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兒童問題行為 (Behavior
Disorder)一直是備受各方關注的兒童發展議題。已有研究表明,兒童行為問題的出現與維持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影響和作用的結果,引發兒童發展過程問題行為表現的因素是復雜的。在現有研究中對于問題行為干預的研究尚少,尤其是針對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及長效效果更有待展開。在ADHD兒童干預研究方面,ADHD兒童服用適合自身的藥物,又將家長培訓、行為療法、感統訓練和體育運動等方法結合在ADHD兒童的干預中,以期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對于兒童行為問題的研究發現,發現行為問題的年齡越小、干預療程越長、訓練強度越大,最終治療效果越好(曾淑萍,2006)。
1969年美國心理學家 Ayres提出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該理論指出感覺統合的過程同時也是個體大腦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感覺統合發生失調則是由大腦對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協調時出現不良情況所導致的。感覺統合訓練是基于感覺統合理論提出,采用游戲的方式訓練個體感覺統合能力,通過運動鍛煉控制感覺的輸入,能夠刺激前庭系統、對個體本體感和觸覺進行有效訓練,如肌肉、關節及皮膚等,讓機體適應性應答更流暢,從而對大腦加工信息的過程產生影響,讓機體能夠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良好行為并不斷鞏固,提升兒童動作協調能力,進一步改善兒童多動行為、注意力持續、情緒起伏大和學習困難等問題。同時,感覺統合訓練對于兒童心身障礙、沖動等方面也能過有效改善。
注意力訓練將焦點集中在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的穩定性,注意廣度、注意轉移和注意分配四個品質出發,對兒童問題行為的學習問題、沖動和多動等系列維度上進行綜合矯治。 對于學生而言,在學校進行系統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而注意力水平又是影響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此時,提高注意力水平成為了改善學生學業不良的重中之重。Ross的研究表明,注意力功能的發展遲滯是造成學習障礙的重要因素。國內的現有研究同樣持以上觀點,使用注意對目標任務進行搜尋、穩定、轉移、集中能力上,學習困難學生與優等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該差異無論是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都有存在。小學階段是注意力塑造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針對注意力水平發展不良的兒童進行注意力干預訓練,通過練習提升注意力水平并鞏固注意技巧,將對兒童的未來發展起到有益作用。部分干預訓練后的被試注意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不同的訓練方式各有利弊,在學?,F實情境中不易實現。為此,為滿足學生在學校教育的一線教學情境中注意力提升需求,探索一套更簡單、有效、易操作、遠期效果良好的干預方法課程體系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
二、研究方法
1.被試。從深圳市寶安區翻身小學2021級一年級274名新生中選取。 篩選方法:(1)一年級家長填寫《CONNERS家長問卷》,多動指數偏高但在正常范圍內(男:"""" -0.28~1.52" 女:-0.19~1.17)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 初篩出30名學生。30名學生問題行為主要集中在學習問題(50%)和品行問題(25%)。容易走神、較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他們常見的問題。(2)知情人的評定(班主任、家長主觀評價)。 由研究者和班主任一起在每個班級通過觀察學生平時行為和學業成績選出符合行為問題癥狀的被試 ,最終確定 11名同學。
2.前測階段。于2021年9月開始。(1)《CONNERS 教師問卷》由班主任填寫;(2)《CONNERS 家長問卷》(篩查階段已測);(3)斯諾佩評估量表(家長填寫);(4)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測試(心理老師組織);(5)舒格爾方格測試。由 1-64 的隨機數字方格組成,可以作為學生注意力水平的參考(心理老師組織);(6)感統測試,跳繩、單腳跳、俯身滑行,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可以體現出來(心理老師組織測試); (7) 行為記錄,了解學生問題行為的發生頻率和程度(由家長、班主任填寫行為觀察表);(8)對干預個案進行家庭教育咨詢,與個案訂立行為契約。
