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代年號探微

2025-01-26 00:00:00張創
理論觀察 2025年1期

摘要:年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式,但其背后的政治內涵卻非常豐富,往往能反映當時的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問題。金朝是我國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權,金代年號是中國古代年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從金朝年號的釋義中可看出女真人對于中原文化的吸收與利用,通過分析金朝改元的原因可看出金朝對行用二千余年的年號制度的理解與運用,對年號的特點進行總結可看出女真族在吸收中原文化與前代政權制度的同時,在年號的使用上又體現出自身的民族特點。

關鍵詞:金代;年號;改元

中圖分類號:K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25)01—0138—06

年號是我國中央集權的帝制時代中一個重要的政治符號,其取字與內涵往往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存在很深的互動關系,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環境與統治者的施政理念。我國古代第一個年號為漢武帝的“元狩”①,最后一個年號為清代“宣統”,年號在我國行用二千余年,從未中斷,一直是古代統治者們重視的大事。金朝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是在政權發展中既注重吸收前代與相鄰政權的長處,又一定程度上保留女真民族特色,金代的年號亦是如此。筆者不揣鄙陋,試圖就金代年號的釋義與特色作考察,求教于方家。

一、金代年號釋義

元代以前,各皇帝的年號大多不止一個,或因災異、祥瑞、重大政治事件等改元,一帝而數個乃至十數個年號是主流,少數民族建立的金代政權也是如此,金代九帝中,除太宗完顏晟與世宗完顏雍外,其余都有兩個或以上的年號。查金代諸帝即位或改元詔書中,基本沒有將年號含義公之于眾者,故筆者參考往圣前賢之說,以年號取字的來源為標準,從吉文、儒家經典、其他經典三個分類來試述諸年號之內涵。

(一)吉文

此處吉文的分類是指年號的取字并非直接取自某一經典,而是以吉文作為年號,象征美好的政治愿景。此類年號金朝共有10個,金太祖的收國、金熙宗的皇統、金世宗的大定、金章宗的明昌與泰和、衛紹王的崇慶與至寧、金宣宗的興定、金哀宗的開興與天興,下文取較為典型的兩個吉文年號試述其內涵。

1.大定

《說文解字注》中“定”的釋義為:“定,安也”[1]339,大定意為“天下大定”[2],世宗取此年號應結合當時金朝的政治背景來理解,世宗即位遼陽之時,內有窩斡等人起義,席卷多地,外有海陵率大軍伐宋不利,南宋極有可能趁機反攻金地,海陵死后,南宋確實大舉攻金,因此世宗取大定年號,希望消除內憂外患,使天下大為安定的政治愿景。巧合的是,海陵王也想在伐滅南宋后使用大定作為年號,《金史》記載:“上拊髀嘆曰:‘我本欲滅宋后改元大定,豈非天命乎。’出其書示之,即預志改元事也。”[3]116海陵王用此年號的用意則是天下一統于金。

2.至寧

《說文解字注》將“至”釋義為:“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凡云來至者、皆于此義引申叚借。引申之為……極至。”[1]此處“至”正是用其引申義極至,形容程度之最。《說文解字注》解釋寜為:“寜,愿詞也”[1]203,此處解釋不通,應當是寜取代了寍,《說文解字注》釋義“寍”為:“寍,安也。此安寧正字。今則寧行而寍廢矣。”[1]此處至寧當理解為至寍而非至寜,結合當時耶律留哥自立等內憂、外患,至寧內涵則可理解為期盼天下安寧無事。

(二)儒家經典

金朝年號直接取自儒家經典共有9個,分別是金太祖的天輔、金太宗的天會、金熙宗的天眷、海陵王的貞元、金世宗的承安、衛紹王的大安、金宣宗的貞祐與元光、金哀宗的正大,下文取較為典型的兩個取自儒家經典的年號試述其內涵。

