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將教學和評價圍繞學生學習這一中心展開,使教、學、評相互促進,共同服務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評一體化成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筆者選取《辛亥革命》這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為例,探討高中歷史課堂進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策略和落實途徑,從而提高課堂的效果與效率。
一、教學目標、評價目標與學習任務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前提,也是其核心。教學評價目標是對教師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任務的一個檢測與評估,用來動態觀察和審視課堂教學任務達成情況。基于學情的學習任務則是課堂成敗的關鍵。
(一)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過程和意義,掌握相關歷史知識。2.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3.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評價目標。1.學生能夠準確概述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實,展現良好的時空觀念素養。2.學生能夠運用史料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歷史解釋,體現史料實證素養。3.學生能夠認識到辛亥革命的進步性和局限性,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體現唯物史觀素養。4.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辛亥革命中的歷史人物和事跡,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意識,體現家國情懷素養。
(三)設計問題與學習任務。設計問題: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背景是什么?2.辛亥革命的過程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3.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學習任務:1.收集并整理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資料,了解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2.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提出自己的歷史解釋。3.探究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和歷史發展的影響,理解其歷史地位和意義。
二、教學評價量表(下表)
三、教學具體運用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習任務1: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興趣。評價任務1: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激發學習欲望。教學活動1: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圖片和短片,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設計提問:為什么辛亥革命會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爆發?學習活動1: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觀看介紹辛亥革命前中國社會狀況相關影視片段和圖片,進行思考并嘗試回答問題。教師評價1:通過學生的回答,評價其是否理解了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并是否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歷史背景,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二)深入探究,解析過程。學習任務2: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過程,理解其歷史意義。評價任務2:學生能夠準確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其歷史意義。教學活動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過程。設計提問: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有哪些?它們對歷史發展有何影響?學習活動2:學生分組閱讀、討論,整理答案。教師評價2:通過學生的討論和答案,評價其是否掌握了辛亥革命的基本過程,并是否理解了其歷史意義。設計意圖:通過深入探究,引導學生全面理解辛亥革命的過程和意義。
(三)史料分析,實證歷史。學習任務3:運用史料進行分析,提高史料實證能力。評價任務3:學生能夠運用史料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教學活動3:教師提供不同來源的史料,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設計提問:這些史料如何證明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它們之間有何異同?學習活動3:學生獨立分析史料,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評價3: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見解,評判學生是否具備史料實證這一核心素養,去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精神,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歷史解釋能力。
(四)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學習任務4:通過合作探究,深化對辛亥革命的理解。評價任務4:學生能夠通過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和影響。設計提問: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和歷史發展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學習活動4:學生分組討論,共享觀點,深化理解。教師評價4: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觀點,評價其是否通過合作探究深化了對辛亥革命的理解。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深化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同時落實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
(五)總結反思,提升素養。學習任務5:總結學習成果,提升歷史核心素養。評價任務5:學生能夠總結學習成果,反思學習過程,提升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活動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學習內容,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設計提問: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不足?學習活動5:學生自我總結,反思學習。教師評價5:通過學生的總結和反思,評價其是否提升了歷史核心素養,是否對未來學習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反思,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