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對外貿易國家之一,農業發展是我國重點關注的經濟指標。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常年穩居世界前列,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分量。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施行,這為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文試圖分析在RCEP協定正式成立后,在面對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下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國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本文通過分析RCEP協定的相關規定,查找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數據研究發現:加入RCE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進而促進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在文末提出政策建議:我國相關企業應當積極學習RCEP協定的相關規則,對農產品出口質量提出新的標準,從而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RCEP;國際貿易;農產品出口;關稅壁壘削減;非關稅壁壘削減
中圖分類號:F323.7;F752.62""" 文章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63(2025)01-0073-09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5.01.007
引言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條件優越,近五千年發展的農耕文明造就了我國農業大國的地位,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農產品對外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國的農產品貿易額甚至都高達2468.2億美元。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在2022年1月1日,由東盟十國倡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已正式實行,這意味著在RCEP協定下各成員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在很大程度上削減。加入RCEP為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意味著要面臨更多的挑戰。
一、文獻綜述
自2012年開始,RCEP的提出吸引了大量專家學者的關注,目前已有大量文獻對RCEP進行了研究。從RCEP談判的動因以及影響因素來看,張彬(2016)[1]認為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各國筑高貿易壁壘、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亞太各國為了保持經濟增長需要尋求區域經濟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而尋求經濟增長突破口;鄭學黨和莊芮(2014)[2]認為啟動RCEP談判是緩解美國主
收稿日期:2024-01-31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要研究基地“沱江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項目“沱江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與時空演化研究”(TJGZL202107)。
作者簡介:黃嘯宇,碩士研究生,E-mail: 1286679099@qq.com。
導的TPP對亞太經濟造成沖擊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全毅等(2017)[3]認為RCEP可以有效整合東亞地區錯綜繁雜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克服“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從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王娟娟(2022)[4]認為,加入RCEP有助于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深與亞太各國間的經濟合作。從RCEP談判所面臨的挑戰來看,竺彩華等(2015)[5]發現RCEP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政治糾紛,東南亞國家也由于復雜的政治、文化關系而缺乏一定的凝聚力;樊兢和曹鑫(2017)[6]認為RCEP面臨的主要障礙是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大,并且東盟與其他多個RCEP成員國分別簽訂的FTA整合難度較大;鄒國勇和吳琳玲(2016)[7]認為東盟十國中已有四國是TPP締約國,這使得RCEP的談判進程更加復雜。但盡管面臨諸多困境,RCEP各成員國仍然完成了談判程序,RCEP也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從有關RCEP的定量分析來看,已有文獻大多使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從削減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的方面研究RCEP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從關稅削減的角度來看,加入RCEP對于我國機械工業產品(孟夏等,2018;李鴻和張軍,2023)[8-9]、紡織產品(趙青松和郭嘯,2023)[10]、汽車產品(周穩云等,2022)[11]、化工產品(王宇婷,2023)[12]、農產品(杜曉燕,2021;薛坤和張吉國,2017;程云潔和劉嫻,2022)[13-15]等產品的出口均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從非關稅壁壘的角度來看,劉主光和黃仕賢(2023)發現技術性貿易壁壘(TBT)通報數對中國面向RCEP成員國的出口貿易有顯著抑制作用[16];董銀果等(2023)[17]研究發現植物與衛生檢疫措施(SPS)的廣度異質性和結構異質性抑制了RCEP成員農產品出口貿易廣度擴張和深度增長;史亞千等(2023)[18]認為SPS是我國向RCEP成員國出口農產品的主要障礙,而TBT的影響并不顯著。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研究RCEP的文獻較為豐富,關于RCEP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通常采用CGE模型的方式進行量化分析,但鮮有文章同時從關稅壁壘削減和非關稅壁壘削減的角度分析加入RCEP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分析。