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對12-18周歲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專門教育是對涉罪未成年人的保護性懲戒教育。本人作為佛山市首批接觸專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經分析我市及市外省外部分專門學校共2783名的學生情況,發現該學生群體的行為習慣共性突出,除個人因素外,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接受專門教育未成年人群體情況
(一)該群體行為習慣表現。該群體的行為習慣共性度高,其情況及不良行為主要表現為過早失學輟學、沉迷網絡游戲、盜竊或結伙盜竊、結伙斗毆、尋釁滋事、午夜飛車(開快車)、涉足成人場所、吸食涉毒電子煙等。在2783人中,過早失學輟學(含一年曠課累計超3個月的情況)的占96.37%;沉迷網絡游戲占95.58%;有盜竊或結伙盜竊行為的占83.36%;有過結伙斗毆和尋釁滋事行為的占35.47%;有午夜飛車(開快車)行為的占36.65%;曾涉足成人場所或吸食涉毒電子煙行為的共計13.01%,大部分孩子的行為占以上情況的兩項或以上,甚至個別孩子有除以上外更多的不良行為。
(二)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情況。該群體的家長或監護人基本對孩子未能做到有效監管,家庭關系差,孩子經常夜不歸家或長時間不回家,父母或監護人的說教對孩子完全失效,甚至個別已對孩子放棄、放任狀態。分析該群體的家庭狀況,其中,離異或單親家庭占15.52%;留守兒童占40.35%(分析的數據中有986人為西北省份山區專門學校,因此留守兒童占比較大);家長由于工作性質、地點等多種原因未能及時干預孩子行為習慣的占12.97%;家長管教方式過于粗暴或不當的占12.07%。以上四種情況占分析數據的80.91%,無論哪種情況,其背后的家庭教育基本上缺失或無效,導致孩子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走上了歪路,迷失了本性,甚至走上涉罪道路。
二、學校教育相應的策略
1.給予情感支持并建立信任關系。教師和學校工作人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給予這些孩子額外的情感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被關心和被重視,這可能包括一對一的交流、定期的關懷談話等。學校應該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服務,這可以幫助孩子處理可能存在的情感問題和心理壓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與這些孩子建立信任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持之以恒地努力,讓他們知道學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可以在這里尋求幫助和支持。
2.創造包容、穩定的學習環境。學校應該努力創造一個包容、尊重和支持的學習環境,讓這些孩子感到被接納和尊重。提供一個穩定、可預測的學習環境對這些孩子非常重要,這包括建立明確的規則和日常程序,讓他們感到安全和穩定。每個孩子的需求都是獨特的,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支持,這可能包括額外的輔導、學習支持或其他個性化的幫助。
3.培養社交、生活技能。由于家庭溫暖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這些孩子可能在社交技能方面存在困難,學校應該提供機會和支持,幫助他們發展和提高社交技能。通過贊揚、鼓勵和成功體驗,幫助這些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提供生活技能培訓,如自我照顧、時間管理、解決問題等,這些技能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鼓勵同學之間的互助和支持,建立同伴支持系統,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減少孤獨感和社交隔離感。
4.校家社的溝通與合作。學校應該與社區資源、社會服務機構等合作,共同為這些孩子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學校也需要與家長或監護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學校可以提供關于家庭、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源和信息,幫助孩子和家長獲取所需的支持和幫助,提醒幫助家長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注:本文系佛山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題研學實踐教育課題“專門學校勞動教育項目開發與研究實施——收好‘責任田’走好‘人生路’”(2023LDJYO04)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