1.貞元

取自周易四德,“元亨利貞”“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4]21,貞的意思與正相同,關于正與政治的關系,董仲舒曾言:“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一于正。”[5]元即始,結合海陵此次改元的背景為遷都燕京,貞元的內涵可理解為以遷都作為一個新的開始,海陵作為人君,以其正心達到遠近一于正的政治愿景。唐德宗也曾用貞元年號,并且其內涵與海陵截然不同,所以此處加以說明,“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跂及,故改年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6]唐德宗崇尚既是祖先又是先帝的唐太宗與唐玄宗,意為“人君法祖存古之意,最為盛德,”[7]海陵王與此唐代二帝在皇統與血緣上都毫無關系,他的貞元年號的內涵當與唐德宗相異。

2.正大

取自《周易》大壯卦:“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4]99,“正大”年號的內涵可從孔穎達對《周易》所作之疏中尋找,“正義曰大壯卦名也壯者強盛之名以陽稱大陽長既多是大者盛壯故曰大壯利貞者卦德也群陽盛大小道將滅”[4]99。結合哀宗即位之時的金朝統治風雨飄搖的政治背景,正大年號的內涵可理解為期盼金朝即將昌盛偉大,而其敵對者乃小道,即將滅亡。

(三)其他經典

金朝年號取自其他經典者共2個,分別是海陵王的天德以及正隆,下文試述這兩個年號的內涵。

1.天德

天德取自賈誼的政論文集《新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8],天德年號的內涵結合完顏亮弒君篡位的背景來理解,一則為其弒君篡位之事尋找合法性,證明其篡位經過皇天允準,意為熙宗無德,而他自己有德,因此取而代之,二則與金太祖的天輔年號相呼應。

2.正隆

正隆取自楊雄的《太玄校釋》:“日中月隆,喻時位正盛。五居福祿之中,處時位之盛,如日之正中,月之正隆也。”[9]正即正當之時,隆形容繁榮昌盛,正隆的內涵可理解為國家正當繁榮昌盛。

二、金代改元的原因

我國古代的改元行為的出現早于年號,清代學者趙翼指出:“古無年號,即有改元,亦不過以某年改作元年。”[10]自年號出現以后,改元與年號的關系密不可分,改元在歷朝歷代都屬大事,其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并且與當時的政局息息相關,探究改元的原因有助于探究年號與政治的互動關系。金代改元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4種:

(一)新君即位

新君即位是金代改元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改元的次數也最多,一共8次,占金代年號總體的38.1%,這些年號分別是太祖收國、太宗天會、海陵天德、世宗大定、章宗明昌、衛紹王大安、宣宗貞祐、哀宗正大。新君即位改元表面是代表著新的紀年方式的開啟,但其背后的政治內涵卻遠不止于此,新君即位往往要昭告天下萬民,新的統治將要開啟,改元便是能達到這一目的的絕佳方式之一,東漢時期的《白虎通疏證》中就談到了這一點:“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襲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變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大傳曰‘王者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也。”[11]

改元首先避免了紀元上的混亂,更重要的是其體現出的雙重政治內涵,即“受之于天”和“變易民心”,正是新君所迫切需要的,故歷朝歷代的新君即位之后,改元便成了頭等大事。由先帝傳位而登基者,往往是即位當年不改年號,而改次年,表示對先帝的尊重與其仁政的延續,如金章宗、衛紹王等,至于弒君篡位或自立為帝者則登基后立即改元,因其無需表達對先帝的尊重,同時迫切需要昭告天下新帝登基,如海陵王、金世宗等。以上所述為年號在使用上的常態,歷朝歷代大多如此,金朝也不例外,但金朝尚有兩則特例,一是金太宗即位后立刻改天輔七年(1123年)為天會元年,并未等到次年正月再行改元之事,太宗之位由太祖傳之而非奪之,按慣例來說無須即刻改元,筆者以為或是金朝建國之初對于年號的理解尚未明晰,抑或是太宗得位并不像《金史》所載那般順暢,目前暫無相關線索。二是金朝皇帝即位改元,或當年,或次年,但金熙宗即位后沿用太宗“天會”年號三年之久,太宗卒于天會十三年(1135年),而熙宗到了天會十五年(1137年)才下詔改明年為天眷元年(1138年),筆者以為這與熙宗即位之初的政局有關,熙宗雖有養父完顏宗干鼎力支持,當時朝政并不由根基尚淺的熙宗掌控,完顏宗翰及其黨羽高慶裔等人盤根錯節,把持朝政,另有太宗嫡長子完顏宗磐身居高位的同時因無法繼承其父的帝位而憤懣不平,因此熙宗即位之初,不敢在政治上有大的變動,因而沿用太宗年號天會。