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與RCEP協定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多個國家為了加強區域經濟合作而締結的共同執行的區域協議,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深層次的多邊安排,除了優惠的關稅協議外還包括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和經濟同盟等四種形式,而RCEP是屬于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形式[20]。其中,自由貿易區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其目的是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通常來說,自由貿易區中的各成員國會就協定中的原產地規則進行談判,并對符合相關標準的貨物提供相應的關稅優惠。關稅同盟的內容與自由貿易區的內容基本相似,是建立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成員國之間不僅完全免除了國際貨物貿易的關稅,而且對非成員國采取了共同一致的對外關稅,各個成員國會對其他非成員國實施相同一致的關稅政策,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共同市場以關稅同盟為基礎,成員國之間會消除對彼此的關稅,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單一市場,囊括了區域內所有的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共同市場可以極大地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商品貿易的發展。經濟同盟是一種一體化程度極高的經濟體,由各個成員國之間結成同盟,達到高度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各成員國會采取放棄經濟政策自主權的方式來建立區域間一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并且建立單一貨幣制度,使用共同貨幣,成為完全超越國家概念的經貿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主要會造成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兩種影響。貿易創造效應是指自由貿易區成立后因成員國之間相互消除貿易壁壘,區域間生產要素重新優化配置所形成的經濟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自由貿易區在成員國內創造了一個自由貿易環境,各國可以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生產成本較低的商品來供應給其他成員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而在生產和消費方面提高成員內部的整體福利水平。貿易轉移效應是指建立自由貿易區后由于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關稅并采取了一致的關稅政策,原本一國可以從他國進口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但現在只能從成員國處進口價格較高的商品,進口國的福利會因為進口成本的增加而受到損害。
區域經濟全面伙伴關系,簡稱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的,包括印度、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十六個國家共同參與的自由貿易區,但由于談判期間存在一定沖突,目前印度暫時對RCEP保持觀望態度。RCEP協定已在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自從東盟在2011年提出建設自貿區的設想之后,截止至2021年,十年來總共進行了二十八輪談判后,這個規模巨大的自由貿易區才正式落地。RCEP是東盟在此前與中國、日本等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為基礎構建的。RCEP的成立有助于降低或消除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創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實現擴大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目標,達成一個全面、高質量的區域自貿協定,并且RCEP的貿易自由化程度要高于當前東盟已經達成的自由貿易協議。
三、中國與RCEP成員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農產品在RCEP國家的貿易中占據著較大份額,是RCEP協定中的重要內容。從數據統計方便性出發,本文選取了2021年RCEP各成員國的農產品貿易數據,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和日本的農產品貿易額極高,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額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總額約百分之八,并且兩國都是以進口農產品為主,保持著較大的貿易逆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國為了保障糧食安全而擴大了對糧食作物的進口,而日本由于國土面積小,可耕作土地少且勞動力資源相對較少而需要大量進口農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此外,韓國也保持著較大的貿易逆差。澳、新以及東盟國家均保持著貿易順差狀態。
此外,RCEP國家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RCEP國家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的22.81%,其中中國和東盟分別占8.34%和8.19%,份額較大。可以推測,RCEP的成立將極大地影響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從表2可以看出,RCEP各成員國均是我國的農產品貿易伙伴。2021年我國對RCEP各國農產品的出口額為425.1億美元,占我國當年農產品總出口額的41.52%,進口額為559.68億美元,占當年我國農產品總進口額的25.98%。其中,日本、韓國和東盟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出口額分別占我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10.85%、5.73%和23.61%;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進口市場,進口額分別占我國農產品進口額的15.32%、5.21%和4.01%。
中國對日本和韓國保持著較大的農產品貿易順差,主要原因在上文中已經提到,并且兩國在地理位置上距離中國較近,所以兩國通常會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農產品,其中,中國對日本的農產品貿易順差高達85.5億美元,對韓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7.9億美元。中國對澳、新和東盟國家均保持著貿易逆差狀態,其中對新西蘭和東盟國家的貿易逆差最大。可以看出,RCEP各成員國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比較大的份額,農業在RCEP各成員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CEP各成員國都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貿易伙伴,在我國農產品進出口交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日本、韓國和東盟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中國對日韓都保持著比較大的農產品貿易順差,體現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東盟市場則呈現進口大于出口的特點,反映了中國與東盟在農產品貿易上的互補性。
