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新醫科背景下,進一步強調了臨床實踐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本研究通過調查、分析廣西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神經病學”見習課學習現狀,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方法:本研究對廣西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進行自編問卷調查,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參與調查的所有學生均認為“神經病學”見習課學習過程中存在困難;結論: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神經病學”臨床見習的學習中存在困難,多種針對性改進措施可以幫助提高“神經病學”見習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醫科;神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he"importance"of"clinical"practice"ability"is"further"emphasized"under"the"background"of"new"medicine.To"investigate"the"current"situation"of"the"\"neurology\""probation"course"of"fiveyear"clinical"medical"students"in"Guangxi"Medical"University,in"order"to"enhance"the"teaching"effect;Methods:In"this"study,students"majoring"in"fiveyear"clinicalnbsp;medicine"at"Guangxi"Medical"University"were"surveyed"by"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and"the"relevant"data"were"analyzed;Results:The"results"show"that"all"of"students"believed"that"there"were"difficulties"in"the"learning"process"of"\"neurology\""probation"course;Conclusions:There"are"difficulties"in"the"learning"process"of"\"neurology\""probation"course"for"fiveyear"clinical"medical"students.A"variety"of"targeted"improvement"measures"can"help"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neurology\""clinical"probation"courses.
Keywords:New"medicine;Neurology;Clinical"probation;Teaching"method
2018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在學科建設上提出了“四新”概念,即“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新農科”[1]。新醫科是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提出了從治療為主到兼具預防治療、康養的生命健康全周期醫學的新理念。《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2]指出: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強調優化醫學學科專業結構,著力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強力推動醫學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新醫科旨在培養卓越醫生和醫學創新性人才,這要求醫科院校要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的結構、全力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深化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文中再次強調了臨床實踐工作能力。
神經病學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階段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建立在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病理學等多門基礎學科之上,“神經病學”具有研究領域廣泛、內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點,其專業型和實踐性都較強[3]。在“神經病學”教學過程中,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向臨床醫生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醫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邏輯思維的過程[4]。提高臨床見習課教學質量,對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見習時間短、所需學習的病種較多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有一定的困難,可能導致醫學生對學習神經科學出現畏難情緒,這對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5]。
本次研究對廣西醫科大學2017級及2018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神經病學”見習現狀進行調查及分析,旨在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其對學習過程的影響、學生常用的學習方法、目前教學的學習效果等,并提出針對性意見,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神經病學知識及進一步提高“神經病學”教學的質量。
1"方法與對象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見習的2017級、2018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共60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對該研究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所涉及項目按調查目的制定,并在查閱文獻后進行修改與完善[6]。
1.3"統計方法
通過Excel"20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相關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
2"結果
2.1"問卷回收情況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60份,其中有效回收57份,無效問卷3份,有效回收率為95%。
2.2"課前預習情況及課后復習情況
結果顯示,71.93%的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87.72%的學生進行了課后復習,運用教材或課堂筆記是學生見習前預習(91.23%)及課后復習(56.14%)常用方式,75.44%的學生見習前預習平均時長0.5小時。
2.3"課堂學習情況及神經內科見習難點分布及其影響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評價“神經病學”見習課學習過程中整體困難程度情況,70.18%的學生評價為中度,2105%的學生評價為重度,僅8.77%的學生評價為輕度,其中各難度分布及排序詳見下表。大部分學生對每次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均為良好(71.93%)。
2.4"課堂知識檢驗
大部分(73.68%)學生希望檢驗課堂學習效果,方式為課堂討論(33.33%)、課堂操作考試(29.82%)、測驗習題(28.07%)。大部分學生(70.18%)于課程結束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為良好。
3"討論
3.1"神經內科見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進行了課前的預習和課后復習,但方式較單一,幾乎所有學生最常用的方式均為運用教材或課堂筆記,且時間較短,無法保證學習效果。
根據課堂學習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學生認為在“神經病學”見習課學習中存在多方面的難度:理論知識專業性太強與本學科的專業特點相關,除了要有基礎課知識做鋪墊,還要求學習者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及縝密的思維能力。“神經病學”要求學生對疾病進行嚴格的定位、定性診斷[3],故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神經病學”緒論知識及神經系統體格檢查,故許多同學感到知識點煩瑣。神經系統病種繁多,病房里住院患者有限,故學生感覺見習時間太少及見習病員不足。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自我防護意識也有所加強,所以即使見習前帶教教師已將配合教學的義務告知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拒絕配合。目前,在我科“神經病學”見習帶教教師以青年教師居多,故會出現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