(二)戰爭

女真族在建國前是一個漁獵民族,《三朝北盟會編》記載:“每見鳥獸之蹤,能躡而推之,得其潛伏之所,以樺皮為角,吹作呦呦之聲,呼麋鹿,射而啖之;但存其皮骨。”[12]在長期的打獵過程中,女真族養成了強悍的戰斗力與尚武的風氣,其建國的過程也伴隨著其滅遼蕩宋、掃蕩天下的軍事征服,因此戰爭也是其改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戰爭改元的年號共有6個,占金朝年號總體的28.6%,分別是太祖天輔、熙宗皇統、衛紹王崇慶、宣宗興定、哀宗開興、天興。下面分析一個典型因戰爭而改元的案例——“皇統”:

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聽從完顏昌、完顏宗磐等人的意見與南宋議和,“天眷元年……夏……金主始密與群臣定議許和”[13]148,經過雙方使臣相互往來,和議初定,其中一條是將河南、陜西地歸于南宋,熙宗在完顏宗磐、完顏昌等人的壓力下,同意歸還河南、陜西地,“金主下詔于河南,以陜西、河南故地歸于南宋。”[13]149但歸地之事實非熙宗本愿,因而在鎮壓宗磐、宗雋的叛亂后,派遣完顏宗弼武力奪回河南、陜西,“(天眷三年)五月丙子,詔元帥府復取河南、陜西地。”[3]75不出兩月,河南、陜西之地又歸金朝,“是月,河南平。六月,陜西平。”[3]75于是熙宗以此戰極為順利并且戰果顯著,在第二年正月改元“皇統”,“皇統元年正月……癸丑,謝太廟。大赦。改元。”[3]76因金朝改元之事,相關文獻基本沒有明言提及改元的原因、年號的內涵等,熙宗此次改元亦無相關明確原因的記載,但查熙宗改元前一年之軍國大事,僅此復取河南、陜西地的軍事勝利,改元大事自然不會無的放矢,筆者認為此次改元“皇統”的原因當為復取河南、陜西地。

(三)政局變動

前文已述,新君即位,改元有“變異民心”的內涵,表示新的統治的來臨,即便沒有新君即位,在同一個皇帝的統治中,當政局發生較大變動,皇帝也會通過改元的方式昭告天下,表示政局已變,與民更始,因此而改元的年號共有3個,分別為熙宗天眷、海陵貞元、正隆。下面以海陵“貞元”年號作具體分析:

海陵弒君篡位。其最擔心之事,無過于其余宗室有資格繼承皇位者,仿效他的故事,于是海陵大肆屠戮宗室,打壓女真舊貴族,大量任用渤海、漢人、契丹等其他民族為官等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中,遷都燕京,是意義重大的一條。首先,金上京是女真族的肇興之地,也是舊貴族勢力最強的地方,遷都是削弱舊貴族的有力手段。其次,燕京雖在五代時期就已入遼,但多年來,漢人仍是主要人口,遷都燕京有利于拉攏漢族地主勢力,再次,金朝疆域遼闊,金上京遠在東北一隅,“以北則民清而事簡。以南則地遠而事繁。”[14]58,遷都燕京更有利于對全國的統治。海陵改元“貞元”,與遷都在同一封詔書當中,《遷都燕京改元詔》:“今來是都。寰宇同慶。因此斟酌。特有處分。除不肆赦外。可改天德五年為貞元元年。”[14]60可見遷都為海陵朝改變政局的一件大事,因此海陵專為此事改元“貞元”,代表著新的統治的來臨。

