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作業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以“緊扣教材內容,突出審美主題;貼近生活實際,激發創作靈感;強調過程體驗,注重審美感悟”為原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審美觀念與藝術理解能力正處于關鍵發展時期。人美版初中美術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項目化作業的形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因此,探究基于人美版的初中美術項目化作業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探討基于人美版初中美術項目化作業的實施策略,以達到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目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審美興趣
在項目化作業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審美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和感知能力。
以人美版九年級上冊第10課“民間工藝品制作”為例,首先,在課程導入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教室中布置一個小型的民間工藝品展覽角,擺放精美的剪紙、色彩斑斕的風箏、栩栩如生的面塑等民間工藝品。上課開始,教師引導學生來到展覽角,讓他們近距離觀察這些精美的工藝品,感受其獨特的魅力。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審美興趣被初步激發。接著,教師進一步創設情境,講述一個關于民間工藝品傳承的故事。比如,講述一位老藝人一生致力于制作某種民間工藝品,如何將這門手藝傳承下來,以及這種工藝品在當地民間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對民間工藝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審美認知也得到了拓展。然后,教師宣布本次的項目化作業是分組制作一件民間工藝品。在制作過程中,各小組選擇了不同的民間工藝品進行嘗試制作。例如,有的小組選擇制作剪紙,教師就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精美的剪紙圖案,并播放剪紙的制作過程視頻,為學生創設學習剪紙技藝的情境。學生在這個情境中,認真觀察、模仿,嘗試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最后,在作品展示環節,教師將教室布置成一個民間工藝品集市的情境,各小組將自己制作的作品擺放出來展示并售賣(模擬),其他小組的同學則作為顧客來欣賞和評價。
二、小組合作,促進審美交流
小組合作是項目化作業中常用的學習方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例如,在人美版九年級下冊第6課關于“體育場館設計”項目化作業,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開始進行資料收集,有的小組通過網絡查找世界著名體育場館的圖片和相關信息,如北京鳥巢等,在收集過程中,小組成員們對不同體育場館的造型美、結構美有了初步認識,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接著進入設計階段,小組內成員根據收集的資料和自己的想法進行創意構思。有的成員提出要設計一個具有綠色環保理念的體育場館,采用大量的綠植裝飾外觀;有的則認為場館的內部空間布局要注重觀眾的觀賽體驗。大家通過交流和協商,不斷完善設計方案。然后是模型制作階段,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制作場館的主體結構,有的負責裝飾。在制作中,他們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怎樣使模型更穩固,色彩如何搭配更美觀等,通過小組討論和嘗試找到解決辦法。例如,對于色彩搭配,大家爭論不休,最終通過對比不同方案在整體效果上的差異,選擇了最合適的色彩組合。最后,各小組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交流。
三、創作實踐,提升審美素養
創作實踐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項目化作業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美、發現美、創造美。
例如,以八年級下冊第8課“色彩風景畫”項目為例,首先,在項目開展初期,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著名的色彩風景畫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魯昂大教堂》等。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構圖的特點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氛圍。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對色彩風景畫的魅力有了初步的感受,激發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實地觀察自然景色中的色彩變化,如花朵的鮮艷色彩、樹葉的不同綠色調、天空在不同時段的色彩差異等,培養他們對真實色彩的感知能力。然后進入創作階段,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在校園花園中觀察到的景色進行色彩風景畫創作。有的小組選擇描繪清晨陽光下的花園,他們運用了明亮的黃色和橙色來表現陽光,用淡藍色來描繪天空,綠色來刻畫草地和樹葉,通過色彩的搭配營造出一種清新、生機勃勃的氛圍。在創作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討論色彩的選擇和運用,不斷調整畫面。
四、多元評價,注重審美反饋
評價是項目化作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10課“布置理想的家居”項目中,教師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理想的家居布置方案。有的小組設計了現代簡約風格的家居,強調簡潔的線條和明亮的色彩;有的小組則選擇了復古風格,注重家具的質感和細節。在評價環節,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一是學生自評。各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色彩搭配思路以及空間布局的考慮等。例如,一個小組提到他們選擇白色和木色為主色調是為了營造溫馨舒適的氛圍,并且認為自己在空間利用上比較合理,如在小臥室設計了多功能的收納家具。二是學生互評。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有的同學認為某個小組的客廳沙發顏色與整體風格不太協調,應該選擇更柔和的色調;有的同學則贊賞某些小組在細節裝飾上的創意,如在墻上掛了獨特的藝術畫作。三是教師評價。教師從專業的美術角度,如色彩搭配的和諧度、空間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創意的新穎性等方面進行點評和反饋。教師指出一些小組在色彩過渡上可以更自然,并且鼓勵學生多參考一些優秀的家居設計案例來提升審美水平。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