四、RCEP削減關稅壁壘的影響分析
貿易壁壘是指一國為了限制外國商品進入本國,保護本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所采取的措施,一般分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關稅壁壘的表現形式較為直接,但非關稅壁壘有很大的隱蔽性。關稅削減與撤銷一般是自貿協定中最重要的內容,此前RCEP的協商中重點討論了這項內容,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間貿易自由化水平[21]。RCEP于2022年年初正式實施,其削減或撤銷各成員國對農產品的關稅會對我國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產生重要影響。
RCEP協定中,各國都對彼此農產品貿易的關稅減免作出了協商,承諾在RCEP生效的10年內實現90%以上貨物零關稅,從RCEP正式生效后各國會將履行承諾逐步減免關稅。如表3所示,各成員國對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關稅減讓比率均在50%以上;除老撾和緬甸以外,東盟成員國普遍承諾對我國農產品實行80%以上的關稅減免;新加坡承諾對我國農產品實行100%的關稅減免。
目前各成員國對我國部分出口農產品都按承諾采取了零關稅政策。從表4中可以看出,日本對我國出口的西紅柿和花椰菜分別實施了2.6%和3.0%的關稅,大部分國家都對中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實施了極低的關稅政策或零關稅政策。另外,越南對我國出口的西紅柿施加了18%的關稅,對我國出口的去殼大米施加了36%的關稅,值得注意的是,RCEP實施之前越南對我國出口去殼大米的關稅稅率為40%,在RCEP實施之后的二十年內將逐步把對我國出口去殼大米的關稅降至0。
根據貿易創造效應,在RCEP這個規模巨大的自由貿易區成立后,各成員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關稅壁壘后會節省出口的開支,促進區域間的農產品貿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區域間共同發展。
RCEP協定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各成員國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關稅壁壘,甚至對一些產品實施了零關稅政策。這對于我國的農產品出口發展來說無疑是提供了巨大的機遇,RCEP各成員國基本都是我國較大的農產品貿易伙伴,在各國對大米、小麥、土豆等我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削減關稅后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國農業企業的出口成本,在依靠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的背景下可以進一步壓低農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對于一些關稅被立即降為零的優勢農產品來說可以提升其出口規模,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逆差狀態。
五、RCEP削減非關稅壁壘的影響分析
非關稅壁壘指一國政府采取的除關稅以外的辦法來管理調節本國對外貿易活動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限制某種產品進口,從而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穩定國內市場。非關稅壁壘的主要特點有三:第一,靈活性強,可以在短時間內制定出針對某種進口產品的措施,隨時對某國出口的產品進行針對性限制,從而實現對本國相關產業的貿易保護;第二,非關稅壁壘的直接性很強,為了更好地保護本國產業,一國會采用非常直接的手段限制某種產品的進口,例如采取進出口配額的手段或規定技術標準等限定條件來提升準入門檻;第三,相較于關稅措施,非關稅壁壘措施十分隱蔽,透明性較差,一些國家可以隱蔽地實行非關稅措施,對一些國家實施差別待遇。非關稅壁壘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手段:直接非關稅措施的手段較為強硬,將直接限制某種進口商品的數量或品種,其主要措施包括:進口限額制、進口許可證、出口許可證等;間接非關稅措施通過制定嚴苛的進口標準來限制某種商品的進口,如技術標準和衛生檢疫規定等。其中,各國農產品貿易最常采用且隱蔽性最好的非關稅壁壘主要包括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和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SPS)。
目前大多數研究表明,SPS對一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更為顯著,SPS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SPS能迫使國內農產品生產相關行業提高標準,提升產品質量,進而提高消費者對進口農產品的信任度,同時還可以改善進口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二是過高的標準會導致農產品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致使農產品出口的價格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除此之外,有部分研究表明,雖然TBT主要對農產品出口國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其增強了農產品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進口農產品質量的公信度,有助于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
雖然RCEP協定中已經削減了大部分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從表面上來看成員國之間的關稅越來越低,甚至是零,但RCEP成員國之間始終存在一定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導致我國出口到RCEP各成員國的農產品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例如需要出口的農產品倘若遭受他國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阻礙就很有可能會因為錯過季節而使價格大打折扣甚至致使貨物堆積港口發霉腐爛。