(四)災異

自從漢武帝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也為歷代統治者所接受,天人感應說認為:“天下出現災異,就是上天對皇帝的批評;天下出現祥瑞,就是上天對皇帝的表揚。”[15]祥瑞或災異是最早的改元原因,我國古代第一個年號,漢武帝的“元狩”就是因此而來,“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云。”[15]金朝暫未見因祥瑞而改元者,因災異改元的年號有2個,章宗泰和與宣宗元光。

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十月因最近災異過多,召集百官于尚書省問策,“(承安五年)冬十月……辛丑,集百官于尚書省,問:‘間者亢旱,近則久陰,豈政有錯謬而致然歟?’”[3]254“間者亢旱”指承安四年(1199年)之旱災,“(承安四年)五月壬辰朔,以旱,下詔責躬,”[3]250“近則久陰”指承安五年十月的氣象異常,“(承安五年)十月庚子,天久陰,是日云色黃而風霾。癸卯晨,陰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3]540章宗十月集百官問策后不久,十一月又有日食,“十一月癸丑朔,日有食之。”[3]255旱災、異象、日食都屬災異,受天人感應論的影響,章宗即在承安五年底為祈福消災而下詔改元,“十二月癸未朔,詔改明年為泰和元年。”[3]255宣宗改元元光在記載上更為直接,“以彗星見,改元,大赦。”[3]363從《爾雅》對彗星的釋義可看出,彗星在我國古代被視為兇兆,《爾雅集解》:“彗星為欃槍。孫注:妖星也,四曰彗。欃槍,妖星別名也。郭注: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似埽彗。”[17]187可見宣宗末期的金朝統治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朝野上下的政治神經極其敏感,因而一見彗星,當即改元。

三、金代年號的特點

(一)年號取字

在金朝使用的21個年號中,帶有“天”字的年號一共有5個,分別是天輔、天會、天眷、天德、天興,占總體的23.8%,“天”字是金朝年號中使用率最高的字眼。而金朝前后的中原政權則對于“天”字的使用不甚熱衷,如唐朝年號包含武則天在內,共75個,其中帶有“天”字的年號一共也是5個,天授、天冊萬歲、萬歲通天、先天、天祐,僅占總體的6.7%,且有3個集中在武則天朝。兩宋亦然,年號共57個,其中帶有“天”字的年號一共僅2個,天禧與天圣,僅占總體的3.5%。

對天的崇拜并非少數民族專有,華夏民族自殷商開始便崇拜“天”與“帝”,“二者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相互融合,確立了‘六經’元典的信仰之‘天’”[18]。但以上數據表明,在年號的取字上,金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于天的崇拜表現得更為明顯。首先,這與女真族自身對于天的崇拜密切相關,如肅宗在開戰之前請求上天的允準,“肅宗下馬,……曰:‘若天助我當為眾部長,則今日之事神祇監之。’”[3]11,12太祖在寧江州之戰前亦告于天,“九月,太祖進軍寧江州,……致遼之罪,申告于天地”[3]24。其次是“天”字的含義帶有天命之義,表明皇帝是受上天之命統治萬民。少數民族政權建立統治之時,使用帶有“天”字的年號,目的是借天命彰顯自身政權的合法性。因而帶有“天”字的年號多出現在政權早期,如金朝,金太祖之天輔、金太宗之天會、金熙宗之天眷、海陵之天德。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年號同樣具有此特征,如遼朝,遼太祖之天贊、天顯、遼世宗之天祿。乃至后來的清朝之帶有“天”字的年號同樣出現在政權初期,如清太祖之天命,清太宗之天聰。