3.2"解決問題的對策及思考
3.2.1"豐富教學手段,延伸課堂教學
目前“神經病學”見習帶教主要采用“床邊帶教”的方法,教學手段單一。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將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促進教學發展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7]。除了以授課為基礎的傳統教學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8]外,應靈活運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9]、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aseBased"Learning,CBL)[10]、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ResearchBased"Learning,RBL)[11]等,多個教學方法結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此外,學生反饋現有的線上學習資料信息量大,需投入大量的時間,所以帶教教師應根據“神經病學”帶教特點,結合疾病的發展方向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課程的設計及視頻的錄制,為同學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料。用網絡學習的便利性讓教學方式變得更靈活,課堂教學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提高學習效率。
3.2.2"重視臨床基本功,樹立學生信心,注重溝通,爭取患者信任
在臨床工作中,專業技術與人文素養是評價醫生的兩個重要維度[12]。在醫患關系建立過程中,患者會通過醫生問診的針對性、查體的熟練程度及溝通技巧來對醫生進行信任程度的評估,所以良好的臨床基本功是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樹立學生信心的第一步。為了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如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視頻、問診注意事項等,并可安排學生兩兩進行情景展示,互相糾錯,保證每位同學都熟練掌握問診技巧及體格檢查。同時,在見習課過程中,帶教教師要放眼不放手,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操作規范,用熟練的基本技能消除患者的懷疑,用肢體語言關愛患者,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3.2.3"豐富學生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客觀及全面性
在目前的課程評價體系中,課堂測試及期末考試仍是考核評價的主要形式,導致學生依賴期末考試前進行突擊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技能、過程與定性評價,課程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全面體現。因此,應改進學生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客觀及全面性,如教師將前測和后測引入評價環節中、對于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學生酌情給予加分。在臨床見習中,更注重考核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這種有效的評價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會促使學生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2.4"根據學生反饋,合理設置教學課時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發現,部分學生認為“神經病學”見習課時間太少,故適量增加臨床見習查體的教學學時,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掌握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重點及常見疾病重要體征的檢查,可以有效提升醫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臨床思維。
3.2.5"加強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及責任心
在新醫科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于臨床實踐技能的掌握。身為醫科院校的青年教師,不僅僅要具備單純的課題講解能力,還應具備醫學前沿知識、合格的臨床實踐操作能力、組織引導能力、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等。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醫學生的關鍵。
結語
本研究對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見習的2017級、2018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同學進行“神經病學”見習現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均認為“神經病學”見習課具有難度。在新醫科背景下,高校需要著力培養醫學復合型人才,因此豐富教學手段、重視臨床基本功、適當增加見習課學時及注重加強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和責任心等措施,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有限的見習時間,讓學生在見習中能對“神經病學”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03):3441.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0):1014.
[3]王剛,陳生弟.神經病學的診斷:起源、發展及挑戰[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22,21(1):14.
[4]趙冬鳳,張霏霏,龍似維,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學在神經病學見習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1316.
[5]葉青,徐運.神經病學教學中“神經恐懼”的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1):129132.
[6]張春妤,王妍,梁華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婦產科臨床見習現狀調查[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3):189192.
[7]曾銳,李芳卉,金泓宇,等.新時代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19(3):249254.
[8]李洪梅,尹金寶,孫艷芹,等.LBL+CBL+TBL三聯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3):195198.
[9]STENTOFT"D.Problembased"projects"in"medical"education:extending"PBL"practices"and"broadening"learning"perspectives[J].Advances"in"health"sciences"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2019(24):959969.
[10]朱潔,張莉莉.CBL聯合PBL教學法在神經病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重慶醫學,2017,46(16):23012302.
[11]國嬌,李玉霞,王棟,等.RBL聯合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2,38(17):21362139.
[12]呂祥威,趙位坤,彭麗,等.醫學生人文素養他評和自評的比較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6):5961.
項目:2024年廣西醫科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醫科背景下BOPPPS教學模式結合課程思政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4XJGY32)
作者簡介:蘇迎(1987—"),女,漢族,廣西玉林人,醫學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神經病學。
*通訊作者:蒙寧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