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場所,不是管好一群人和物或傳授知識就完成任務了,更是一個塑造學生品格、培養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注重教育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教育理念的引導
教育理念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和效果。首先,需要明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目標;其次,要推動全校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最后,要注重教育理念與實際教學、管理工作的結合,確保教育理念能夠貫穿于學校的各個方面。
只有在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學校管理才能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實現教育目標,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擔當的優秀學子。
二、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確保學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關鍵。將學生的需求、興趣和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教育者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選擇權、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以及培養健全人格等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避免教育由于管理而注重功利和短視的現象。比如,學校管理者可通過定期舉辦學生座談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傾聽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和管理策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發展。
三、強調教育過程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在學校管理中,為了更注重教育功能,我們要強調教育過程的全面性和系統性,需要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必須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地系統性開展,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全面系統地實施教育功能。其次,教育過程各環節要相互銜接、協調一致,從課程設計到教學實施,再到評價反饋,都應形成完整的閉環,確保教育目標的達成。
此外,學校還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育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四、優化管理策略與制度
在學校管理中,要制定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管理制度,確保學校管理制度發揮以教育為核心的育人作用,服務于學校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目標和愿景。因此,學校在制定任何政策或決策時,都應先考慮其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特別要制定和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評價,引導管理者和教師注重教育功能的全面實現。同時,學校也要強化師資培訓,提高教師育人意識和育人本領,使教師在執行學校的管理制度時,把教育功能放在學校管理的核心地位,發揮其應有的育人作用。
五、注重細節
學校管理模式的細微之處往往能折射出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學校可以把“最美讀書空間”建設在距離學生最近,學生最容易去、最喜歡去的地方,讓他們隨時可見到、路過也想進去看看,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喜歡閱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六、打造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
學校的每一處都充滿了教育意義,要讓學生在自然與人文的親密交融中感悟生活、啟迪智慧。花草樹木,四季更替,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更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生命的輪回和自然的規律。同時,學校充分利用走廊空間,布置了各類展板、標語和藝術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學生在行走間學習知識、感受文化熏陶。
實踐證明,開放、包融、寬松的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七、引進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
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如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我校還加強了與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交流與學習,使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要調整管理導向,將管理導向從過于強調規范和紀律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