(二)年號重復

金代的年號存在與前朝重復的情況,列表如下。

關于年號,一般來說,統治者并不希望與前朝相同,畢竟前朝已經化為黃土,并不能千秋萬代,而統治者總是希望自身的統治能夠在其家族中傳承至千秋萬代,而年號往往代表了統治者的美好政治愿景,因而忌諱年號與前代重復,如宋太祖在改元時曾諭宰相曰:“年號須擇前代所未有者。”[19]但歷朝歷代,年號重復之時屢見不鮮,對此,清代學者趙翼總結了兩點原因,一則“然歷世既久。而所取吉祥字止有此數。”[20]503二則“彼僭偽草竊之朝。疏漏荒略。不及詳考。層見復出。固無足怪。”[20]506但從金朝年號重復的具體情況來看,也并非都是與“僭偽草竊之朝”重復,大多數還是與國祚較長的政權中的統治者重復,乃至與漢武帝劉徹這樣的傳統史籍中所謂的“圣主明君”重復,甚至與前朝聲名狼藉的遼道宗重復。所以筆者認為,金朝的年號重復現象并非因為“不及詳考”而導致,極有可能是金朝統治者并不在意與前朝重復。年號的編制,并非獨獨做到與前朝相異即可,往往反映著當朝統治者的政治愿景,與當時的政治、軍事乃至災異、祥瑞都有很深的關系,并且金代年號不光是與前代年號重復,還與金朝中都之宮殿名重復,如“前殿曰大安……泰和殿,泰和二年更名慶寧殿。又有崇慶殿。”[3]572,573年號中的“大安、泰和、崇慶”皆與宮殿名重復。因此,筆者認為,在金代年號的編制中,金代統治者對于是否與前朝重復這一點考慮,極有可能是放在其他諸多因素之后,這也與女真族重視實際作用而稍輕外在形式的特點相合。

(三)改元時機

改元即指政權更換年號,一般有當年改元與逾年改元兩種形式,當年改元就是在年中更改年號,改元前的月份一般也要以新年號記錄,如海陵三月改元“貞元”,則當年的正月與二月需稱“貞元元年正月”與“貞元元年二月”。逾年改元則是本年年號不變,提前決定將下一年以新年號記錄,一般在前一年或正月下詔改元,如太祖改元“天輔”:“改明年為天輔元年”[3]30。金朝還存在第三種較為特殊的改元時機,即延遲改元,僅出現在金熙宗登基時,一般來說,新君即位有當年改元者,也有尊重先帝而逾年改元者,但金熙宗沿用先帝“天會”年號三年之久,才改元“天眷”。現將金朝諸帝改元時機列表如下。

根據上表的統計,筆者發現金朝改元的時機存在以下特點:

1.新君即位時,當年改元與逾年改元次數相同

金代享國一百二十年,除完顏承麟在位時間過短外,共九帝,太祖開國,則新君即位改元者共8次,其中逾年改元與當年改元均為4次,這與自從漢武帝以年號紀元以來的傳統不符,即新君即位,逾年才改元,可表示對先帝的尊重,意為延續先帝之政,不會遽然而改,以此彰顯自身即位的正統性與合法性。新君當年而改元則多出現在篡位之時,迫不及待的改元目的是將改朝換代的事實昭告天下,強調統治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但當年改元恰恰說明了其得位不正,起碼皇位并非從先帝手中繼承而來。從新君即位的改元時機上看金代的皇位爭奪,金代逾年改元與當年改元次數相等,說明了金代的皇位爭奪十分激烈,起碼有一半的皇位傳承不是在和平的環境下進行,當年改元者,例如海陵王、金宣宗等都是在先帝遭弒的情況繼承皇位。但金太宗之當年改元是為特例,太宗早被太祖視為皇儲,“收國元年七月,命為諳班勃極烈。”[3]47金代早期,諳班勃極烈即為皇儲,太祖死后,其即位過程也順理成章,在此背景下,太宗仍“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3]48可能是政權草創期,未拘此節,抑或是太宗即位另有隱情,還需深入研究。