3.干預階段。(1)時間安排。每周兩次,共60次(去除節假日,疫情停課),周二、四下午第8節,每次 60 分鐘,第一次家庭教育咨詢在2021年10月11日晚上七點,釘釘交流,給家長介紹訓練必要性和安排,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2022年9月26星期一,家長講座《關注兒童專注力》,主講人溫馨,正向教養兒童引導師。(2)訓練形式。注意力訓練+感統訓練+家庭教育咨詢相結合。(3)注意力感統訓練干預課程設計 。
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發展規律,學習規律,我們分為三個階段:
4.效果評估。(1)后測:2022年9月,《CONNERS 家長問卷》,《CONNERS 教師問卷》,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測試;(2)長效后測:2023年9月,《CONNERS 家長問卷》,《CONNERS 教師問卷》,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測試,斯諾佩評估量表;(3) 知情人評定(班主任、家長);(4) 學生自我評價。
三、結果分析
1.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測試。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測試各條目總分都有明顯提高。
2.《CONNERS 家長問卷》結果。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父母問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 簡稱PSQ是Conners編制的父母用兒童行為評定量表 。該量表共有48個項目,采用四級評分法。這48個項目可歸納為六個因子:品行問題、學習問題、心身障礙、沖動-多動、焦慮、多動指數。通過《CONNERS 家長問卷》前后測差異比較表明,被試的沖動-多動,多動指數兩個因子在前后測有顯著差異。后測較比前測有顯著降低。被試品行問題、學習問題、心身障礙、沖動-多動、焦慮、多動指數前后測沒有顯著性差異。
3.《CONNERS 教師問卷》結果。通過被試《CONNERS 教師問卷》前后測差異比較表明,被試的品行問題、多動、不注意-被動,多動指數后測分數顯著低于前測。通過被試《CONNERS 教師問卷》后測和長效后測差異比較表明,被試的品行問題、不注意-被動兩個因子分,長效后測得分顯著低于后測。顯示該輔導有長期維持效果。
4.斯諾佩評估量表-后測和長效后測。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篩查ADHD,量表由注意力不足和多動/沖動兩部分組成,每部分9個項目,共18個項目。本量表釆用四級計分,每題分為四個等級(完全不像,不太像,有些像,非常像)。通過被試斯諾佩評估量表前測和長效后測差異比較,表明被試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或沖動、總分三個因子的長效后測和前測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平均分長效后測低于前測。可能兒童的注意力、情緒控制能力可以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
四、討論
1.本研究采用多維度、長期的注意力感統訓練對學生的注意力、行為問題進行干預,效果顯著。特別是在沖動-多動、不注意-被動等方面的得分顯著優于干預前。由此可證明,以注意力感統訓練為主的團體輔導,對我們學生問題行為的干預是有效的。
2.我們通過長效后測的設置,探討干預后學生問題行為改善的穩定性。研究表明學生仍能維持改善狀態,這對于教育干預的長期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3.本研究對采用多維度、長期的注意力感統訓練,這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問題行為的改善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針對類似學生問題行為的教育干預策略,我們可以借鑒研究中的多維度、長期的注意力感統訓練,對學生進行同質性團體輔導,或者把注意力感統訓練融入日常課堂。
4.本研究局限性和未來展望。本研究的樣本量小、干預時間只有一年時間,場地也有限制。未來研究可以擴大樣本規模、延長干預時間、選取對照組對比不同干預方式的效果等,以進一步完善和驗證研究成果。
五、結論
1.11名被試聽覺注意、視覺注意和注意力綜合水平高于訓練前的水平。
2.《CONNERS 教師問卷》調查顯示,被試的品行問題、多動、不注意-被動,多動指數因子,后測得分顯著低于前測;被試的品行問題、不注意-被動因子,長效后測顯著低于前測。多動和多動指數兩個因子沒有顯著性差異。
3.《CONNERS 家長問卷》調查顯示,被試在前測和后測的沖動-多動,多動指數上后測得分顯著優于前測。顯示團體輔導的訓練效果能得到保持。
4.斯諾配量表沖動—多動因子長效與前測相比,均值降低。 說明兒童的情緒控制能力的發展,跟訓練效果和年齡的增長有關系。
研究結論:對兒童進行長期的、多維度的注意力感統訓練,這對于改進他們的問題行為是有效果的。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