科技、電子產品、醫療器械和制造業等領域,中美在全球產業鏈中均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雙方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供應鏈的恢復和優化,提高其韌性和效率,突破供應鏈中的瓶頸。
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一方面為中美關系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為兩國開啟經濟合作的新機遇。歷史和現實表明,發展中美經濟合作不僅符合兩國利益,也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給特朗普的賀電中所指出的,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在未來,兩國應通過對話管控分歧、擴大合作領域,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
卞永祖《管理現代化》雜志常務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