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新課標指出: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強調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階思維加上問題解決等于創新能力。認知監控作為一種元認知技能,對于學習者在深層次加工中實現知識輸入,提升學習效率和優化知識輸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元認知理論與認知監控
元認知,即關于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意識與控制。它涉及認知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其中,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核心組成部分,指個體在認知過程中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進行監視、評價和調節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認知監控能夠幫助學習者明確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進度,并評估學習效果。通過認知監控,學習者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情境和任務需求。
二、認知監控在學習轉化中的作用
1.促進深度學習。認知監控引導學習者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和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記憶層面。通過認知監控,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效果不斷反思和提問,調整和改進,能夠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深層意義,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2.提高學習效能。費曼指出“高效能的學習既是有趣的,同時它的方法也是有跡可循的。”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是:學習要以終為始,站在傳授者的立場,把學習到的東西通過最簡潔、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外行人也能聽得懂。即以“輸出倒逼輸入”,這是一種基于底層邏輯的學習方法,也是對“學習本質”的回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認知監控,幫助學習者根據任務難度和自身能力水平,合理分配注意力和時間資源,避免無效努力和分心現象,靈活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習轉化,實現知識輸入到有效輸出,從而提高學習效能。
3.優化知識輸出。認知監控在學習輸出的環節尤為關鍵。它促使學習者在表達和應用知識時,進行自我檢查和修正,確保輸出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不僅提升了學習者的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其在實際問題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在吸納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監控、檢視、修正學習行為,從對知識的記憶、理解、簡單應用到提取、鞏固、轉化、綜合運用、優化輸出,實現了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提升。
三、優化知識輸出的有效策略
1.設定學習目標。經過改革的語文統編教材以單元為編排,每個單元有單元任務和核心目標,要求學生學習完該單元的教材后,能夠形成系統的、具有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以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單元任務是一個大目標,單元內的每一個學習內容是階段小目標。針對學習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擬定每一個切實可行并可檢測的目標,讓他們能一步一個腳印去達成是取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教學前需備好目標,教學時需明確目標;學生學習前要清晰目標,學習過程要圍繞目標,學習診斷要基于目標。讓目標成為監控、調整學習行為的標尺。
2.優化學習策略。輸出是強大的學習力,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復述為例,復述是對自己看到、讀到或聽到的進行轉化輸出的過程。但同樣是復述,有的學生是照本宣科;有的學生可以提煉后,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還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評判。如果能夠養成對復述過程及策略使用進行監控、審視、不斷調整優化的習慣,復述就會一次比一次好,最終在吸納他人東西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思想觀點、知識體系。
3.培養反思習慣。學習者應定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改進方案。通過反思不斷提升認知監控能力,優化知識輸出。反思不僅只是針對于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識的本質和背后的問題;反思不是簡單敷衍的課堂小結,而是能夠提出質疑或新的思考;通過反思,去偽存真,追求知識的效能,而不是知識的數量。
4.加強實踐應用。學習者應積極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通過實踐檢驗知識的有效性和適用性。這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習者在實際問題中運用知識的能力。最有效的實踐應用場景,莫過于“以教代學”,比如把自己已經學會的教給還不會的同學。開展更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或一對一幫扶學習,給出挑戰任務,讓已經學會的學生教會還沒弄懂的學生,最后檢測被教學生的輸出成果,從而實現學習的雙贏。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22 年度課題“元認知理論下小學生閱讀力培養策略研究”(202215047)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