從表5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來,RCEP各國中,中國的非關稅壁壘通報數量遠高于其他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通報數量為1751條,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的通報數量為1270條,日本和韓國的通報數量也高居不下,兩國通報的TBT和SPS措施總數都在1000條上下,這實際上反映了中日韓的非關稅壁壘措施較強,對進口的限制較大。東盟各國的TBT數量相對較少,但其SPS的數量相對較多,說明東盟各國主要采取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來限制進口。但是隨著RCEP的正式實施,這些情況在將來會有希望好轉。
RCEP的成立實際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各成員國的非關稅壁壘,這可以極大地提升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質量和貿易水平。對于非關稅壁壘的相關規定,RCEP協定書在第二章中明確提到,各成員國除非有WTO項下或RCEP項下的特殊規定,都不能對其他成員國出口的商品采取各種形式的非關稅措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各成員國的數量限制措施,各成員國都不能對其他成員國出口的商品采取數量限制的措施,也不能維持除了關稅以外的各種限制。另外,RCEP還提出了技術磋商機制,成員國之間可以就貿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技術協商,及時解決雙方糾紛。RCEP協定中還要求成員國之間的進口許可程序和進出口手續等公開相關規定,促進其透明化進度。
對于技術性貿易壁壘與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RCEP協定書中有明確規定(表6)。對于SPS,RCEP協定書中要求各成員國之間加強制定相關SPS措施的透明度,加強其在衛生與植物檢疫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國際合作,增強各成員國之間的技術協商。對于TBT,RCEP協定書中同樣要求各成員國之間加強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通暢交流渠道,使得各國企業可以更便捷地獲取出口目的國的相關技術標準信息。
顯然,RCEP在非關稅壁壘的削減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過取消數量限制等非關稅措施可以讓我國的農產品獲得更廣大的國際市場,同時對于進口許可程序和進出口規費、手續措施等的簡化和透明化操作可以進一步降低出口的成本,提升貿易效率。但是,如今新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雖然RCEP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各個成員國的非關稅壁壘,但仍有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等仍對我國持有很大數量上的TBT和SPS限制措施,實際上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很少對于這種由TBT和SPS措施共同構筑的綠色貿易壁壘有明確的削減規定,RCEP也只是促進了成員國之間技術標準信息或衛生檢疫信息的溝通,我國農業企業在出口農產品時倘若遭遇了此類嚴格的限制,仍然會面臨出口成本增加,出口產品受到限制的壓力,所以我國相關企業仍需不斷加強對自身產品質量的提升,并加強對各國TBT和SPS相關標準的研究,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RCEP的成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帶來了更多國際市場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RCEP協定通過減少成員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有效降低了出口成本,增強了中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隨著市場準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我國農產品能夠更加順利地進入成員國市場,從而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持續增長。
然而,為了充分釋放RCEP帶來的紅利,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仍需應對諸多挑戰。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加強對RCEP相關規則的學習和應用。RCEP協議的正式生效為中國農產品出口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為了能夠在新貿易環境中占得先機,相關企業必須主動學習并熟悉RCEP協議的各項條款,特別是原產地規則、關稅減免政策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方面的規定。政府可通過組織專題講座、線上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RCEP協定的優勢。同時,企業應當加強自主學習,通過參與國際貿易研討會、研讀相關政策文件等途徑,增加與其他出口企業的交流,及時調整和優化自身的出口策略。
(2)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和落實,推動出口政策的進一步優化。中國應積極參與RCEP框架下的政策制定與落實過程,確保自身在農產品出口方面的利益最大化。除了推動關稅減免政策的實施外,還應積極倡導和推動有利于農業產業發展的政策,例如技術交流、農業補貼等,確保農產品在進入其他成員國市場時能夠得到政策的支持。同時,應加強與其他RCEP成員國的合作,共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市場互通,鞏固長期穩定的農業貿易合作關系。
(3)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規范化水平。隨著市場的拓展,提升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變得尤為重要。應積極落實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鼓勵綠色農業生產方式,推廣先進的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技術。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規模化生產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力。同時,要加強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整合,優化供應鏈和物流體系,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和其他新型貿易模式的發展,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平臺,拓寬全球市場布局。
綜上所述,RCEP的生效為中國農產品出口提供了重要的契機。我國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平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同時加強與RCEP成員國的合作與政策溝通,確保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 張彬,張菲.RCEP的進展、障礙及中國的策略選擇[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122-130.
