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幼兒園融合教育工作仍然面臨種種困難:幼兒園缺少專業的融合教育團隊,普通教師隊伍因工作量加大而有抵觸情緒,普通孩子的家長因擔心孩子被有特殊教育需求幼兒影響而不支持,等等。要解決這些困難,讓融合教育真正在普通幼兒園落實,需要幼兒園管理者運用群體動力理論去建設自身的融合教育。
一、群體動力理論及對融合教育的價值
1.群體動力理論的基本內容。群體動力理論由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提出,舒茨、比昂等進行了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個人的行為會受到自身以及環境的影響,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對群體所帶來的影響,會形成群體動力;一個有著共同社會目標的群體系統會將群體力量緊密地凝聚在一起,相互促進與制約最終達到一個共同的運作方式和方向;群體規范是群體動力的要素之一,成員不僅要互相認同,還要遵守群體制定的規則。
2.基于群體動力的融合教育。在群體動力理論指導下推進融合教育,意味著幼兒園發展需要改變的不只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還有教育環境和教育質量,而融合教育是一個豐富幼兒園發展途徑的機會。融合教育的推進,也需要教師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明白自己必須要為融合教育做好素質上的準備。融合教育的推進,讓幼兒從小就明白并接受所有的同伴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都有被公平對待的權利,而融合保障了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教育權利。
二、群體動力理論下的五大教育策略
1.同伴學習策略。幼兒園在實施融合教育時,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安排的教育課程不能以個體的特殊教育為主。因為個體特殊教育措施固然對有特殊教育需求幼兒的成長(例如特定社交、心智發展、情緒調節等)會有所幫助,但在個體融入集體、集體接納個體的融合效果上會大打折扣,主要表現在普通幼兒會覺得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是有別于自己的奇怪孩子,沒有覺得“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不同的孩子需要老師提供不同的幫助”。所以,普通幼兒園要落實融合教育,可以將班級日常教育作為有特殊教育需求幼兒的主要教育形式,使同伴學習策略效果最大化。
2.因材施教策略。以廣東省育才幼兒院一院黃惠芳老師的《多動傾向幼兒的幼小銜接活動策略》為例:班上有一個多動傾向的幼兒小杰,在集體活動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少超過3分鐘。為了提升小杰在集體活動中的專注力,教師在每次的集體活動中,將他安排在第一排的正中間,以便及時關注他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式幫助和正面回應;為了幫助小杰減少對其他幼兒的干擾,教師會在活動前給他一個小軟刷,讓他自行刷手心滿足感覺刺激需要,從而減少對同伴的小動作。針對小杰亂擺放自己的物品和班級的活動材料的問題,教師引導小杰給使用的材料進行分類并貼上標簽,讓他可按標簽整理材料。因材施教還需要為有特殊教育需求幼兒設計特需教育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資源教室完成一些必要的輔助教育,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根據情況給幼兒提供系統的教育輔助。
3.全面發展策略。融合教育課程設計需要考慮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不能因為其中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就減少幼兒受教育的全面性。幼兒有不同發展的潛能,需要教育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機會。例如,我們在融合教育課程內容規劃上,需要滿足幼兒五大領域發展需求,同時需要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4.游戲活動策略。群體動力理論需要教育兼顧集體和個體,自主游戲是比較適合的活動模式。自主游戲對有特殊教育需求孩子的幫助效果可能會遠超我們的意料:在大區域游戲中,一位確診為輕度自閉癥的孩子一改不參與同伴活動的日常狀態,主動加入非同班幼兒中一起玩足球游戲,融入度就像一名普通孩子。當我們以自主游戲作為幼兒園主體課程時,可以創設包括藝術創意區、沙水游戲區、建構游戲區、體能游戲區、角色游戲區等等。當然,每種區域里可支持的幼兒發展并不指向單一領域,而是會關聯多個領域,例如藝術創意區就可能涵蓋藝術、社會和語言三個領域的發展目標。幼兒園會根據實際環境和活動需要盡可能創設多類型的區域,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5.家園協同策略。例如,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做班級生活助教,如果家長沒時間則拍攝幼兒半天生活情況,或者老師以客觀記錄的方式形成幼兒生活記錄,讓家長了解幼兒在集體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或表現。然后,教師需要就家長看到的情況和家長進行懇切的交談,盡量爭取家園在幼兒教養問題上達成共識。
三、融合教育三大實施路徑
1.建設融合教育生態環境。(1)形成融合教育群體動力,讓更多的從業相關者達成教育共識;(2)激發融合教師成長內動力,為融合教育落地做好師資儲備;(3)培養尊重與接納的班級氛圍,讓所有的幼兒沒有偏見或被歧視。
2.建設融合教育的園本課程。(1)在園本課程中增設特殊教育目標和個別化教育策略。例如,當班上有一位ADHD幼兒時,廣東省育才幼兒院一院張丹娜落實融合教育的模式是:在一日生活常規培養與班本課程開展中,加入階段性螺旋上升式教育策略。例如,在一日生活過渡的碎片時間里,教師設置了練習生活技能的打卡活動,階段性頒發小獎狀,鼓勵普通幼兒生活自理,與此同時,教師會在這些碎片時間對ADHD幼兒進行一對一指導。(2)在資源課室中完成必要的特殊融合措施。例如,幼兒園可以對有自閉癥傾向的孩子提供沙盤游戲,為有認知障礙傾向的孩子提供CCPT游戲,為有情感障礙傾向的孩子提供美術治療,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并克服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找到自己舒服又健康的成長途徑。
3.建設家園融合共育通道。(1)建立家長咨詢機制,設置預約通道,安排有咨詢師資格的教師為有育兒問題的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建議。家長咨詢可以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間接減少幼兒的成長壓力,能有效減少幼兒特殊教育需求的滋生。(2)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提供幫助時,教師要及時跟進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同步成長情況,指導家長同頻教育教養。例如,一個個性開朗的幼兒,突然情緒很容易波動,不愿意與人交流,交往頗有攻擊性。教師除了對幼兒在生活上更多關心,交往上更多引導外,還與幼兒父母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到了該家庭因為新生兒的出生而產生的兩孩教養存在問題。于是,教師對家庭提出了如何避免忽略大孩的教養建議。家長很好地執行教師的建議后,該幼兒逐漸又恢復了開朗活潑的樣子。
【注:本文系廣東省特殊教育精品課程建設“3-6歲多動癥兒童班本融合課程”(立項編號:2022tsjyjpkc2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