2.新君沿用先帝年號,逾年而仍不改。

改元是新君昭示天下的一種方式,它意味著新的統治時代的來臨,往往也蘊含著新君的政治愿景或是治國理念,因此改元對于新君即位必要的政治行為之一,歷朝歷代的新君絕大多數也是即位后改元,或是當年改元,或是逾年改元,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或是得位方式而定。但金熙宗即位后卻沿用金太宗的“天會”年號三年之久,金太宗崩于天會十三年正月,而金熙宗改元在天會十五年末,“詔改明年為天眷元年。”[3]71,72,如此行為雖非青史僅見,如唐中宗李顯復辟后仍用武則天的“神龍”年號,但也并非歷朝歷代皆有,因此熙宗即位三年而改元是金代改元時機上的特點之一。關于熙宗延遲改元的原因,文獻未載,筆者以為應當是熙宗即位之初,根基未穩。當時朝中有權臣完顏宗翰與太宗嫡長子完顏宗磐身居高位,權傾朝野,而熙宗即位又非兄終弟及,父死子繼此等傳統的皇統傳承方式,因此未敢遽然改元,此時承襲先帝年號即可表示對先帝的尊重,又有穩定朝局的作用。待熙宗立足稍穩之后,著手除去權勢滔天的完顏宗翰及其黨羽,“(天會十五年)六月庚戌,尚書左丞高慶裔、轉運使劉思有罪伏誅。”[3]71熙宗成功誅殺完顏宗翰的左膀右臂,不久后,完顏宗翰死,“(天會十五年)七月辛巳,太保、領三省事、晉國王宗翰薨。”[3]71熙宗還廢去了完顏宗翰主張建立的齊國偽政權,“(天會十五年)十一月丙午,廢齊國,降封劉豫為蜀王,詔中外。”[3]72在剪除宗翰的勢力后,宗磐的勢力雖仍存于朝中,但熙宗對于朝政的掌控已大大強于即位之初,改元的時機成熟,熙宗便緊接著下詔改元,昭示天下,“(天會十五年)十二月……癸未,詔改明年為天眷元年。”[3]72

四、結語

女真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建立的金朝也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政權之一,其制度、文化都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年號的制定與使用上則表現為基本與中原政權無異,而又稍帶女真族特色。金朝的年號體現出深厚的文化、政治內涵,表明了金朝對于中原文化的學習與吸收,在探究金代改元的原因中,筆者發現除了對中原政權年號制度的繼承與運用,金朝的政局、軍事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探究年號的使用特點的過程中,女真族表現出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如年號中大量地對“天”字的運用。總之,金代的年號中包含了金代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對于金代年號的解讀有助于進一步理解金代對于中原文化的吸收與運用,金代政局的變遷等多個方面。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音經韻樓刻本,1981.

[2]尚書.古文尚書·周書·武成[M].王世舜,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445.

[3]脫脫.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董仲舒.春秋繁露義證:卷3[M].北京:中華書局,1992:70-71.

[6]洪邁.容齋隨筆:卷16[M].北京:中華書局,2015:481-482.

[7]岳珂.愧郯錄:卷8[M].北京:中華書局,2016:101.

[8]賈誼.新書:卷6[M].方向東,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203.

[9]揚雄.太玄校釋:晦·校釋[M].鄭萬耕,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4:197.

[10]趙翼.廿二史扎記校證:卷2[M].王樹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3:38.

[11]班固.白虎通疏證:卷8[M].北京:中華書局,1994:360.

[12]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

[13]大金國志校證[M].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張金吾.金文最[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5]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460,

461.

[16]董仲舒.春秋繁露[M].張世亮,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4.

[17]王闿運.爾雅集解:釋天弟八[M].長沙:岳麓書社,2010:187.

[18]朱漢民.“天”:從神靈崇拜到哲學建構[J].社會科學,2023(05):28-36.

[19]脫脫.宋史:卷3[M].北京:中華書局,1985:50.

[20]趙翼.陔馀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1963.〔責任編輯:包闊〕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欧美性精品|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在线八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另类| 狠狠v日韩v欧美v|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动漫h|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毛片一级在线| 欧美区一区|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天天干伊人|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第一视频区| 青青草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91在线中文|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91无码国产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性视频久久|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成人午夜天| 欧美日本中文|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色偷偷综合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乱人伦99久久|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亚洲第一视频网| 天天摸夜夜操|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