[2] 鄭學黨,莊芮.RCEP的動因、內容、挑戰及中國對策[J].東南亞研究,2014(1):33-38
[3] 全毅,沈銘輝,仇莉娜.如何構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中國視角[J].和平與發展,2017(5):86-102+122-123.
[4] 王娟娟.RCEP與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鏈優化[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4):3-18.
[5] 竺彩華,馮興艷,李鋒.RCEP談判:進程、障礙及推進建議[J].國際經濟合作,2015,(3):14-21.
[6] 樊兢,曹鑫.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RCEP的進展、阻礙及中國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65):72-76+81.
[7] 鄒國勇,吳琳玲.TPP、RCEP背景下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挑戰與應對[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2):53-61.
[8] 孟夏,黃陳劉,張曉.RCEP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基于GTAP模擬分析[J].亞太經濟,2018(4):26-35+142+149-150.
[9] 李鴻,張軍.我國對RCEP成員國機械工業產品出口貿易效率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3(2):1-6.
[10] 趙青松,郭嘯.RCEP協定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J].時代金融,2023(3):43-47+50.
[11] 周穩云,彭煊,劉盼盼.中國對RCEP成員國汽車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2022(11):86-95.
[12] 王宇婷.RCEP生效對中國化工產品出口的影響——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3(11):47-49.
[13] 杜曉燕.中國對RCEP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潛力的實證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8):50-59+254-255.
[14] 薛坤,張吉國.RCEP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從關稅削減的角度[J].世界農業,2017(4):137-143.
[15] 程云潔,劉嫻.中國與RCEP國家農產品進口貿易效率及潛力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9):252-262.
[16] 劉主光,黃仕賢.RCEP伙伴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J].價格月刊,2023(7):70-77.
[17] 董銀果,馮美麗,張琳琛.異質性SPS措施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RCEP成員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23(5):46-60+136.
[18] 史亞千,朱崧琪,鄭文麗,等.RCEP成員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動物檢疫,2023,40(12):50-54.
[19] 葉春霞.論中國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20] 薛坤.加入RCEP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7.
[21] 婁峰,段夢.RCEP關稅削減的動態影響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4,38(3):90-103.
[責任編輯:魏 凈]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Joining the RCEP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HUANG Xiao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Sichua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gricultural exporters,it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 key economic indicator that receives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China.China’s export trade volu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istently ranks among the top in the world,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i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agreement ca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2022,presenting both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RCEP’s formal establishmen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in the context of a larger global market,and to suggest measures that China should adopt.By examin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CEP agreement and analyzing data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theThis paper finds that joining the RCEP can,to some extent,reduce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thereby promoting the expor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policy recommendations: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acquaint themselves with the rules of the RCEP agreement,set new standards for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agricultural exports; easing tariff barriers; easing non-tariff barr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