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作為獲取知識、提升素養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不僅是學習語言、拓展知識面的基礎,更是培養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的關鍵。樂賢坊小學作為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將閱讀視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樂趣、增長知識、提升素養。
一、當前教育環境中的閱讀現狀
(一)閱讀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不高。當前,隨著教育投入的加大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閱讀資源日益豐富,包括紙質圖書、電子書、有聲讀物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對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乏主動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與學校在閱讀引導、資源推薦等方面的不足有關。
(二)閱讀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盡管紙質書籍以其特有的閱讀韻味深受青睞,作為傳統閱讀形式的代表,但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僅僅依賴這一種閱讀方式已難以全面滿足學生們對于閱讀多樣化的需求。此外,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點的灌輸,忽視了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思維訓練,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閱讀素養評價體系不完善。當前,對于學生閱讀素養的評價往往側重于閱讀速度和閱讀量的考核,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閱讀素養水平,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二、“閱讀伴成長 融合提素養”的實施策略
(一)書香飄萬家,閱讀伴成長。2023年4月,樂賢坊小學成立了“廣州市家庭親子閱讀志愿服務隊”,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閱讀活動,以學生影響家庭,以學校影響社會,進而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為了更好地幫助廣大家庭投入到親子共讀活動,學校組織了以世界咖啡為模式的“書香潤童心,享‘閱’美時光”的交流沙龍。
(二)讀書滋味長,碩果聚滿園。親子閱讀,“讀”的不僅是書,更是愛。廣州市家庭親子閱讀志愿服務隊承載著愛的力量不斷發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和家庭精心策劃了親子閱讀成果的系列活動。如“閱讀一‘夏’,‘暑’你最強”的家庭親子閱讀分享會,還有走進逢源社區的小學校際知識競賽等等,致力做好家庭親子閱讀的輻射推廣作用。另外,學校帶領和鼓勵廣大家庭把親子閱讀的成果轉化為可視化作品,通過情景表演、親子誦讀、角色扮演等各種精彩形式演繹親子共讀的樂趣。
(三)國學進校園,經典誦我情。傳承國學,誦讀經典。為了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國學進校園的文化生活,學校舉行了“中華經典誦讀展演”系列活動。我們以“樂誦、樂思、樂演、樂行、樂評”的實踐探索,營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經典飄香的校園班級文化,用國學為學生奠定厚實的中國文化基礎。
(四)多元促閱讀,融合提素養。在市、區教研室的專家引領下,學校繼續完善“樂讀賢雅”的全科閱讀課程體系,以教材為圓心,以課堂為輻射,致力于培育學生形成優秀的閱讀習慣,并增強其閱讀方面的綜合素質。學校開展了《基于閱讀實踐的學科融合“多元”課程》的項目式課程設計與開發,引領全體老師開展了基于閱讀實踐的跨學科教學實踐研討。
三、“閱讀伴成長 融合提素養”的實施成效
(一)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顯著提升。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閱讀的習慣逐漸養成。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理解文本內容。同時,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一方面,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維等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也促進了其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學校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學校圖書館、閱讀角等場所成為了學生流連忘返的樂園。在課余時間,學生們紛紛涌入圖書館或閱讀角,沉浸在書海中。
(四)家校合作更加緊密。在學校借助家長會、親子閱讀活動、閱讀作品征集等渠道,向家長們傳達閱讀的重要性與價值,鼓勵并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到孩子的閱讀生活中來。同時,學校還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分享閱讀心得,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家校合作的緊密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為學生的閱讀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