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西語言哲學專業委員會創會及首任會長錢冠連先生在廣州離世。12月7日,第五屆語言哲學高層論壇暨錢冠連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西語言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承辦。會議分3個專場和2個分會場,包含10場主旨報告和26場分組報告。
會議從語言哲學經典閱讀、中國后語言哲學、語言哲學與語用學等維度追思錢冠連先生的后語言哲學創新之路。關于語哲經典閱讀,吉林大學聶大海教授以克里普克《命名與必然性》為例指出,閱讀語哲經典文獻時,既要讀出經典中提出的問題,也要讀出經典中論證邏輯的轉變,同時要讀出經典中解釋范式的轉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馮光武教授從概念分析、“奧卡姆剃刀”等入手追溯語用學的分析哲學傳統,并指出,語用學的新發展始終未遠離其基本關懷,即語言符號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語用學始終以概念分析為基本方法,同時借助更加科學的研究方法與工具。關于中國后語言哲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王寅教授指出,錢冠連先生提出的中國后語言哲學完全符合當前新文科的要求。他鼓勵學者在錢先生學術思想指引下,真正踐行新文科理念。四川大學劉利民教授以先秦名家語言哲學為例,闡釋錢冠連先生“后語言哲學”的核心要義,即“節外生新枝+重視漢語”。他強調,錢冠連“后語哲”觀念是可行、能產的,近來“漢語哲學”的興起也說明了錢先生“后語哲”理念的超前意識。暨南大學梁瑞清教授從圖靈—維特根斯坦之爭引出日常語言理解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問題,即大語言模型是否辭能達意,是否能理解其自身所產出的話語;如果意義即使用,則ChatGPT對語言的使用是否表明它能理解自己產出語言的意義;如何定義“理解”“思考”等概念。關于語言哲學與語用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冉永平教授指出,錢冠連先生的專著《漢語文化語用學》是我國第一部以漢語文化為背景的語用學著作,其構建體系與以英語文化為語境的語用學同中有異,體現了富有本土化特色的漢語文化語用學思想,對推動漢語語用學的發展和深化具有重要啟示和學術價值。西南大學杜世洪教授認為,錢冠連先生的語言哲學翻譯論呼應的正是維特根斯坦關于翻譯的認識,并指出,要回答“語言哲學在哪些方面能夠為翻譯實踐提供指導?”這個問題,需要將錢氏語言全息論和維氏哲學綜觀法結合起來,從翻譯知識論立場加以例說和闡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霍永壽教授以錢先生早期語用學論文和《漢語文化語用學》理論體系的建構為例,展現錢先生學術創新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以我為主”的為學理念,即“既要重視向西方學習”,“更要立足于自己的理論建設、立足于以母語為語料、立足于原創性創造”;既要“借窩生蛋”,更要“自筑窩自生蛋”。西南大學褚修偉、梁爽教授分享了錢先生關于思想與語言關系的論述,如“語言讓思想落定”“筆(言)到意漸到,言顯思漸顯”“靠語言成功表述的思維才算具有邏輯的、概念的以致范疇化的形式”,因而科學研究必須審慎界定、使用術語,以避免出現思想混亂。
專場討論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王初明教授回憶了與錢冠連先生共事的時光,指出錢先生視原創性為為學第一原則。他認為,錢先生生活有目標、使命感強、執著追求、矢志不渝、踏實認真、鍥而不舍、不斷攀登、永不滿足等個人內在特征鑄就了他治學的精神境界。同時,他個人的研究興趣始終與國家需求一致,使得他的學術潛力得到極大的釋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徐海教授受廣外前校長徐真華教授委托,宣讀“閱讀錢冠連——我為何挽留錢先生延教十年”一文,致敬錢冠連先生的獨特人品和學術精神。
閉幕式上,中西語言哲學專委會會長李洪儒教授總結并指出,我們應該繼承錢冠連先生的學術思想,在重視向西方學習的同時,要立足于國家發展需要,立足于本土理論建設,為中國學術界貢獻更多具有基礎性、原創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定稿日期:2024-12-10【責任編輯 孫 穎】